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房产

媒体:李嘉诚撤离中国意味着李家在走下坡路

时间:2015-09-14  来源:新浪财经  

   引言:日前,李嘉诚再次重组旗下产业,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资产出售、腾挪,最终完成了公司注册地的全部外迁。虽然,李嘉诚依然称看好中国经济,但抛售中国资产却毫不含糊,并最终几乎出清。李嘉诚的这一系列动作实际上从2011年就开始不断抛售中国资产,并且自2011年以来就没有在大陆拿地,2012年之后就没有再购入香港的土地,进入2013年抛售大陆、香港资产的速度更是加速。

  很显然,李嘉诚出售中国资产,其背后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最近很多战友问相关情况。其实,关于李嘉诚的出走,占豪年初就有两篇文章,很多战友可能没有留意或已经忘记,现在将文章汇总供战友们分享。

  另外,针对下面的文章,这里再稍作补充。其实,之所以撤得这么干净,除了下面的五个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李嘉诚真的老了,香港也老了,而中国的政商关系其接班人是根本玩不转的。一方面是香港没了机会,另一方面是接班人在大陆政商关系玩不转,那么就不如把资产主要放在欧洲——李嘉诚资本来源地更安全。这样,未来李氏家族的就可以欧洲作为“老巢”,在合适的时机再将寻找国内的投资机会。

  当然,当李嘉诚决定撤出中国时,也意味着他的家族将进入下坡路,不久的将来,大陆富豪的资产超过李嘉诚的人将不会少。不过,作为李氏家族来说,这种选择对其自身来说也许是正确选择,因为李氏资本的根子是西方的,在李嘉诚已处耄耋之年时,回归老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选择。

  正文:

  2015年刚进入1月初,亚洲首富“超人”李嘉诚就扔出“重磅炸弹”引发世人瞩目。李嘉诚要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并改组,未来新公司注册地也将迁至开曼群岛。对于这次“大迁徙”式的重组,李嘉诚的解释是,为了长子李泽鉅接班和方便做生意。在李嘉诚抛出“重磅炸弹”后评论很多,有人甚至以此唱空中国,认为外资在过去一年大量外流,未来人民币(6.3735, 0.0000, 0.00%)和人民币资产将会暴跌,中国经济危险云云。

  那么,李嘉诚为何要从香港“撤离”?背后有哪些原因?外资在过去一年是否真的大量外流?人民币资产未来是否真会暴跌?中国经济真的有系统性风险吗?下文,占豪(微信号:占豪)先对李嘉诚撤离香港的原因进行阐述,明天微信我们再进一步撤离影响及中国经济情况。

  李嘉诚何许人也?被称作亚洲“超人”的李嘉诚,过去35年长期蝉联亚洲首富,是亚洲商场的真正王者,无出其右。对这一点,无人不服,其地位长时间以来也一直难以撼动(未来特别5到10年后肯定被撼动,2014年马云[微博]账面资产曾一度超李嘉诚。不过,事实上李嘉诚的资产是被低估的,马云的超越只是账面上的暂时超越,客观上李超人的首富地位短期内恐仍无人能撼动)。李嘉诚之所以做这么大的产业,最重要的原因是源于其商业智慧,他是华商中最首屈一指的巨商。李嘉诚在华人圈有巨量粉丝,也包括占豪自己对李嘉诚也一样很崇敬,关于李嘉诚的创业、管理智慧一二十年前就读了很多,受益匪浅。

  李嘉诚“撤离”香港的撤离二字之所以打上引号,一方面是因为李嘉诚的确在撤离,过去两三年,李氏家族从大陆、香港撤出的资产超千亿,其中一年时间就抛售了800亿地产资产。这些钱都又投资到了哪里了呢?大部分投资到了欧洲,主要是英国。这次,又将两大公司合并,并准备将公司迁到开曼群岛,是相关战略撤离的延续。所以,这是真撤离。另一方面,李氏家族在香港和大陆还有不少资产,所以也不能算完全撤离。因此,我们把“撤离”二字打上引号更合适一点。

  我们知道,李嘉诚起家于香港,发达于香港,如今年至耄耋,突然大规模撤离大陆和香港,其中必有重大因素。那么,这些重大因素是什么?李氏为何突然要“撤离”香港呢?占豪认为,李超人撤离香港,不是简单的一个原因,而是一系列因素作用,让其作出了如此重大的决策。

  一、大陆和香港地产的高估值与欧洲资产的低估值对比。

  作为一个生意人、投资人,我们还是将生意放在第一位。毫无疑问,无论是大陆还是香港,地产的估值都是非常高的位置,这种高估值和欧洲资产的低估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从生意角度说,撤资大陆和香港投资欧洲的选择从投资和生意角度说,是一个好的选择。在这方面,我们要充分承认李嘉诚的过人眼光。

  虽然,长期看中国地产仍有较大升值空间,但至少未来较长周期内,增值空间远比过去要小得多,甚至还有较大风险。关于地产在中国经济的的系统性风险,拙作《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经济篇)》中有详细论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其存在。

  二、世界形势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长期关注占豪微信和阅读过占豪时事作品的战友应该对当前国际局势很清楚,虽然现在世界还不至于引发世界大战,但新冷战的风险却在增加,这一点看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肉搏,再看看中东的形势都可窥斑见豹。一旦西方和俄罗斯形成新冷战,那么全球新冷战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这其中也包括中国。这是当前世界可能存在的局势剧变风险。

  李嘉诚家族虽然创业在香港、发展在香港,成就也在香港和大陆,但李氏家族本质上属于西方资本。李嘉诚的崛起是在港英时期,是在汇丰银行等西方资本一手支持下,从籍籍无名到亚洲首富。在其后来的发展中,他的主要资本来源除了自身积累外,融资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西方资本。

  大集团企业的发展,背后一定要有金融体系的支撑,李嘉诚旗下企业财团的主要支撑来源于英国金融体系。如此一来,如果未来真的爆发新冷战,真的出现西方金融围堵中国的局面,李氏财团夹在中间将会非常难受。所以,从资本安全角度考虑,李嘉诚将大规模投资撤离到英国是资本回归母巢,是一种避险行为,规避的是大的、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就资本生存角度说,这种做法属于为自保作出的战略调整。

  三、香港的政局风险与地位弱化趋势。

  过去几年,香港政局越来越不稳,2014年10月更是爆发占中运动。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在过去数年走得越来越歪,已有误入歧途的风险。而且,考虑到中央政府要将上海打造成东方的金融中心,香港未来地位必被弱化。如此意味着,香港的发展空间已经到了基本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在这种背景下,李超人撤资也就不难理解了。撤离香港总要有去处,但李氏集团的资本之根显然不是在大陆,所以从资本安全角度考虑,在欧洲资产低估值时撤到英国为主的欧洲虽然不是上上策,但至少是中上策,是较为保守的良好选择。

  四、规避交接班和交接班后的系统性风险。

  李嘉诚已是耄耋之年,虽然身体健康但毕竟年岁不饶人,故进行财团的交接班是必然的。从过去李嘉诚对两子的安排上看,李氏集团未来的掌舵人显然是其长子李泽鉅。但是,相比李嘉诚在政商两界长袖善舞的能力,其子一直低调,恐无这样的大局掌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的做法是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基于此,一方面将一部分资产分散到低估值的欧洲,另一方面又将公司注册地转移岛半岛开曼群岛,就是一种较为稳妥的安排。对李氏家族来说,现阶段稳妥可能比进去重要得多。

  五、对中国反腐和深化体制改革吃不准。

  过去两年,一方面中国政局大势已定,另一方面反腐之风越刮越大。这种态势,让一些过去与中国大陆某些关键人物关系密切的港商有些吃不准很正常。而且,中国确立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也让李氏家族这个有西方资本背景的财团留有警惕。这可能也是其撤离的原因之一。

  当然,如果单单是为了投资,显然中国的机会要比英国多很多。譬如,过去很长时间,中国很多国有企业的股价都低于净资产,未来成长空间也很大,李嘉诚完全可以选择国有企业作为投资对象。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大国战略大开大合,未来愿景也非常好,战略投资机遇肯定比英国多得多。所以,李氏家族的撤离,绝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原因和投资因素,而是包括政治等一系列因素在内的综合考量下的抉择。

  李嘉诚撤离的影响几何?

  李嘉诚撤离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已经持续两三年,撤资规模以千亿计。如今,又将旗下两家公司合并,并将注册地改迁到开曼群岛。对于这些行为,占豪(微信号:占豪)昨天在微信当中对李氏家族撤离中国的原因归为5点(《5原因致李嘉诚“撤离”香港》),这篇文章被广泛转载(个别微信号转载未署名出处,若连续发现剽窃文章,将按侵权向腾讯举报,后果是封号),仅占豪微信、博客和微博的阅读量合计一天已超过30万。

  关于李氏家族撤离中国,有分析文章认为是因为国际资本正在撤离中国,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可能会暴跌,李氏家族撤离是为了避开这一风险才撤离。关于李氏家族是否是因为这些原因,可能对比一下占豪前面一篇文章对此的分析即可有所分辨。

  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真会暴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国际资本撤离中国完全是无稽之谈。据联合国[微博]贸发会议最新发布了《世界投资报告2014(中文版)》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1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今年以来,中国FDI流入量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我国FDI流入量总额已超过1.5万亿美元。2014年11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62.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055.06亿美元。FDI没有下降,显然外资直接投资没有下降。

  至于进入中国的资产投资(包括股票、债券等),看看外汇总局QFII额度不断新批、总额不断增加,再看看RQFII额度的不断增加、沪港通的开通,资金分明在大量流入,哪里有大量撤出?如果大量资本撤出,中国股市会这么蹭蹭蹭吗?房价能不跌吗?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还是有热钱撤出的,当然也包括一些正常的投资也在撤,李嘉诚家族一年不就撤出了800亿吗?但这不占主流,比例也不算大。

  可能有人会说,今年中国外汇增速前两个季度不但放缓了,到三季度还下降了1000亿美元,总的来说今年增长很少,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放缓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

  一、外贸顺差增速放缓;二、FDI增速放缓;三、中国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四、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加快,本币结算额大幅增长,2014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就发生3.27万亿元,同比增长59.5%,其中人民币直接对外投资达865亿元;五、中国大国战略在调整,譬如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都是中国从央行[微博]拿出的资金用在了境外投资,这块增加了,外汇储备正在变成资产沉淀下来;六、央行不再强制结汇以来,有些外汇实际上是在民间持有着。

  所以,所谓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之说根本不靠谱,属于对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不太了解所致。事实上,外资不但没有撤离中国,随着中国发展潜力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大国战略优势越来越明显,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特别是在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出口的大量人民币会被境外机构或个人再投资到中国市场,这些资金将不再显示为外汇(美国人有外汇数据吗?美元就够了!人民币正追求这样的目标),而是变成境外对中国的投资重新流入中国。

  那么,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价格会暴跌吗?

  首先,中国股票估值那么低,是投资的争抢对象,根本不存在多大的暴跌空间。其次,中国房地产的确是一个系统性风险,这一点早在两三年前拙作《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形势篇)》中就有详细论述,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推进,这种风险在降低。特别是在中国加速推动银行资产证券化后,这种风险正在被稀释,这种稀释也包括地方债务平台。更何况,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速要快得多,中国的债务压力也要小得多。凭什么中国资产就会暴跌而西方的资产就安全?恰恰相反,相比西方,中国资产更安全。如果中国资产都暴跌了,那么将资产藏在哪里还安全呢?

  至于人民币,是否会大跌呢?事实上,中国央行一直试图在降低人民币汇率。为什么?因为过去升值太多了,在国际资源价格大跌的情况下适度调低汇率,有利于中国中国中高端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中国资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中国持有的外汇资产还能对应增值,好处多多。

  但是,中国也不会轻易大幅贬值人民币,人民币整体会维持稳定。未来,如果大国真的打起针对中国人民币的货币战争,为了重置某大国的经济运行成本,人民币倒是可能战略性大幅贬值。但是,那是在大国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如果大国都撕破脸了,请问资产放在境外就能安全吗?特别是如果人在国内的话,资产放境外那就是纯风险,一时半会取不回来都有可能。

  李嘉诚撤离中国影响有多大?

  我们再谈李嘉诚撤离的影响。这里,占豪给出三个层面的判断:

  一、李嘉诚撤离对中国影响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二、李嘉诚撤离香港对香港有一定影响,但对香港经济不起决定性作用。三、对李氏家族来说,这种撤离选择是保护自己的手段,也是中上策,但却不是上上策;而且,经此战略调整布局,可以作出预判,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已过,未来20年李氏家族的影响力将会快速衰落。

  对于第一个判断,相信已经不必解释,因为相比中国来说,李氏家族那点资金只是毛毛雨,中国仅国有资产就超百万亿,仅外汇储备就有差不多4万亿美元,李氏家族在大陆投资加在一起估计有千亿规模。更何况,李氏家族的资产大多是房地产,也并非什么重要战略领域。所以,李嘉诚撤不撤资,对中国来说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香港的影响之所以是一定影响,原因在于李氏家族并不能主导香港经济,香港经济在整个港人和中国大陆的协调发展。协调好了,李氏就是把资本全撤走,香港该怎样还是怎样;协调不好,李氏就是把所有资产都留在香港,香港也是该怎样还是怎样。但是,考虑到李氏家族在香港经济中的影响力,撤资肯定会一定程度地影响香港经济本身。当然,这种影响,假以时日也就消除掉了,并不会构成什么根本性影响。

  那么,为何占豪判断说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已经过了呢?原因有三:

  一、脱离中国,李氏家族也就脱离了成长沃土。

  李氏家族发达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李嘉诚在1978年与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会面,这对他确立未来地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79年,英国开始不断派人摸中国政府对香港底牌。

  上述时间点说明什么?说明李嘉诚在中国政府和港英政府之间以及香港定位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充分利用了这一大势。英国愿意支持他,大陆也愿意支持他,他又在香港有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基础,是真正的港人。于是,三股力量合为一体,成就了李嘉诚,成就了今天的李氏家族。某种意义上说,李嘉诚的亚洲首富是借力了中英两国的力量,并立足于自己在香港的发展才有今天。

  但是,也正是由上述因素我们可知,李氏家族是借中国改革开放之力和背靠中国这棵大树发展起来,成为亚洲首富的。但是,如今他断然地砍掉了支撑自己发展的最粗的一条根,这实际上是断了李氏家族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哪怕未来他再次调整战略,大幅涌入中国大陆进行投资,大的时机也已过去。时机过去了,成本不但会大幅抬高,超额获利的机会也就没了。因此,客观上,李氏家族的战略选择决定了他失去了对中国未来三十年的战略发展机遇。而且,相比前两个三十年膨胀在速度,本次三十年的膨胀是在体量。因为,今天中国经济规模的基数远比前两个30年大的多得多。

  基于这种因素,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当然也就过了。虽然,李氏家族在欧洲也能活得不错,但远不如在中国这么如鱼得水,欧洲也不可能有中国这么大的发展空间、速度和超额获利机会。

  就资本层面而言,虽然李氏家族的资本本质上是西方资本,但对西方资本来说,李氏家族却是外人或边缘人。作为外人和边缘人,李氏家族不可能进入西方资本的核心圈,这是资本性质决定的。所以,李氏家族想在西方获得超额利润完全不可能。这种未来预期,岂能不进入衰落阶段?

  二、李嘉诚毕竟年迈

  李嘉诚已到耄耋之年,虽然仍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但也毕竟年迈。哪怕像王永庆、邵逸夫那样成为百岁老人,考虑到身体和精力对公司的驾驭能力也肯定不如从前。至于李家二子,虽都是能力极强之人,但相比其父仍有差距。随着李嘉诚老去,再加上逐渐脱离中国这棵大树,其产业将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茁壮成长。

  三、未来属于新经济。

  看看近几年中国富豪榜的变化,起来的多是新经济领域的佼佼者,房地产创造富豪的能力已大幅衰退。李氏家族过去主要靠房地产的暴力获得超速发展,其家族过去对新经济投入相对要少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李氏家族的资产获利能力必然会快速衰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一二十年将是李氏家族在财富领域影响力的快速衰退期。

  基于上述三个因素再加上李嘉诚的这一“撤离”决策,决定了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已过。进入保江山时期的李氏家族,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将会有更多挑战。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康桥诸子庐荣膺“三星级健康建筑认证住宅项目”,引领中原健康人居新进阶
康桥诸子庐荣膺“三星
建业新生活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梁静出席郑州仪式
建业新生活在港交所主
再传捷报!正商集团用品质铸就佳绩 三项目同获”广厦奖”
再传捷报!正商集团用品
复工即传捷报丨中垭建设集团再添中标喜讯
复工即传捷报丨中垭建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