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便民的公交站台,却距离居民区较远;公交站台被绿化带护栏挡住,市民只能在快车道上车……因为建设与管理部门缺乏沟通,这些处境“尴尬”的公交站台让不少市民直呼不方便。就此交通部门表示,这些站台,有条件的正在逐步返工,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将结合道路出新等施工同步改造。
自红山南路建成通车后,曹后村西站公交站台随之建成。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道路南侧的曹后村西站公交站台,这里共有8条公交线路,可以方便市民前往省人民医院、孝陵卫、尧化门等方向。按理说,设立这个站台应得到居民好评,可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抱怨多多。“这个公交站台离我们小区太远,坐车不方便。”家住曹后村30号的居民马先生告诉记者,他和老伴每周要去两次省人民医院,由于腿脚不便,走出小区再走到站台,每次都要近20分钟。“这条路主要是通往小红山客运站,到晚上就没什么人了,公交站离小区太远,万一发生不测,都无法求救。”
上月底,根据市民反映,记者前往江北的556路津浦大桥西公交车站台探访,发现该站台与快车道之间被绿化带隔离栏隔开。公交车进站只能停在快车道上,市民上下车都要在快车道上走上一段,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以前这个绿化带上有一个口,大家可以站在绿化带上等车,可是几个月前,这里装上了护栏,公交车来了我们也无法翻越护栏,只能站在快车道上等车。”等车市民说,车站旁就是河西中学,快车道上重型车很多,学生在此等车很不安全。
建设与管理脱节,站台设置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原本是方便市民出行的公交站台,却让市民深感不便,这样的站台并不是个例,这是由于建设与管理‘脱钩’造成的。”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公交站台由道路建设部门负责建设,使用和管理则是交通部门。建设部门在建设干道时,会同步规划公交站台,而这个同步规划是按照道路的设计标准、以及两站之间距离在500—800米等要求来制定的。这样完全按照标准化制定的站台,由于不熟悉周边居民出行特点,会出现脱离实际需求的情况。“有些建设单位会先听取交通部门意见,有些则直接建设,当站台建设完成,交通部门开辟线路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还表示,也有些道路在建设时,没有考虑公交站台的设置。如河西南部地区,不少道路建设时在侧分带上都种上了绿植,没有预留公交站台的位置。随后,交通部门与当地政府协商,辟出一部分绿化带来,设置公交站台。目前,随着公交线路的开辟,河西南部地区的公交站台正在逐步完善。
有条件的返工,无条件的将在道路出新时改造
记者了解到,上述探访的两处公交站台,目前已经有了改进措施。津浦大桥西公交车站台处绿化带管理单位表示,在绿化带上安装隔离栏,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防止市民横穿马路。本月初,该管理单位已经将绿化带打开6米长的缺口,地面用地砖铺设,设置了一个公交站台,站牌也被安置在醒目位置,市民不用站在快车道上等车了。
而红山南路的公交站台,经过客管、交管等部门的实地勘察,近期也将进行调整。
管理部门表示,针对设置不合理的公交站台,有条件的正在逐步改造。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将在道路出新时同步改造。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