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未来雄安新区百分之八九十都将是装配式建筑?

时间:2017-07-17  来源:科技日报  

  “未来雄安新区百分之八九十都将是装配式建筑”的消息,让装配式建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现年79岁的黄汇,上世纪80年代曾在北京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推动力量——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设计所任总建筑师,参与拼搏打造出我国装配式建筑最辉煌时期。

  谈及装配式建筑发展话题,她开门见山:“应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像玩乐高一样拼装房子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预制部品部件精度特别高,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受气候条件制约小,建造速度快,可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节约劳动力并且提高建筑质量。

  装配式建筑,曾是我国住宅产业化探索的最初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已实现7天盖一层楼。”黄汇回忆,当时在以政府为主体的体制下,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多种住宅产业化的生产链。尽管各地工业化水平不同、原料不同、拼缝及节点做法不同,但产品差异不大。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湖南、浙江等都有各自的产品体系,也都建设了一些居住小区。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所属的第三构件制造厂,一度在生产能力和技术方面成为亚洲最先进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成片建设的居住小区内,北京建成了约1000多万平方米的多层及高层住宅,并拥有专业基本齐全的设计、生产、建造实体和研发平台。北京较早的外交公寓就采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双向框架结构。

  “当时我国的建筑标准化和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距甚小。尤其是在建筑购配件预制和安装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黄汇说。

  实现因地制宜还缺研发

  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装配式建筑在我国遭遇“滑铁卢”——生产线都被悄然拆除了,同一时期,全国的装配式住宅也几乎瞬间消失。

  除了商品住宅个性化、欧化和豪华的市场需求浪潮冲击,一个重要原因是住宅防水等技术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在黄汇看来,“也许,对装配式住宅的抗震能力研究不足以及引进苏联的装配式建筑而没有本土化是根本性的死因。”

  据住建部数据,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仅5%,在德国、新加坡等,装配式建筑占到80%左右,尤其在多地震国家日本,日本前田、丰田等大企业在引进了荷兰等欧洲国家的技术后,大力进行二次研发实现本土化,提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口号,花大力气培训技术工人,使产品精致化,并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2007年以后,我国开始新一轮的住宅产业化。

  “现在的装配式建筑市场百花齐放,单纯的乐高积木式已经不是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全部,技术已从单纯模仿日本逐渐过渡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建材总院)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新型房屋负责人唐玉娇告诉记者,建材总院的装配式建筑——优科房屋已经走出国门,钢结构的属地便捷度与板材的因地制宜化是其中一大特点。

  位于撒哈拉沙漠的阿尔及利亚STG员工高级宿舍是优科房屋落地的一处示范点,该地区常年温度高达五十摄氏度,建材总院多年的技术积淀为装配式建筑的板材定制化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与同场区其他建筑相比,该建筑保温隔热效果明显。而面对老挝别墅群项目,为了适应当地多雨湿热的气候,技术人员则在板材配比上做了调整。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2016年3月,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第一次被写进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当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行业复兴呼唤全产业链

  在唐玉娇看来,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政策与住宅产业结构调整改革的逐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果企业各自为战,血拼价格,忽视质量,不把目光放长远,都一锤子买卖,那么产业既不能良性发展也不能长久发展。”唐玉娇认为,发展装配式住宅,除了技术的突破、政策法规的指引,更需要有产业联动的支撑平台。她介绍,作为市场的新生力量,在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的同时,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与建材总院下属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联手,在利用科研优势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力量的同时,积极组织集合上下资源产业链的联盟。

  唐玉娇表示,虽然现在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虽然优质技术工人欠缺,虽然各专业技术仍有很大进步空间,但希望能共同进行工程合作、联合技术开发帮助产业升级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政府调兵遣将,着力成立了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住宅产业建设产业链。”黄汇分析发现,许多发达国家的大规模钢筋混凝土集合住宅产业化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至今节节高升,究其原因就在于其规划和操作过程的科学性。“如今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也需要对全产业链的程序和全部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策划性方案,经过试验、测试、论证确定对全产业链的规划。”

  目前在我国,住宅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应用领域。在黄汇看来,在服务对象方面,住宅和IT行业一样,用户的构成和同一用户的需求随时都在变。但住宅和IT产品的本质和生产运作很不一样,住宅成本高、寿命长,难以随时升级、更新甚至换代。“规划中,调查依据的可靠性、目标的前瞻性和在远近期的需要、成本、利益和技术可实施性等方面权衡的科学性,都对成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1749.5万人次
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
客户不幸身故,阳光人寿宣城中支快速赔付200万元
客户不幸身故,阳光人寿
“河南百人进百企”活动在河南信阳启动 首站走进中橡狼牌
“河南百人进百企”活
河南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强力战疫保障市场供应
河南南街村(集团)有限公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