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电乃至中国家电业2015年出现的增长疲软,甚至负增长状态,反映出两个问题。 
  第一,传统产业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一些消费者觉得该买的都买了,没必要再买;另一方面,买不起的消费者仍买不起,收入水平过低或没有购买通路,形成不了购买力。 
  第二,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创造性的需求还没有形成。虽然新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例如文化需求、体育需求和娱乐需求等,但它们吸引劳动力、贡献GDP的程度还无法取代传统产业对GDP的作用。 
  从宏观层面看,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上,国家有更多的文章可做。此前,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等政策对促进消费起到了一定作用。除了花钱之外,其实国家还可以通过政策推动产业升级,让消费者形成有效需求,变成生产力。 
  以国家政策为例,我们可以学习美国通过立法程序规定模拟信号退出市场的具体时间,用市场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有效需求。而不是让落后的模拟信号技术反过来要求数字电视必须有高频头,增加成本。我的建议是,国家应该通过政策推动将模拟信号强制转换为数字信号,甚至转向高清信号,这不仅能够释放一些有效需求,还能带动终端产品以及数字内容、文化产业的升级。我们都知道彩电是耐用消费品,我国彩电推荐使用年限是7年,如果电视使用超过7年,因电视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责任可以不在厂家,厂家可以不予理会,能否将这一标准强制施行?如果可以,也能够让制造业产生更新换代的需求。 
  此外,有效需求不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些人收入过低,买不起电视。这涉及收入分配结构的问题,我觉得可以通过调整税费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而且现在物价上涨过快,调整税费制度也理所应当。 
  总之,面对目前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经济低谷,国家还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缓解。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