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评新版歌剧《白毛女》:朴素的力量是永恒的

时间:2016-01-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民族歌剧《白毛女》从1945年在延安唱响,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一个全新的文化语境中,为纪念其诞生70周年,歌剧《白毛女》复排巡演。对此,我曾有过一丝隐忧:一个“土得掉渣”的文艺作品还能激起当下观众情感的波涛、激起台上台下的审美共鸣吗?现在巡演已经结束,《白毛女》所到之处几乎座无虚席。它艺术魅力的覆盖是全方位的,艺术魅力的穿透是超越时代的。

  诚如郭沫若所评价,《白毛女》是一种全新的文艺形态,是从新的种子——人民的情绪中迸发、生长起来的。也如茅盾所说,这是一种新的“人民文艺”,它开启了中国民族歌剧的航程。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白毛女》从音乐形象的构建、歌剧结构的营造、音乐素材的选取到叙事方式的特点,都对后来的中国歌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毛女》的艺术力量究竟来自何处?我发现其背后蕴藏了一个最简单的艺术道理:泥土的朴素是永恒的。是人民的泥土滋养了艺术,是人民精神需求的泥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艺术生长存活的养分。

  可以说,歌剧《白毛女》通体上下散发着泥土才有的芳香。

  其剧本叙事是质朴的。《白毛女》的题材来自白毛仙姑的传说。传奇性,正是中国戏曲传统审美的核心。白毛女,从人到鬼,再由鬼到人,赋予了全剧巨大的悬念和命运落差。在叙事上,它故事完整、情节流畅,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就第一幕看,年三十杨白劳躲债时的挣扎、喜儿扎红头绳时的喜悦欢欣、杨白劳被逼按手印而后喝盐卤悲惨自尽,戏剧矛盾明确集中,情绪变化幅度巨大,但歌剧行进节奏浑然有序,明白如话。这种叙事方式鲜明地带有中国民间评话说书重故事、在故事中展开人物个性命运的特点。它用我们熟悉的叙事方式讲述我们熟悉的故事,因而容易让观众代入体验。剧中赵老汉、王二婶和喜儿一家相濡以沫的抱团取暖,喜儿和父亲年三十晚上相依为命的短暂欢乐,尤其是喜儿伏在父亲膝上的细节,最质朴最生活,也最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感人的力量。

  其音乐是质朴的。《白毛女》音乐的基本构架建立在北方戏曲“三梆(陕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一落(莲花落)”的基座上,高亢之中夹着悲凉悲愤。主奏乐器板胡有着浓烈的民族民间色彩,在完整编制的交响乐队的烘托下,以自己独特的音色揭示了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情感。值得关注的是,音乐织体和音色丰富了,但原有的与北方戏曲息息相关的质朴的音乐本色,依然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这是难得的“移步不换形”。剧中脍炙人口的喜儿的《北风吹》、杨白劳的《十里风雪》等,也都来自民间音乐、民间歌谣。那些逐渐被遗忘被疏远的曲调,经过歌剧《白毛女》的演绎,出自民间的那种动听、优美、入耳、朴素、易唱的特色再度被激活,焕发出强大亲切的生命活力。借由河北民歌《青阳传》轻灵活泼的曲调谱写的《北风吹》,将贫苦农家姑娘期盼父亲的牵挂、扎上红头绳时欢欣雀跃抒写得淋漓尽致;凄苦婉转的河北小曲《小白菜》在剧中反复咏叹,丰富感人,展现了中国民歌塑造人物音乐形象的巨大空间和可能性。而它所用的手法,不是我们常见的将旋律割裂片段化发展的旋法,而是民族音乐最常见的“加花”的处理手法,既丰富了曲调的变化和对性格情景的呼应,又尽最大可能地保持了曲调的完整性和朗朗上口的歌唱性。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一片浩瀚的大海,一片未曾好好开垦的莽原。我们在放眼世界的同时,完全有理由返身重回民间,从民间汲取音乐和文化的养料。这件事,王洛宾做过,《白毛女》和延安艺术家做过,我们今天还可以接着做、继续做。《白毛女》借鉴了西洋歌剧如音乐动机主题的确立,但它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土地和自己的文化背景,它们都被有机地置入板腔体的曲式结构中。

  其歌唱表演是质朴的。71年前,王昆最早演绎塑造了白毛女的艺术形象。她质朴而本色地传递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鲜活地为白毛女奠定了基本的气质;郭兰英,通过中国戏曲程式和北方戏曲的唱法融入喜儿的灵魂中去;“第三代白毛女”彭丽媛,融化了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之间的界限,用科学的发声法更有力地撑起了白毛女的音乐形象;雷佳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再现了“第四代白毛女”的风采神韵,她的演唱音色纯净,犹如穿过田野的小河,和人物的内心交织在一起,流畅动听。声随字走,字以情发,特别注意汉字歌唱中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可以说,雷佳清晰地演绎出人物性格的成长和心理变化的脉络。高鹏饰演的杨白劳也非常完整。

  经典的魅力和价值是永恒的。它来源于泥土,质朴中有着庄严。《白毛女》讴歌革命,控诉剥削压迫,它的叙事镶嵌在中国革命的框架中。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史是一部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其实他没看到,救亡和革命的背后是五四启蒙的新的继续。“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在中国革命深处,积淀着人性觉醒的力量,呼唤着人道的尊严。白毛女“我是人,大河的流水你要记起,我的冤仇要你作证”的凄厉呐喊,与此遥相呼应的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上下几千年受苦又受难,今天看见出了太阳,千年的仇要报,万年的冤要伸,今天要做主人,今天要大翻身”,进一步延伸拓展了人的主题、人的解放和人的尊严。在歌剧《白毛女》中我们看到了个体的悲惨遭遇,也看到了作为整体的“人”:人民的最终觉醒。正是这一庄严主题具有的穿透时间的深邃力量,在思想上唤起了不同时代的观众的共鸣。

  艺术的感动来自各种表现形态。在我看来,朴素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感动。在当今充满浮华光影的舞台上,新版《白毛女》依然是一首质朴的诗篇,就像泥土、大地、空气、庄稼一样,以它原生的姿态冲击、摇撼、感染着我们的心。庄子曾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任何时代,泥土般质朴的艺术都会有它动人的力量。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