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秦淮区一口气出台4个城市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分别涉及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品质提升、交通秩序治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四个方面,以塑造该区城市特色风貌,彰显文化内涵,提升环境质量,创新管理服务,其中不少动作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秦淮区交通停车秩序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从8月开始该区将启动为期100天的集中整治,以解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走快道、逆行,以及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流动水果车等突出交通违法问题,打造10个停车管理示范点,实现253条支路街巷全覆盖管理。
该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还透露,将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伍,集中招募文明交通志愿者,建文明交通志愿者日常管理制,统一执勤标识和着装,同时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协勤活动,制定具体协勤日程安排,排定路口和时长,安排志愿者在重点交通路口协助交警执勤,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逆行、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劝导。
记者在《秦淮区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中看到,老城内每年要新建2—3个绿地游园,到2018年,初步形成分布均匀、特色显著的绿地游园框架体系。秦淮区还将公布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并挂牌,促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该区将配建、新建的垃圾中转站和公厕选址初定。7座新建的垃圾中转站,其中4座配建在新建住宅片区,分别是银龙经适房片区1座,紫杨安置房片区1座,佳营南路经适房片区1座,夹岗经适房片区1座;在大光路片区周边、夫子庙景区周边分别新建1座;胡家花园地块项目范围内原鸣羊街垃圾中转站改建。
全区将配建7座公厕,银龙五期、六期以及紫杨佳园各配建1座;在汇景家园、汇景和园各配建2座。南部新城建设规划设计中,也将按居民人口密度配建公厕和垃圾中转站。该区的公厕改造提升计划是,三年内完成老城南7.3平方公里范围内厕所改造。
在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方面,该区将构建集散服务体系,在越城天地规划建设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在东水关、赏心亭、中华门、夫子庙、朝天宫等地因地制宜设立三级旅游集散地,形成“1+X”旅游集散网络,为游客提供交通换乘、咨询服务和旅游联票销售等一站式服务。
为提升景区服务功能,夫子庙景区公共区域将完善直饮水项目建设。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