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英伦三岛“直播”春节故事

时间:2016-03-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春节是什么?每个中国人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的民俗、春节的意义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已经编织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经纬里。对于世界上其他的文化族群而言,春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是全球1/6的人群共同享有的节日,更是一个有意思又有意味的文化符号。

  2月14—16日,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在BBC2频道播出。这部纪录片分为《回家》《团圆》《欢庆》3集,是迄今为止国外媒体对中国春节文化最大规模、最深入的一次纪录。该片由5名主持人,以直播类节目的形式,在主线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与其他地区连线的视频,讲述发生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春节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纪录片以英国人的眼光解读猴年春节,为“春节是什么”寻找到了别有趣味的答案。

  摒弃宏大叙事,瞄准鲜活的生命个体,纪录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肇始自民国。《尔雅·释天》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以“载”称年,表示时间的运行与变化,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在春节的传统民俗中,不论贴春联、团圆饭、燃爆竹还是拜大年,中国人无疑是节日的主体,中国人对生活和谐美好的愿望和期盼是节日文化最主要的内涵。

  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各个行业、各个地域的中国人:零下30摄氏度用冰雪修建“长城”的中国人,在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售卖年货的中国人,在香港黄大仙祠为新年祈福的中国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一个故事背后,观众看到了中国式家庭以及背后的家庭观、人生观乃至价值观。无论海外游子还是进城务工的新市民,无论乘飞机还是骑摩托车,他们不远万里、日夜兼程,为的是在除夕与家人吃上一餐团圆饭,这是中国人的家庭观;为帮助南来北往的回乡人顺利踏上归途,“小红帽”放弃了自己与家人团圆的机会,这是中国人的人生观;非遗传承人每次都穿上祖父的防护服,为了原汁原味地展示老手艺“打树花”,一个家族14代人的理想都在这片刻的绚烂中绽放,这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文艺创作是意义的聚合和价值观的表达。纪录片所讲述的中国故事,埋藏着春节绵延数千年青春依旧的秘密,埋藏着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密码,埋藏着独特却又与世界共鸣的东方价值:欢乐、和谐、共享、祈福、纳祥。

  这里的春节,洋溢着民间烟火气。春节是国家的节日、民族的节日,但归根结底是人民的节日。

  纪录片中的5位主持人带着观众去寻找和解读春节,汇成不同视角,从而发现春节的“广阔”:“中国新年期间通过陆路交通出行的总人数是令人瞠目的32亿人次,其中很多人都是从北京出发的”“打造如此大规模的节日(如哈尔滨冰雕节)意味着需要耗费1380万个灯泡、23万米的电缆”“到2030年,将有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也发现了春节的“细节”:北京家庭典型的年夜饭,香港黄大仙祠的解签,昆明花市的鲜花,天津面点大师制作的1918米长的面条……这些细节,长久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身处其中却未必自觉,身在其外的外国人更未必了解。

  纪录片创作者们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和采撷,由此形成一幅缤纷多彩的画卷,这画卷的底色便是浓浓的民间烟火气。它提示观众,春节的生命力在民间,它是人人参与的节日,它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和日常生活中。纪录片摒弃了宏大叙事,回归民间和生活,所瞄准和展现的正是那些中国人熟悉又陌生的日常叙事,以及背后的浓郁情感。这种贴近地面的真实感,使纪录片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生动的现场直播,接近零距离的观察,引发外国观众共鸣

  中国春节的故事,为什么能让英国观众读懂并且受到感染?除了节日本身的文化魅力之外,还在于纪录片创作团队的精心营造。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有句名言:要是你觉得你的纪录片做得不够好,肯定是你靠得不够近。

  《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的好,在于其对中国春节接近零距离的观察。节目采取“直播”的方式,播放内容在当日录制完成后,经剪辑润色,延迟几日后播出。由于拍摄至放送时间间隔很短,可以使观众获得观看现场直播的生动感,这几乎让英国观众与中国观众同步度过猴年春节。

  再者,节目中的5位主持人,担当的是体验者的角色,从而零距离地参与不同地域和人群的春节。他们坐在中国人年夜饭的饭桌旁,走进正在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后台,加入城市返乡摩托队伍的大军。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面对人声鼎沸的庙会,喝下60度白酒的瞬间……正是这些身临其境的感受,为纪录片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了海外华人以及外国观众的共鸣。伯明翰城市大学媒体理论教授Stephanie Fremaux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系列节目,主题很国际化,体现了东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似点。结构也非常好,画面精美,让观众理解了不同国家多元的文化。毕竟,对于世界的理解越深,我们越能在国际上进行高水平的迁移和知识交流。”

  通过普通人的情感共鸣,超越文化隔阂,获得广泛认同

  回首历史,一个强国的兴起,不仅有着硬实力的标注,往往伴随着文化影响力的辐射。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同以往,读解“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一方的期望,也是全世界的期待。当前西强东弱的传播格局,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造成一些困难,语言差异、文化隔阂也在传播“中国故事”的过程中难以规避。纪录片以西方的眼光重新解读中国春节,不俯视也不仰视,不仅发现了春节的文化魅力,也表达了春节所寄予中国人的当代精神。

  文化交流的根本在于民心相通,文化不仅处在庙堂之上、典籍之中,文化的生命力更在鲜活的民间。《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的民间立场,让“中国文化”更亲切可感的同时也实现了新的建构:普通人的故事和共鸣的情感,会超越文化的隔阂,获得广泛的理解与认同。

  2015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也是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在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背景下,可以预见两国的文化交流将更加活跃,新的更有效的方式将在彼此互动中拓展乃至确立。如何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和碰撞,如何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的认知,《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给出了有力的解答。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