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丽龙
“万里长江第一城,山美水美人更美。”连日来,到宜宾旅游观光的外地游客纷纷感受到了山水宜宾的魅力。低空旅游、水影声光表演、首条长江旅游航线开通……一个个新亮点让大众惊叹不已。
近年来,宜宾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目的地,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旅游的发展。
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进一步催熟了宜宾这座旅游城市。除了日益完善的硬件建设和景区的打造升级以外,旅游机制体制建设及软实力的提升也更加凸显。
区域合作促进旅游开放
8月20日,在三江口长江之歌广场,一架直升机腾空而起,开启了宜宾低空旅游的帷幕。宜宾由此成为川南第一个开放低空旅游的城市。从此,游客游览宜宾可乘坐直升机鸟瞰长江的波涛、蜀南竹海的千峰万岭、兴文石海神奇瑰伟及李庄的古镇魅力。
低空旅游项目是宜宾与外地合作发展旅游的一个缩影。早在2013年11月,宜宾正式开通宜宾至西安航班后,宜宾与西安很快达成了旅游合作战略联盟。从此,西安来的游客明显增多,两地逐渐实现客源互送,进一步推动了两地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区域旅游综合发展合力。今年5月6日,宜宾开通了直飞太原、长春航线,至此,宜宾直航城市增至16个。一条条航线的开通,开启了宜宾与直航城市的“无障碍”旅游,也带动了宜宾与直航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宜宾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筠连县塘坝乡,有一处被称为“空中旅馆”的鸟巢很有特色,虽然修建在大山林之中,但前往休闲度假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该项目也是宜宾与外地合作共建旅游项目的成果之一。
品牌创建提升旅游竞争
近年来,宜宾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着力建设旅游经济强市。
在实施品牌争创工程方面,宜宾挖掘特色多元文化,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开发水上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产品,打造南丝绸之路、中国白酒金三角、沿长江旅游等精品线路,打造苗城印象、梯田花海、花漫水乡等特色休闲旅游景点,丰富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与文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a级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创建。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五粮液和筠连春风村、兴文僰王山、珙县龙茶花海分别启动5a、4a级景区创建工作,七洞沟、流杯池成功创建4a级景区。兴文石海、春风花海、佛现山等7家景区分别开展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4a、3a、2a级景区创建工作。
品牌带来了人气,人气带来了旅游收入的增长。今年1—6月,宜宾实现旅游总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29%。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发展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增长实属不易。这也证实了宜宾旅游的市场竞争力所在。
机制创新激发旅游活力
今年整个夏天,长宁七洞沟游客络绎不绝。到长宁旅游的游客除了看蜀南竹海以外,到七洞沟漂流又是一番别样的体验。去年6月,长宁七洞沟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正式运营。一年多来,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00万元。据了解,该项目是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景区内森林繁茂、涧潭、瀑布、凉亭密布,主要经营漂流体验旅游活动娱乐项目。
由民间资本注入开发旅游的项目在宜宾不止七洞沟,筠连县塘坝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兴文县太安石林的开发也正在通过引进民间资本紧锣密鼓推进。民间资本投入景区的开发建设是近年来宜宾旅游机制创新的一大亮点,不仅解决了旅游投入匮乏的瓶颈,更进一步盘活了旅游资源,给宜宾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宜宾旅游的机制创新还体现在旅游营销模式的创新。
兴文石海景区推出的“爱情十三关”刷屏朋友圈,“兴文石海‘爱之旅’西南首届单身露营节”的h5,迅速在年轻人中刮起一阵旋风。
这是互联网+邂逅旅游业,在宜宾掀起的旅游营销模式创新的一个典型个案。为了强化旅游营销,宜宾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新技术宣传宜宾旅游7余万次,推广应用了智慧旅游手机app和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制定了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方案。各大景区也在推行互联网+的思维来推进各自的营销。目前,宜宾正努力抓旅游项目投资,确保全年完成旅游招商签约50亿元以上、旅游投资45亿元以上。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