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父亲节,记者从我市实体店和电商平台了解到,剃须刀、按摩器、智能手机、服饰等商品成了热门货。但移动社交APP易信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83%的父亲最想要的礼物是陪伴。
为了抓住父亲节商机,昨天南京新百、中央商场、宏图三胞等实体商场都推出了活动。在新百举行的“甩货节”上,在“父亲圈”大热的雅戈尔等品牌打出了5折低价,这个双休日商场人满为患。
宏图三胞人士表示,他们推出活动鼓励子女带老爸来商场玩游戏,父亲和子女佩戴VR眼镜,玩“勇斗僵尸”游戏闯关成功就送礼品,希望带给父亲们更酷的商场购物体验。
苏宁易购人士透露,刚刚结束的“618”大促中,手机类单品销售排第一的是联想zuk手机,大卖的原因之一和父亲们有关。这款智能手机对于上了年纪的老爸再合适不过了。
移动社交APP易信今年发起的“父亲节应该送什么”调查显示,现如今,许多年轻人离家在外,逢年过节给父母送礼物成了他们表达爱的主要方式。今年“父亲节”,网友们的送礼建议从按摩券、保健品到烟酒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有近四成网友因不了解父亲的生活起居,“想不出送什么好”。但对比之下,83%的爸爸们意见却很统一:不用送什么礼物,孩子能多陪陪我们、多聊聊天就好。
易信网友小杨表示,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她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工作了,基本上每年能陪父母的时间不到半个月。今年春节回家时,父母要她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说是便于交流。
为了和儿女沟通,不少父母苦学变为互联网“潮人”,加入“低头族”大军。他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易信、自拍杆、网络购物,这样做除了想跟上潮流,丰富生活之外,更多的还是想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可以说,父母为了能与儿女交流做了大量努力。但现在许多年轻人把对父母的孝顺更多地等同于物质上的给予,而忽略了最本质的陪伴和沟通。建议年轻人多回家看看,多陪家人聊聊天,在情感上给予长辈更多关怀。
昨天是父亲节︐在鼓楼区青岛路社区的活动室里︐辖区内十名小朋友的父亲与孩子们共同种植蝴蝶兰小盆栽︒
本报通讯员 陆思洋摄
南工女生毕业设计讲述与父亲的故事
用陶土烧制21年来的生日礼物
本报讯(通讯员 张金凤 记者 谈洁) 昨天是父亲节,南京工业大学一位毕业生用一组手工烧制的陶瓷制品毕业设计讲述了21年来与父亲的光阴故事。
一双红色的小板鞋,一架黑色的数码相机,一只可爱的小狗狗,一本成语字典……“这些都是我出生以来,爸爸送我的生日礼物,我把它们都用陶土捏制起来,烧成瓷器,每一件都是我的独家记忆。”毕业设计作者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毕业生王者说。
她介绍,由于父亲是美术教师,母亲是语文教师,从小她就生活在一个民主、温馨,艺术气息和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中,父母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爱,这些都给了她潜移默化的熏陶。
大三那年,她随父亲走访瓷都景德镇,在那里体会到陶瓷的神奇,一发不可收地喜欢上了。大四在构思毕业设计时,她就想用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再现与父亲的亲情故事,并作为送给父母的礼物。
记者看到,每件精致可掬的陶瓷作品旁边,都放了一张小卡片,上面都有一段手写的生日祝福:“1岁:宝贝,这是陪你过的第一个生日,你会一天天长大。愿你的未来和这块蛋糕一样,甜蜜蜜。”“2岁:生日前的一个周末,爸爸带你去夫子庙的狗狗市场玩,你站在一只黄色的小狗前不肯走,见你那般爱不释手,便买下了它送给你做生日礼物,当时的你并不理解养育一只狗狗的代价,意味着责任和爱。”……
王者说,这些都是父亲王成亲手为她写的。在得知她毕业设计想法时,父亲百分百赞同她的想法,特地带着她再次去景德镇购买陶土,专门拜访高级陶艺师傅,指导她制作手工陶艺。
毒贩女儿送父亲节礼物给“警察爸爸”
本报讯 (通讯员 秦公轩 丁筱蒙 记者 朱静) 6月19日是父亲节。17日上午,白鹭洲派出所的男民警收到一份特殊的父亲节礼物。送礼物的人名叫小颖(化名),明年即将大学毕业,她亲切地称呼民警为“警察爸爸”。
小颖两岁时,父亲张某便因容留他人吸毒而锒铛入狱。不久,小颖的母亲因生活艰难丢下她独自回了老家,从此小颖再也没见过母亲。张某刑满释放后仍旧不改恶习,短短几年间因吸贩毒、盗窃屡次被查处。白鹭洲派出所的民警对张某深入盘查后发现,张某家中还有个稚气未脱的女儿。民警了解到,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小颖爷爷、奶奶微薄的退休工资。从小颖家出来,民警们一致决定帮扶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此后,民警对小颖的帮扶8年如一日。如今,她不仅顺利考取大学,还成了学生党员。6 月 17 日上午,小颖悄悄出现在白鹭洲派出所,给“警察爸爸”们送上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她羞涩地告诉民警:“叔叔,这是我用自己实习挣的钱给你们买的节日礼物,祝你们父亲节快乐!”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