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 时隔30年北京再掀地名普查

时间:2016-03-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城里有不少重复的地名,比如两个“三里河”、两个“八里庄”、两个“大栅栏”等;北京城里还有些地名很“土”,比如公主坟、大北窑等“村”、“屯”、“洼”的地名,对于头一次来北京的外地游客来说,这些地名既让人觉得“土掉渣儿”,也常让人犯晕。近日,历时3年的北京地名普查开始了,记者从市规划委获悉,未来北京命名新地名时,不会求大、求新、求怪,也会尽量避免重名。

  历史地名将得到保护

  颐和园东门外的六郎庄、原为明清时期马匹交易之地的马甸等,这些颇有文化传统的北京地名,是历史在这座老城铭刻的印记,但随着北京的城市发展逐渐被新的地名所取代。

  1979年至1986年,我国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近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地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掌握最新的地名信息,北京市也于近日启动了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工作。具体由北京测绘院等单位实施,时间是2016年初至2018年6月,普查范围是北京市行政辖区,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2个门类,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

  让一个个的老地名不再变成历史,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有利于摸清北京地名文化遗产情况,制定地名文化发掘、保护策略。保护和弘扬北京地名文化,是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避免重名方便市民出行

  “北京的地名真的很乱,我常常在公交站看着站名犯晕。”市民王小姐说。的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目前本市的地名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导致地名变更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城市建设、文化渗透、人口迁徙、市场主体的个体行为等,这种现象很常见。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刘铁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变化应该是第二次普查关注的重点,原来没有,现在新出现的地名应该是关注的对象。比如说,以前这个地方是田野,但现在城市化了,变成了小区、科技园区等。

  根据规划,这次普查,将对有地无名的重要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

  刘铁梁建议,历史需要记录,但是也要尽量多些服务于当前。历史上地名的出现都是和人文景观相关的,但现在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可以考虑把单位名称、公交站名作为地名。站点地名已被大家约定俗成,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站”,但地址是新街口外大街19号,如果打车,司机就不太熟悉了。

  此外,历史上的重名虽然已经不能取消,刘铁梁也建议可以通过普查建立数据库避免新的重名。

  建立数据库打造智慧城市

  在一张牛街街道办事处的普查预填信息表中,记者看到,除了地理位置、名称、坐标外,还有历史沿革——“唐属幽州潘镇城子城之中,辽为南京东南部,金为中都内城以东,元属元大都南城,明属北京外城,清属外右四区。1952年,属宣武区……1960年4月,成立牛街人民公社。1962年2月,恢复牛街街道。2010年7月,属西城区。”

  这不仅仅是查地名,更像是查家底儿、查“血缘”。未来,这些整理好的普查成果将通过各种途径向普通市民开放,供更多城市地理历史爱好者查询使用。

  但刘铁梁也强调,不要给地名普查增加太多的负担,只是收集记录地名,而具体的历史是由地方志来完成,通过对地名的记录可以看出地名在历史上是怎么变化的。比如“府学胡同”在胡同口注明:“此胡同里有文天祥祠”即可。

  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将基本建成数据准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完善的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地名普查成果,将用于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资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资讯化服务产品。(周小苑)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