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沸沸扬扬的“扬州炒饭”事件有了官方回应,扬州市旅游局昨天发布调查通报称,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4192公斤扬州炒饭,其中有150公斤因为工作不细致导致变质,目前已送往养殖场处理。
23日,扬州成功挑战“最大份炒饭”吉尼斯世界纪录后,有媒体报道,这份世界上最大份的炒饭被工人任意踩在脚下,大量成品被装进垃圾车运走。此举引发网友吐槽,指责主办方“浪费粮食”、“作秀”等。
不只是“扬州炒饭”,全国范围内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靠人海战术、靠数量取胜……然而以此类没有任何创新精神赢得的所谓纪录,并没有带来多大的荣耀。
为一纸证书,如此铺张浪费,究竟有多少意义和价值?
事件还原
算笔账:4192公斤炒饭成本14万元
“扬州炒饭”获得吉尼斯纪录后,记者在一段现场视频中看到,现场一个巨大的瓷碗里,有工人站在炒饭上,也有工人站在碗的边沿,用铁铲将炒饭装进垃圾车车厢。大碗旁边的垃圾车上,已装满炒饭。炒饭被垃圾车运走后,有环卫工人清扫地上掉落的饭粒。“太过分了!”一位在现场的当地市民称,“4吨多炒饭装进垃圾车,如此浪费粮食,这样的吉尼斯纪录不办也罢。”
此前的22日,扬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扬州炒饭新标准,其中,扬州炒饭主料:籼米饭、鲜鸡蛋3-4只;扬州炒饭配料:水发海参、熟的地方鸡腿肉、中国火腿肉、水发干贝、上浆湖虾仁、水发花菇、净鲜笋、青豌豆。
按照扬州炒饭的最新标准,扬州一位淮扬菜师傅告诉记者,一份扬州炒饭重约1.2斤,4192公斤扬州炒饭相当于6987份扬州炒饭。仅制作扬州炒饭的大米,每斤就达到了3.5元,加上鸡蛋、食用油、火腿肉等,一份炒饭成本超过20元。“6987份扬州炒饭,成本价大概是14万元。”这位淮扬菜师傅说。
公开资料显示,这次活动是由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扬州市旅游局、商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主办。
参与举办活动的扬州市烹饪协会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主要是纪念扬州建城2500年,通过这样的活动宣传扬州饮食文化。扬州市烹饪协会秘书长邱先生表示,4192公斤炒饭并没有全部被倒掉,制作过程中,部分炒饭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已经变质,只能被当做厨余垃圾处理。
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桑建称,已经按照有关规则,对炒饭成品进行回收使用,未造成浪费。“这些(不能吃的炒饭)都拉到了养殖场。人不能吃,猪可以吃。”
此前,主办方对外称,这份炒饭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结束后,将送往高校食堂和参与的餐饮企业供学生和市民免费享用。“这个炒饭谁敢吃?”参与本次活动的扬州某学校相关教师证实,“主办方此前是说可以带回学校食堂给学生免费吃,但校方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害怕引起食物中毒,所以没有这样做。”
主办方:炒饭人不能吃,猪可以吃
官方:工作不细致导致炒饭变质
针对此事,扬州市旅游局昨天对外回应称,经过核查,真实情况是:活动举办方筹办本次活动的方案中对活动后炒饭成品的回收作了明确安排,计划活动结束后将所有成品送到有关企业和学校给职工和学生食用。
在实际活动举办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成品因存放时间超过4小时,不适宜食用,将这部分不适宜食用的炒饭送至养殖场处理,总重量约150公斤,也就是网上流传的工人用铁铲将炒饭装货车的图。150公斤以外的炒饭,活动当天已经按原计划送到接收单位,相关的接收单位都出具了接收和食用情况的书面报告,并报吉尼斯备案。
同时,官方坦承,由于工作不细致导致部分炒饭成品不能食用,活动的举办方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
综合中新网 新华网 九派新闻
如出一辙
最长“糖果地毯” 数吨糖果成了垃圾
今年1月25日下午,“糖果地毯”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外铺设完毕。这条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长、面积最大,用糖果拼成的彩毯,是成都国际金融中心一周年庆活动的组成部分。它长185米、宽7米,在13.7万个小糖盒中,每个盒里放了20颗糖,也就是说,足足有274万颗、重达10余吨的糖果,组成了这块布满花朵、熊猫等图案的“糖果地毯”。
按照计划,这块“糖果地毯”,在展览后原本要分给公众和贫困地区孩童。然而,1月28日凌晨,成都下起了一场大雨。媒体报道称,由于下雨后食品安全无法保证,数吨糖果最终送进了垃圾回收公司的仓库。
据《华西都市报》
20万元“满汉全席” 展出三天后大部分倒掉
虽然这件事没有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其为了吸引眼球而引发的浪费,与“扬州炒饭”如出一辙。
2005年8月12日,沈阳某酒店举办“满汉全席”展演,酒店董事长介绍,这是我国首次整体严格按照皇家礼仪对“满汉全席”进行展演,共展出冷热荤素196道菜品,动用演员80余人,高级厨师30余人,其他工作人员30余人,前后耗费资金20余万元。
记者发现,展厅内尽管开着冷气,酒店也采取了一些保管措施,“满汉全席”还是传出了阵阵馊味。在耗资5900元的名菜“中华宝鼎”前,鲍鱼散发出的臭味让记者感到胃里一阵不舒服。据悉,当3天展演期结束后,这些真材实料耗巨资制作的美味佳肴大部分只能倒进垃圾桶,只有小部分能争取制成“标本”。
据新华网
微评
喂了猪的“炒饭”让人心寒
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就算是今年全球粮价猛跌,如此喂了猪的“炒饭”,恐怕也要让粮农愤而心寒。
这4吨扬州炒饭,除了满足猎奇的眼睛,只怕也就是炒给吉尼斯看看。有个细节是耐人寻味的:据说,因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过程比较繁琐,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加上这份炒饭在室外炒制、装盘,很容易受到污染。“为了人的健康,决定不给人吃了。”可见炒饭的命运,原来是早就被导演们设计好了的:一是制作过程早就悖逆了食品安全卫生的底线,是明知道要浪费要牺牲的;二是炒完了饭也不着急盛盘,宁可馊了坏了,也要等完认证的全流程。如此把戏,斥之为“作秀”,可能都侮辱了作秀二字。
形式主义如百足之虫,为丧心病狂的虚荣之心,提供了诸多不计成本的裸奔路径。且不说那些白花花喂了猪的粮食救济给饥寒不保者多好,但凡深谙勤俭持家、悯恤农耕之道,也断不会如此忤逆天地“粮”心。一个娱乐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何还是令少数地方趋之若鹜?最多、最大、最小、最离奇、最不靠谱……人海与钱海,轻易就吹起一个个纪录的泡沫。
这背后,无非三重肇因:一是丧失理性的发展焦虑。没有资源优势,没有政策优势,地方部门又懒得想办法谋发展,最省事的就是申报纪录刷刷存在感。二是传统贪大求洋的形式主义心态。你有大厦我有高楼,你有黄金我有玉帛,在缺乏创新意识的公共治理之下,最轻佻的政绩就是“数字纪录”。此外,哗众取宠,无底线地吸引眼球。把廉价的“世界之最”当做地域营销或者城市营销的捷径。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