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母婴

克制对农民工“有座不坐”的高蹈抒情

时间:2016-03-01  来源:京华时报  

  2月27日下午3时许,洛阳K69路公交车行至定鼎立交桥西公交站,上来一位手拿铁锨、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乘客,他走到车厢前后部交接处,坐在了台阶上,而这位男士的旁边就空着一个座位。记者询问他有座位不坐的原因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兄弟称,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

  这仅仅是记者的一则日常见闻,却再一次毫无意外地引发舆论关注,个中情绪耐人寻味。有人不吝对这位男乘客宁可自己坐地上也不影响他人的公共意识点赞,还有人下意识地联想到这是城乡二元体制所制造的身份隔阂的必然。从出发点而言,我相信这些“情不自禁”的情绪流露,都可以说是对农民工境遇的一种同情式关注。但这样的关注真的足够恰当吗?

  如果说因身上脏怕影响他人而选择不坐座位,是一种值得倡导的道德行为,那么这位男士的表现不过是尽了本分,无需过度解读。鉴于此,先入为主地将农民工的道德水平设置在洼地,然后来一个“意外”的称赞,看似赞誉,其实不过是一种隐性的歧视与话题消费。

  这样的同情式关注看似善意满满,却在实质上强化了城乡心理差距和身份隔阂,让旁观者多了一次抒情机会,却对改善农民工的实际处境并无用处。

  其实,农民工首先也是权利无差别的公民。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应该剔除城乡割裂所制造的道德俯视和优越感,将之还原到个人权利的角度。他们在公共视线中所呈现出的“弱势之境”,无论是讨薪的艰难,还是社会保障的欠缺,最不缺乏的正是道德抒情式的围观,相反,正是对于他们应有平等公民权利的关注与维护等“严肃”议题的参与和介入不足,才导致了在今天,人们在看待农民工时,始终难以超越道德范畴。

  其实,对任何“弱势群体”的关注,最好的视角都是平视——无论是权利还是道德。只有从一个平等公民的角度去打量他们,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崇高”与“卑微”,体认他们到底缺乏怎样的“关心”,又最需要得到怎样的外界关注。所以,不妨克制那些貌似“自然流露”的对农民工“有座不坐”的高蹈抒情,这更是一种尊重。(朱昌俊)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小宝宝如何表达对音乐的感知?
小宝宝如何表达对音乐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