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我国能源转型进入关键期

时间:2017-12-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能源转型已经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受制于能源结构禀赋以及新能源技术本身的突破瓶颈,中国在新能源推广上显得步履维艰。以“绿色能源与低碳经济”为主题的2017三亚国际能源论坛近期在海南举行,与会人士认为,最近几年在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污染天气,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是造成大气污染原因之一。专家认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就必须认识到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的现实,实施以气代煤代油的行动,探索新模式尽快实现能源转型。

  “名副其实”最大能源消耗国

  能源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血脉,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能源发展和安全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特别是当前宏观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能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际能源署预计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到2035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说,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原油、炼油和天然气生产大国。目前,中国原油产量位居世界第五位,约占世界原油产量的4.7%。2016年我国原油产量2亿吨,这是自2010年以来国内原油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原油加工量5.4亿吨,较2010年增长1.9%。我国炼油能力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天然气产量排名世界第六,约占世界天然气产量的3.8%;2016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368.3亿立方米,自2010年以来,以年均6.7%的速度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业已成为全球原油和天然气消费大国。2016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5.78亿吨,原油消费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2016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058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增至6.4%。目前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工业燃料、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分别占38%、32.5%、14.7%、14.6%,与2010年相比,城市燃气、工业燃料用气占比增加,化工和发电用气占比有所下降。

  天然气是中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要力争达到10%。我国拥有13.7亿人口,按照去年约2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费总量测算,现在涵盖的人口是4亿多,仅满足了全国1/3人口的需求,还有2/3的市场尚待进一步开拓,目前华北、华中严重的“气荒”状况,也再一次证明中国天然气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我国能源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从页岩气到可燃冰,再到干热岩,今年以来,我国非常规能源发展获得多项重大突破,能源工业转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我国能源转型面临诸多挑战,改革创新刻不容缓。从整体来看,无论是传统能源技术升级,还是新能源技术快速突破,我国能源工业都面临着从结构到技术、从管理到体制等一系列重大的挑战。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务院参事徐锭明表示,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绿色低碳成为能源发展方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不断优化能源供需结构,努力实现清洁低碳发展,这既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的目标仍然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李寿生说。

  目前我国炼油能力8亿吨左右,原油加工量不到6亿吨,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国内炼油企业还存在着集中度较低以及产品技术升级慢的瓶颈。世界石化产业显著趋势是规模化和集群化,与石化强国相比,我国石化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都有距离。

  有资料显示,美国52%的炼油产能、95%的乙烯产能集中在墨西哥沿岸地区,日本85%炼油产能、89%的乙烯产能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地区。韩国蔚山炼油能力4200万吨、乙烯产能340万吨;新加坡裕廊年炼油能力达6732万吨、乙烯产能387万吨。镇海炼化是国内排名第一的炼化企业,年炼油能力达2300万吨,但在全球炼油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中,镇海炼化仅仅排名第18位。这正反映出我国炼化行业长期以来企业多、规模小、产业分布不合理的现实,我国目前共有炼油企业240多家,除了藏黔晋渝4个省区市之外,其他各个省区市均建有炼厂,平均年产规模仅为308万吨,远低于742万吨的世界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正视这样一种严峻的现实:一方面炼油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新建大型炼厂还在大兴土木。从‘去产能’的痛苦经历,我们应该获得一个沉痛的教训,绝不能用今天的投资去制造明天的灾难了。”李寿生说。

  此外,我国新能源以及能源新技术面临着多元技术突破,需要加快进行战略性选择的严峻考验。今年最新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40%,超过经合组织的总增量,中国正引领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

  能源领域发生的变化,正在催生能源产业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向传统能源产业提出了加快战略性选择的要求。

  “我国传统石油化学工业面临着颠覆性技术突破的挑战,面对未来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预案准备。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引人注目。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传统石油化工是否陷入了发展危机,这需要引起石油化工行业,尤其是能源行业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李寿生说,传统石化能源工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由能源型技术路线转变为化工原料型技术路线,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从业者必须回答的一道最现实的选择题。

  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和制氢、储氢技术正在进行一场力争独占鳌头的创新竞赛。能源行业时刻处于变革中,传统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超前的战略思考,必须要有转型升级的战略预案,更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技术储备。

  集成互补分布式能源是发展方向

  针对目前能源结构和大气污染的现状,围绕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如何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认为,要加快天然气进口的基础设施和船舶的建设,加强国内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包括海洋可燃冰的勘探开发,加快煤制天然气和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郑新立举例说,在鄂尔多斯盆地每年煤的产量9亿吨,如果能够用现在比较成熟的低温热解法,从里面把它的天然气和油的小分子提取出来,每年可以提供一亿吨左右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以顶替相当一部分的天然气和石油的进口。

  郑新立表示,通过进口、通过开发利用我们国内的天然气资源,力争天然气的消费量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里尽快达到10%,特别是重点大气污染地区加快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重,这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与会专家认为,在继续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的同时,稳步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调峰电站,积极推动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发展,在民用、工业和交通领域积极推进以气代煤、以气代油。

  李寿生认为,在传统能源新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新能源技术也在创新发展。目前,最令人瞩目的应该是新能源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生物质燃料等一系列新能源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性机遇。

  长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林华俊认为,结合目前我国能源使用现状,如何高效、友好地利用有限的能源,已经成为能源利用的焦点。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做法,则是对一次能源的利用结构进行调整。

  “积极开发新能源,不断改进能源转换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新能源利用技术和供应服务商业模式,实现节能减排,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林华俊说,我国的能源体系正处于大变革阶段,而且未来变革将进一步提速。可以预期,中国能源行业必然会朝着多种能源有机整合、集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方向发展。

  林华俊表示,希望国内拥有更多的天然气资源,提升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的使用比重。近年来长丰能源与国内外能源方面的研究机构、知名企业广泛合作,不断在技术和服务领域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国际LNG的贸易渠道,筹建国际能源交易平台,发展基于综合利用的能源利用项目,推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项目并初具成效。此外,长丰能源与法国电力集团在三亚海棠湾开展低碳智慧能源项目,改善能源结构,为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探索道路。(记者 凌广志 王存福 陈碧琪)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1749.5万人次
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
客户不幸身故,阳光人寿宣城中支快速赔付200万元
客户不幸身故,阳光人寿
“河南百人进百企”活动在河南信阳启动 首站走进中橡狼牌
“河南百人进百企”活
河南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强力战疫保障市场供应
河南南街村(集团)有限公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