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双十一”将至,网购新“玩法”背后有多少“套路”?

时间:2017-11-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11月5日电 题:“双十一”将至,网购新“玩法”背后有多少“套路”?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张璇 陈晓波

  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双十一”将至,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不断翻陈出新。与往年相比,不少“剁手族”直呼“规则更复杂”“数学不够好,真心玩不转”。

  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背后,消费者到底能有多少实惠?网购可以更安心了吗?

  “买买买”,考的不仅是数学

  今年的“双十一”,买家不仅要“拼手速”,还要“考脑力”。记者注意到,淘宝官方给出的“双十一”攻略里,促销节期间各种名目的活动就有14种;京东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购,且多以10至30元定金为主,成1.5至3倍翻倍;苏宁易购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赚红包……

  来自成都的消费者许女士研究促销规则多日。她发现今年一些平台的定金膨胀金要靠抢。“只有在指定时间内前多少名的才有机会翻倍……每年的规则都不同,一个电商平台上就有好几种‘玩法’,数学已经不够用了。”许女士说。

  今年已是“双十一”的第9年。浙江大学教授金雪军认为,“双十一”营造了国内一年一度的“消费狂欢”,其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到全球。但在国内市场,其中违法违规行为多有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破坏了网购的生态环境,需要“剁手族”们擦亮眼睛。

  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于近日公布的统计显示,“双十一”后一个月内是消费投诉高峰期,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同比上年增长18.60%,2016年同比上年增长26.27%。

  新“玩法”背后有哪些老“套路”?

  假冒伪劣、虚标原价、刷单炒信、误导宣传……这些都是往年“双11”常见的“骗局”,今年又有哪些“套路”需要额外注意呢?

  ——预售模式“坑”不少,规则不清“陷阱”多。预售模式出现,较好地解决了“双十一”当天由于流量过大导致的系统瘫痪,同时也给商家更加精准的销售预估,库存准备。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可能会遭遇“定金”和“订金”的问题,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各平台对于“双十一”规则的设置应当公开、透明,并且有特殊说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线上线下同款商品,质量却不一样。很多网友有疑问,为何网上买的纸巾薄很多,同品牌的羊毛衫羊毛含量少很多?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一些品牌的货品在“线上线下”仍未完全打通,就存在电商专供款,“价低降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赠品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不少网友都买过“买一赠一”的商品,例如买冰箱送电饭煲,然而电饭煲坏了却被回复赠品无保修。

  浙江政法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巫琼妮表示,《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销售、附赠的商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不得销售、附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附赠的商品,也应根据相关规定提供“三包”服务。

  ——先涨后打折成“潜规则”。广东一位卖家告诉记者,为制造低价,不少商家会采取先涨价后降价的方式。比如,某款女装平时的网络售价为200元,标示原价为300元,在“双十一”前商家突然将原价标示为390元,活动为打五折,实际销售价格为195元,比平常售价只低5元。

  曹磊同时提醒,“双十一”等电商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诈骗活跃期,各类诈骗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层出不穷。消费者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并避免贪小失大。

  打假在行动,网购陷阱需提防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下发《关于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的通知》,决定从10月25日至11月15日在全国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

  针对网购仍存在防不胜防的消费陷阱,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周辉建议,在“双十一”这样的促销节点,消费者需特别注意网购过程中的流程和细则。如果遇到网购商品或服务质量等问题,可通过协商、寻求工商部门或其他第三方维权机构帮助,遇到网购欺诈的应及时举报维权。

  各地消费者协会也适时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谨防网购陷阱。山西省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消费者协会搭建了电商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平台,并逐步与全国各级消协对接。消费者如果在网购过程中遇到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可以直接向当地消协投诉,并通过维权绿色通道平台解决消费纠纷。

  一些专家认为,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一些平台的自律也逐步跟上,消费者素养不断提高,消费逐渐回归理性,多重因素促使网购环境已开始向好。同时,治理网购乱象仍需政府相关部门、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在做大“增量”的同时,还要不断“提质”。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1749.5万人次
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
客户不幸身故,阳光人寿宣城中支快速赔付200万元
客户不幸身故,阳光人寿
“河南百人进百企”活动在河南信阳启动 首站走进中橡狼牌
“河南百人进百企”活
河南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强力战疫保障市场供应
河南南街村(集团)有限公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