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工作将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因违规违法导致职业病发生的企业将受处罚。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青岛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严厉查处职业病防治违法违规行为,要求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危害严重的小微企业关闭退出。根据青岛市要求,各相关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职业病防治、管业务必须管职业病防治、管生产经营必须管职业病防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本行业和业务范围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完善退出机制,规范其技术服务行为。
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医疗救治以及职业病监测、报告等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合同实施情况的监管,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做好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工作。
工会组织要依法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山东省和青岛市关于安全生产行政责任的有关规定抓好本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
各级政府安委会要建立职业病防治协调推进机制,推动政府及各部门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统计分析制度,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全面摸清掌握辖区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人数及其行业分布等基础数据,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为了强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要按照“整治一个行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推动一批企业科技进步、制定一套先进适用技术标准”的总体要求,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危害严重的小微企业关闭退出。
青岛市将强化职业卫生监管执法,提高监管执法覆盖率,做到不缺位、不越位。要建立违法违规用人单位“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曝光典型案例,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要通过青岛市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填报有关资料,及时、如实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配合职业病鉴定、诊断机构依法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要加强作业现场管理,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