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领先全球的房地产服务商戴德梁行在南京举行专题媒体分享会,就南京商业市场进行回顾与展望,并围绕“南京商业地产之互联网+”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解读。
2015年南京新开购物中心67.9万平米
南京公司副总经理杨煜先生首先对2015年南京商业市场进行了回顾。据他介绍,去年南京商铺销售市场整体供大于求,总体月均去化速度较为平稳。主城区供应热点是新兴板块的南站CBD、鼓楼滨江及仙林,而虽然雨花台、鼓楼、栖霞的供应量较大,但成交则以浦口、江宁、六合等周边价格较低的区域为主。
杨煜透露:“南京大型商业项目供应增大,2015年新开购物中心达67.9万平方米,未来也将保持较大供应量,预计会给南京原有的商业市场带来新的格局。”随着河西、仙林、江宁等新商圈的逐渐崛起,南京大型商业项目也越来越多,如江北的东方万汇城、仙林的中垠马群商业、河西的金鹰天地等新增供应,预计超过300万平方米。
奥莱项目是2015年南京商业项目发展的典型,砂之船、东郊奥特莱斯及汤山百联奥特莱斯三家商场的开业,不仅基本达到满场开业而且都引入了奥莱热门品牌,这标志着南京商业进入了品质化竞争的时代。
品牌方面,首家苹果直营店在虹悦城揭幕,各类新品牌进驻南京,尤其以韩国品牌、轻奢、潮牌等为主,可以看出南京的城市消费层次已经有了明显提升。餐饮方面,明星餐饮、特色概念餐饮成为2015年的两大主题。与此同时,跨界商业越来越热,作为“南京文化名片”的先锋书店在颐和路上又开一店,成名于南京的作家张嘉佳,也开了一家融合文创和读书的餐厅,而作为特色精品影院的开创者,南京的艾米1895也成为融合影院、轻餐、会所的跨界体验的典型代表。
杨煜表示:“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互联网+席卷各行各业,南京商业零售市场的线上服务开始走到线下推广,以实体店的优质服务实现消费的引流,线下商业推出线上平台,预计未来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互联网+”带给南京商业发展新契机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和挑战。戴德梁行南京及杭州公司总经理汤耀光先生在分享会上浅析了深圳互联网金融以及杭州电子商务两大案例。
以深圳互联网金融发展为例,截至2014年年底,深圳有800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占在广东注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50%;深圳拥有中国最多的P2P融资平台,注册资金总额和交易总量全国第一;并且设立三个互联网金融试验区,发布三大互联网金融政策。借鉴深圳互联网金融的成功案例,汤耀光提出:“南京可打造成为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南京。电子商务方面,由于杭州已处于领先地位,南京也需急起直追,在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海关新政策的影响下,可以为物流园、保税仓库带来积极影响。”
围绕南京房地产市场,汤耀光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建议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南京应加快工业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从投资市场看,目前房地产应用“互联网+轻资产”开发投资模式,即开发商、其他投资者和众筹参与者投入资金建造住宅、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用住宅销售收入来支撑写字楼和购物中心,而他们共同享有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的租金收益或初始投资的收益。汤耀光先生指出,众筹参与者和南京开发商可选择利用互联网轻资产投资模型。
写字楼市场方面,“互联网+”衍生的科技让工作模式向鼓励灵活办公转换,从而促使工作场所由传统的格子间转向灵活的开放式。汤耀光说:“联合办公的兴起,将帮助去化过剩的存量提供出路。”
从零售物业看,“互联网+”提供了包含销售、客户关系、客流量、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大数据。汤耀光表示:“大数据现已被有效地用于评估购物中心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行为,可帮助购物中心改进租户组合、内部设计和布局,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至于物流市场,管理效率则是物流成本降低的关键。汤耀光指出:“物联网”可连接设备,传递控制指令,帮助物业管理者远程控制工厂和机器,因此,通过“物联网”可以进行及时的控制管理,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物流仓储项目的能耗费用的目的。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