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

李开复:执行力比创造力更重要

时间:2015-05-28  来源:新京报  

  5月26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接受新京报专访,公司的背景墙上写着“这里孵化的不仅是项目”。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寻找中国创客”导师李开复建议创业者不要一开始就做很大的梦,而是找小切口

  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并在校任教两年。曾加盟过苹果公司、SGI公司等,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谷歌全球副总裁等职。2009年9月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为创业者提供投资和服务。他先后写了7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出版《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等畅销书,并且每年在高校做多场演讲。

  5月26日傍晚,在中关村鼎好大厦10层的创新工场,著名投资人、创业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作为“寻找中国创客”的导师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他认为,年轻人要更多打拼,尽量让世界因自己不同。在当前中国的创业环境里,机会多,竞争强,创业者们必须用最快的时间做出规模,修好护城河。“但创业者也不要一开始就做很大的梦,要颠覆世界。”他说,找一个小切口,找到强需求,再慢慢滚雪球。一开始就梦想颠覆BAT,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比以前更快乐

  和亲人和朋友在一起,这比任何产品都有意义,都更值得投资。

  新京报:你的健康状况大家都很关心,尤其是那些被你投资的创业者。从2月23日返京到现在,已过去三个多月,现在身体感觉怎样?

  李开复:还不错,3月底又做过一次检查,没有发现肿瘤,所以医生说可以继续工作。这几个月我一共回来了五次,每次回北京工作就稍微强了一点,然后回台北再休息20天左右。

  新京报:你2月23日回京,25日就去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演讲,2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3月2日在中国科技日报大讲堂,3月16日在台湾和大学生对话……似乎又回到原来那个快节奏了。这种工作强度是否征求过医生的意见?

  李开复:其实每天工作都没超过3个小时,和留学生交流算不上工作,小朋友看到我很兴奋,我也是当作和新朋友沟通的过程。我在欧洲待了两个星期,去了博物馆、吃美食、看电影,感觉更像休假。医生允许我现在的节奏,只是家人担心我又恢复过去的节奏。

  新京报:二月份和你聊时,你说以前自己分秒必争,想要改变世界,让世界因自己不同。以后会放下,不用影响力、成败评估。但商业运作的逻辑恰恰就是成败、影响力。当你回到这个充满竞争的商业世界,是否会和你的“放下”产生冲突?

  李开复:对。工作的时候还是要对公司和投资人负责,找最好的项目。但在台北的私人时间,我会去见一些不见得会投资的项目,做一些公益活动,会花时间来帮助一些机缘巧合认识的年轻人。以前时间大部分在公司和社交媒体上,现在我觉得工作之外的事情就不要那么计较在乎,甚至纠结,否则还会把自己的压力变得很大。

  新京报:这次在英国和留学生交流,你的感觉会和以前不一样吗?

  李开复:会。以前是看哪些项目公司可以投,哪些是最聪明的人,现在不会,有缘就保持联系。这次在英国认识了一对夫妻,跟家庭、公司都没有关系,他们请我吃饭,现在我们在微信上是无所不谈的朋友。现在就是随缘,不再为影响力纠结,让自己放松下来,让自己更快乐。

  新京报:原来的你在工作上非常出色,是中国年轻人的导师,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应该也很快乐吧?

  李开复:那时候我其实没有很开心。当我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还要再花三四个小时在社交网络上,虽然影响力可能很大,很有成就感,每天过得很充实有效率,但实际上当时我并不是最快乐的。现在我比那时候快乐很多,放松很多。

  新京报:经历人生波折,你现在认为快乐是什么?

  李开复: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能够体验世界和人生。然后思想能放得下,不纠结。和亲人和朋友在一起,这比任何产品都有意义,都更值得投资。做一个产品,有一千万人使用,投资得到100倍回报,但又能怎样呢?人到最后一刻往往发现最遗憾的事是:没有花足够时间陪最爱的人,也没有追随自己的心,做想做的事。人生苦短,为何不尽量做好这两件事呢。

  新京报:你曾给中国大学生提了很多建议,如何规划人生,现在你给大学生的建议会不会不一样?

  李开复:当时给的建议我不会推翻,年轻需要更多打拼,找到自己的方向。虽然我一直鼓吹每个人都应该尽量让世界因自己不同,让影响力更大,但这不应该变成公式化人生的唯一目的。否则,会变成一个追逐虚名的人。

  过去,我其实用影响力这个好听的词包住了虚名甚至名利这样的东西,而且人很容易被诱惑和影响,所以我现在对年轻人的建议是,还是要抱着一个让世界更好的心,但不要把这个作为衡量一生的标准。

  遗憾错过互联网金融

  我们初期的判断是(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会有一些法律风险,所以我们是观察的态度,但后来这个领域起来得很快,那些风险没有发生。

  新京报:2009年你做创新工场时,大家还不是很明白。现在车库咖啡、创业空间、3W咖啡等追随者接踵而至。当时你是怎么想到做这件事?

  李开复:当时我在谷歌,看到下属不断离职创业。我就想能不能用互联网思维,在创业这件事上,帮助年轻人看得更远,少走弯路,让成功概率更高一点。

  新京报:你当时预期的效果现在达到了吗?

  李开复:已远远超过预期。当时硅谷有非常开放的平台,有投资孵化加速器在内的完整生态系统。当时我们还看到中国的青年虽然创新比美国差,但更勤奋,认为中国会成为硅谷之外世界最棒的创业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工场能帮助小公司快速长大。我们做到了,但意外的是,中国整个生态链都快速起来了,速度超过想象。

  新京报:6年来,创新工场投资过多少项目?投资收益比例如何?

  李开复:160个项目。投资收益比应该是业界比较高的吧。

  新京报:你们的资金储备情况如何?

  李开复:初期的几期资金加起来是5亿美元左右,一部分是人民币,一部分是美金。同时在不断融资,每期投三年,有需求再融资。每一期资金规模不会有太大幅度增加,让团队保持饥饿感。

  新京报:每一项投资你都会亲自审定吗?被你投资的创业者,你都会约见?

  李开复:到后期我肯定会的。

  新京报:是否和创业者闹过不愉快?怎么处理的?

  李开复:几乎没有。就算大家意见不一致,也是创业者说了算,所以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冲突。

  新京报:截至目前,创新工场投资过的最成功的项目是什么?或者说是你最欣赏的项目。

  李开复:太多了,过去半年左右,“一台钢琴”是我们非常惊喜的一个案子。项目创始人叶斌是一个连续性创业者,我们很熟悉,他出来创业的时候,我们基本是无条件支持,做什么都愿意投。但让我跌破眼镜的是,他要做钢琴。

  当然他给我们描述了他的想法,要做一个可以让任何人一小时之内可以弹一首曲子的钢琴,可以无师自通。未来除了卖钢琴,还有一些教学内容。这个模式是成立的,我们就投了。

  但没想到这个市场这么大,短短的两年之内,它就发展成为网上销售最多的乐器。已经可以达到数亿的规模,而且看起来还会继续发展。

  新京报:创新工场错过的让你最后悔的项目是什么?

  李开复:比如互联网金融,我们初期的判断是这个领域会有一些法律风险,所以我们是观察的态度,但后来这个领域起来得很快,那些风险没有发生。我们也在反思学习,但不会再去投一个P2P的贷款,因为这个已经是红海,或者变得太贵,变得不适合我们了。

  新京报:创新工场会投后期项目吗?

  李开复:不会,这不是我们的专长。

  5年投资成本涨数倍

  我们的成本提高了,但它在后轮上市的价钱提高的倍数更多,差不多10倍,整个市场的规模和用户量也大得更多。

  新京报:你说现在是创业者的黄金时代。但换个角度看,投资人多了,投资人之间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创新工场被抢过项目吗?

  李开复:现在整个行业非常火热,创业者有更多选择。每个投资机构会有自己的品牌定位,这个行业不会是一个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

  我希望创新工场能达到的品牌认知是,第一,在它所投资的领域是专家,对战略和产品分析最透彻,第二,它乐于分享,帮助创业者,既在公司发展方向上有分析,也会支持创业者。而不是捡便宜或抢项目,做对赌协议。早期投资其实不是谁出钱多的问题,而是谁能给最大帮助。

  新京报:和2009年相比,现在在做同一个项目的成本是不是高很多?

  李开复:平均差不多是原来的4倍。

  新京报:你会觉得有泡沫吗?

  李开复:我们的成本提高了,但它在后轮上市的价钱提高的倍数更多,差不多10倍,整个市场的规模和用户量也大得更多。

  当年全中国可能才几十万个智能手机用户,现在已经有7亿了。另外,我们会找一些特别早期的项目,比如刚才讲的95后二次元的东西,价格会合理化一些。但要看整个互联网市场,肯定有些公司的估值是超越它的价值的。

  新京报:上次你说和徐小平、蔡文胜要联合成立一个基金,进展怎么样?为什么你们三个会抱团?

  李开复:成立创新工场我们想做一个特殊的小环境,现在我们很乐意成为大环境的一环,所以最近做了“群英会”。没有理由封闭式投资,应该公开分析,这样能促成整个生态更快发展。这是过去5年半我走过来的感悟。

  要找特别的切入点

  千万不能在第一天就做一个特别大的东西,因为你抓住用户定向需求的能力有限,反而做一个特别的切入点,让小批人爱上你,然后慢慢滚动。

  新京报:你们比较在行的领域有哪些?

  李开复:O2O领域,尤其是房地产、教育、汽车、招聘等都花了很多工夫;智能硬件;数字内容。

  新京报:你们在数字内容最近有很多投资,为什么看好这个市场?

  李开复:我们认为这是国内发展的大趋势,好的内容创业者,包括动漫、视频、笑话漫画等,会有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中国会比国外更能快速推动网上数字内容。比如说十万个冷笑话,他们做了十万个冷笑话,得到一定粉丝量后,转化成手游,后来转换成电影。今年春节推出,三周内就带来可观的收入。把握住95后的需求是非常关键的优势。

  新京报:这些看上去异想天开的产品,会发展成为大公司吗?

  李开复:比如说糗事百科,5年前你也不会想象,一个在上面谈自己糗事搞笑的产品,也有数百万活跃用户,而且能很快盈利,甚至不需要融资。然后一个好的CEO就不会满足整体讲糗事,会推出新东西,完成一个跳跃式增长。

  再比如暴走漫画,刚开始是看创作,慢慢成了社区,然后有暴走大事件。Facebook一开始也就是大学生彼此看照片的东西,光靠这一点确实没什么,但要看CEO有没有运作能力。把它一层一层地往上推进,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

  千万不能在第一天就做一个特别大的东西,因为你抓住用户定向需求的能力有限,反而做一个特别的切入点,让小批人爱上你,然后慢慢滚动,找到下一个成长点。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看起来很狭窄的用户产品,如果能达到一个用户的强需求,是可以向下一步跳跃的。

  执行力比创造力重要

  只有创意没有执行力必然失败,只有执行力而创意欠缺,还是有机会成功。

  新京报:你曾说过,对于像Facebook这类高科技顶尖企业创业,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你眼中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李开复:我们特别重视是执行力、对产品的理解、专注、对产业链深度了解。再就是创业者本身的这种魅力和抗压能力。

  新京报:上一期我们报道的“找钢网”项目,据创始人王东说,当初曾给创新工场递交过计划书,但未获投资。创新工场选择投与不投的标准是什么?

  李开复:每一个投资机构都有专长,那个时候可能我们对这种B2B的业务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另外有些投资机构看人,或者看介绍背景,我们是分析型的。所以不是说我们不认可某一个项目,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看得懂,我们会先放一放,做我们看得懂的。

  新京报:什么样的创业者或者项目最容易打动投资人?能否给创业者一些建议。

  李开复:首先找对投资人,第二,做好项目自我描述,要足够简短而且清晰,三分钟说完。第三,有一些投资人比较忌讳做一个多面临敌的项目,要知道自己优势在哪里,对手是谁,不要说一些想当然又特有野心的话,投资人不会认可的。另外,投资人不是什么都懂,最好你能教给投资人一些事情。

  新京报:你最近多次强调创业者的执行力,为什么不是创造力?

  李开复:因为现在国内有太多的创业机会,每一个传统行业的弊端都是创业机会。机会来了,很多人都会跳下去,就看谁能最快做大,形成壁垒,然后再往下走。这种机会和剧烈竞争都存在,意味着成功胜出的创业者一定是执行力非常强的。

  只有创意没有执行力必然失败,只有执行力而创意欠缺,还是有机会成功。当然有一天机会被占尽,一切变得扁平,那时候创意会更重要,就像现在的美国。

  硬件一定要赚钱

  颠覆式的东西往往有更多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用户风险,每一个风险都把成功概率乘以了一个系数。

  新京报:刚你说创新工场对智能硬件的投资理念有别于其他,你们的理念是什么?

  李开复:硬件本身还是要能抓住用户的心,让他心甘情愿掏钱买这个产品。第二,卖硬件不应该赔钱,很多创业者错误理解小米模式,按照成本卖赔钱卖,希望有了量以后,通过数据赚钱。但小米根本不是这样成功的,小米是一个能靠硬件赚钱的公司。硬件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不能本末倒置。

  新京报:产品要找到需求,做生意要赚钱,这的确是商业最基本的逻辑。为什么你这样的导师会把这个当成有别于其他的理念呢?现在创业者的主流逻辑不是这样的吗?

  李开复:对,以量取胜、不赚钱是最常见的观点。不论是手环、还是手表,有一段时间都做眼镜,发现谷歌不做,大家也不做了,这种跟风的状态是很危险的。大公司可以不赚钱,把硬件当成获取用户的渠道,但小创业者,用BAT的逻辑去做事情是非常危险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但现在绝大多数人并不是抱着这种态度去创业。

  新京报:现在的创业者都希望能颠覆传统,创造一个新的行业的规则,这种思维本身也是有风险的?

  李开复:我希望中国有更多更颠覆性的创业者,但他们要有一个自我的认知,对行业判断要有经验。初期的创业者就抱这么大一个梦想,做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我觉得是不好的。

  颠覆式的东西往往有更多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用户风险,每一个风险都把成功概率乘以了一个系数,如果你有十个风险,即使每个风险都不大是0.9,但最后乘下来成功概率就变得非常低了。所以创业的时候,一开始就梦想颠覆BAT,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导师小调查】

  1 你认为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a聪明 b勤奋 c诚信 d坚韧 e个性 f其他(可注明)

  ●李开复:c

  2 你希望和你投资的创业者成为什么样的关系?

  a朋友 b师生 c无所谓 d其他(可注明)

  ●李开复:d,彼此信任尊重的人

  3 你对所投资的项目,喜欢哪种退出方式?

  a下一轮融资有人接盘就退

  b成功上市后退出

  c看准了就长期持有

  d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再定退出方式

  e其他(可注明)

  ●李开复:b

  中国创客导师阵容

  著名企业家

  ●柳传志

  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

  ●王健林

  万达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雷军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郭为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周鸿祎

  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著名投资人

  ●李开复

  创新工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徐小平

  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创始人

  ●熊晓鸽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彰显企业大爱 获政府表彰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