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今年全市计划将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2.6万亩。在选择树种方面,将优先选择吸尘、抗霾效果好的树种。   本市从2012年启动了百万亩平原造林计划。据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百万亩造林工程累计完成95万亩,植树5100余万株,基本完成了主体建设任务。今年全市将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2.6万亩,其中围绕废弃地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完成平原造林工程扫尾6万亩。届时,全市林木绿化率将达到59%,森林覆盖率达到41.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6%。   据了解,在今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2.6万亩过程中,本市会增加吸尘、抗霾效果好的树种的种植数量,包括白蜡、栾树、桑树、金叶榆等。这些都是彩叶树种,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能够达到美化效果,同时,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的效果也好于原有树种。因为这些树的叶子比较大,叶上的绒毛正好能够吸附PM2.5。据介绍,栾树对二氧化硫、粉尘和臭氧均有较强的抗性,适合栽种在工业污染区。桑树具有抗风、耐烟尘、抗有毒气体的作用,而金叶榆的叶面有极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经测算,北京新增百万亩、5000多万株树木成林以后,每年可以吸附二氧化碳117万吨,释放氧气85万吨,滞留粉尘可达9.8万吨。市园林绿化局造林处处长袁士保表示,本市平原造林主要利用一些废弃地、砂石坑、拆迁地和撂荒地来推进造林。原来这些地方一到春天,大风一起,漫天都是黄沙,现在全是绿树,有效降低了空气中粉尘及细颗粒物浓度。   经过三年改造,如今本市万亩以上林地达到31处,比2011年增加23处,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三条生态景观带已经逐渐形成。   另外,北青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获悉,今年本市还将升级改造部分道路绿化带,近期将率先对通州区京台路两侧的绿化带进行升级改造,选择滞尘能力更强的树种并合理搭配。经测算,绿地内全年可以消减PM2.5浓度10%至20%。(记者 王斌)[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