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码

互联网性爱数据描画:搜索词超1000万 观念更开放

时间:2016-02-15  来源:网易数码  

  摘要:2月15日,阿里健康数据研究中心发布《2015中国性爱消费报告》,通过阿里零售平台数据,揭示中国人在过去一年中对性爱的理解和变化。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受到越来越多的多元文化和网络因素影响,中国人在性爱观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根据报告显示,中国人在性爱情趣方面的探索向着更丰富和纵深的方向发展。仅仅在2015年一年,人们就使用了比如“情趣内衣”、“充气娃娃”、“飞机杯”等超过1000万种搜索关键词,来描述对性爱的多元需求。

  改革开放后出生人群勇于探索“性爱情趣”

  在阿里零售平台上,男性仍然是性爱用品的消费主力。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18至29岁这个年龄段的男性占据了性爱用品消费的大头,以34%的消费占比稳居第一,30至59岁年龄段的男性在这个领域上的消费占比仅为全部的30%,而18至59岁女性的消费总额为36%,占据了另外的三分之一。

  报告数据表明,不同时代出生的人受其时代性爱观影响较深。以85、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才开始进入经常性行为的年龄段,因此,这个时期的性爱用品消费较为单一,以避孕套为主的常用性爱用品消费占比迅速提高。随着年龄的递增,大多数人的性生活频次开始下降,但同时对性行为的质量和情趣需求正在增加,也就导致上述常用性爱用品的占比呈下降的趋势,而延时、调情香水、性爱玩具等可以提高性爱质量的情趣用品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75和80后一代,也就是年龄在30至39岁之间的人群对性爱玩具表现出一定兴趣,相对以60后为代表的40岁以上人群,显然在性爱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因而在性爱方式上有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人越来越正视自己和性伴侣的性爱需求。随着年龄增加,男女为对方购买性爱用品的比例越来越高。在阿里零售平台上,女性消费者比男性更愿意为另一半购买性爱用品。在18岁到59岁之间的女性中,这个比例始终在消费总额的50%上下徘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为伴侣“性趣”买单的增幅则更加明显。在18至19岁时,只有21%的男性购买了女性性爱用品,而到了50至59岁,这一比例增长了约50%,有32%的男性愿为伴侣买单。与此同时,女性购买情趣用品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其中,河北、山东和黑龙江女性购买情趣用品的比例最高。2015年下半年,河南、青海和西藏的女性购买情趣用品的增速最快,均在14%以上。

  突发性爱事件驱动中国人性爱习惯

  报告显示,与春节、五一、十一等传统节假日相比,“520”、七夕等与爱情概念相关的节日对中国人的性爱行为驱动力更为显著,避孕套等性爱用品在这些日子的销量有极大增加。2月14日的情人节受到了春节假期的影响,对避孕套等性爱用品的销量刺激并不明显。

  此外,与性爱相关的突发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使中国人改变其性爱习惯。2015年2月14日,SM题材的《五十度灰》在美国公映,之后的两个月,该片以及原著书籍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国内,这部影片的影响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持续扩散发酵,也导致部分中国人的性爱行为发生了些许变化。数据显示,从4月15日起,阿里零售平台上SM情趣用品搜索量开始呈曲线上升,并在11月9日达到2015年最高峰,为4月前的近6倍。

  无独有偶,7月15日,优衣库试衣间不雅视频被传到了网上。当日,“优衣库”这个词的搜索量在阿里零售平台达到了双十一的近18倍,同一天,避孕套的销量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日环比增长150%;当月,25至34岁人群验孕棒的销量抵达2015年的最高峰。

  部分85至90后的性行为需要更加谨慎

  近年来随着性教育和社会舆论环境的宽容和开放,年轻一代的性爱观也和以往出现了本质的区别。李银河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中国正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一场性革命。2013年清华大学和《小康》杂志做的调查显示,婚前性行为已经到71%,在这71%里面,80后、90后的婚前性行为接近100%。然而,伴随着这场性革命,也衍生出一些副产品,那就是一夜情等高危性行为,这类性行为往往缺乏稳固的性伴侣和安全保护,存在隐性的疾病感染危险。因此,一部分高危性行为人群转而到易于保护隐私和交流更便捷的互联网平台寻求帮助。

  报告显示,2015年,在阿里零售平台上重复购买HIV检测产品的高危人群中有83%是男性,20至29岁的男性占了高危人群的近六成。其中,18至24岁男女购买HIV检测产品的增速更达到了98%,是同年龄段购买避孕套增速的1.89倍。这也就意味着85后、90后发生高危性爱行为的几率更高,也更需要健康、安全的性爱教育引导。

  在阿里零售平台上,不少HIV检测产品的购买者留下评论,其中阴性、测试、一条、检测准确、不准、试纸、没事、安心、终于、恐艾等词成为出现频次最高的Top10词语。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