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破产企业搬迁后闲置的土地,一项助推村集体经济的市级政策,再加上街道和社区不失时机地抓住政策机遇,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产生“化合反应”,催生了两幢年税收超亿元的楼宇——此楼不在新街口,也不在湖南路,而是在雨花台区的雨花街道。目前,“亿元楼”一期已经建成投用,每年给街道带来税收收益超6000万元;二期下个月即将竣工,年税收收益也将在5000万元以上。
“‘亿元楼’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建成这片楼宇后,除了每年产生上亿元的税收外,我们每年还可获取2000万元的租金收入。”负责运作这个项目的原雨花社区书记娄隆喜,现在专门负责街道集体资产的管理和运作,他说,经过连年努力,目前全街道集体资产年收入已达4000余万元。
谈起“亿元楼”的诞生历程,娄隆喜如数家珍:“这块地面积大约34.5亩,原是一家化妆品企业厂区,企业破产后就闲置下来。2010年,市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我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时机,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街道‘南京南部中心商务区、雨花城市现代化标志区’的发展定位,为这块剩余国有土地办理了相关土地、规划、建设手续并着手开发,用以发展楼宇经济。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府的这项政策出台一年多后就收紧了,基本不再审批类似项目。可以说,我们是在一个正确的时刻,不失时机地办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昨天来到位于机场高速与雨花东路交叉口的“亿元楼”项目地址。这里靠近雨花台景区,环境清幽、交通便捷,是创业创新的理想之地。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租给南京宁星,作为奔驰汽车的4S店,双方约定年租金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且逐年递增;二期现在尚未最后完工,但已由一家知名企业整体租下作为软件研发中心,预计年内就可入驻。
记者了解到,在运作这一项目上,街道和社区动了不少脑筋。首先,他们没有沿袭先建园区楼宇、厂房再招商的“守株待兔”老路,而是经招商选资引入企业入驻,入驻企业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符合街道整体发展定位,为其量身定制办公楼宇。这样一来,项目建成之日,就是产生效益之时。第二,街道和社区共同出资,并按出资的比例进行分成,既解决了社区融资难的问题,每年也为街道增加了租金收入。此外,街道和社区从一开始就确立“只租不售”的原则,这样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稳定收益。
把政策机遇变为发展优势
机会来了,成功还会远吗?未必。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机遇抓住、把事情办好。
毛泽东曾将“政策和策略”比作“生命”。对基层来说,上级制定的许多政策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抓住政策机遇及时发展和壮大自己,就是一条加快发展的捷径。雨花街社联手打造“亿元楼”给了我们生动的启示:面对政策机遇,要有“好眼光”,这样才不至于熟视无睹;抢抓政策机遇,要有“决断力”,这样才不至于错失良机;用好政策机遇,还要“会运作”,这样才不至于浪费机会。这一实践,也体现了该区主要领导对全区干部的明确要求:“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算账、学会运作”,“科学地干、理性地干、负责地干、有效地干”。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