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贾平凹出新书《极花》 四个关键词带你走近他的文学世界

时间:2016-04-15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人民网北京4月15日电(陈灿)“这十年以来,乡土文学批判都没办法批判了,好像不知道批判谁,没有对象,想说没人听。”这是昨日贾平凹在《极花》新书发布会上的感叹。谈到这本最新长篇小说的创作缘由,他坦言写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宁。从《废都》到《秦腔》,从《古炉》到《带灯》,贾平凹的作品始终关注乡土,充满现实感。是什么促使他写作了《极花》?记者带你走近贾平凹的文学世界。

  梦呓:素材来源于十年前的真实故事

  《极花》写了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女孩胡蝶,从被拐卖到出逃、最终却又回到被拐卖乡村的故事。故事从胡蝶被拐卖到偏远山区的男性家庭开始,用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她的遭遇,展示了她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经历的内心煎熬。

  贾平凹感叹道,“这十几年,自我的目光收集以来,我觉得村庄衰败的速度是极快的,快的令人吃惊。我去年跑了很多地方,在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有一些地方,只有在那个大寨子前面见过人,其它地方完全没有人影。从门缝里看进去,黄草半人深。”谈到《极花》的创作缘由,贾平凹说,“《极花》是十年前我经历的一个真实故事,我的老乡拾破烂的,他孩子来了以后被拐卖了,我没有亲自参与解救,但是也在关注。当时还没有想到写书,等我去年和前年跑了几个地方,我想起这个故事,就以这个为由头写了这个《极花》。”

  贾平凹在后记中写到,“上几辈人写过的乡土,我几十年写过的乡土,发生巨大改变,习惯了精神栖息的田园已面目全非。虽然我们还企图寻找,但无法找到,我们的一切努力也将是中国人最后的梦呓。”

  安宁:“写作是一个安宁的过程”

  谈到写作目的,贾平凹说,“写《极花》的目的不是说要写离奇的故事,首先我想通过拐卖人口表现出现在的人群,这是最基层的。看到后面,村子里几乎就没有女性,凡是姑娘都是打工,宁愿嫁到郊区,城市漂泊,跟年纪大的丈夫耗在一起,就是年轻媳妇一旦出去,一样不回来了,要么离婚,要么就走了,偏远山区都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有一些村庄就开始消失了。这个就是说不出的感受,我想把它写出来。”

  除了表现村庄,贾平凹亦坦言写作是一个获得内心安宁的过程,“现在这个社会最大的幸福就是心是安的,神不安,心不宁是最大的威胁。对我自己个人来讲,写作是一个安宁的过程。写出来以后变成作品以后,也希望更多人看到它。”

  创新:“水墨画,极花画得很充分”

  《极花》的叙述方式很独特,贾平凹表示,自己在写《极花》时尝试了新的写法,尝试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方式来写小说。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评论说,“水墨画,《极花》画得很充分。”

  著名作家梁鸿评论说,《极花》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用色块的方法把尖锐的社会问题还原成日常形态下有力量的碰撞。她用水墨画的留白来类比中国作家笔下农民的沉默,“中国的水墨画,空白和墨在一起构成总体的意义。没有说出的沉默的也是有意义的。反观我们关于乡村的书写和存在,当我们思考农民的生活的时候和乡村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所以在我们的笔下很多时候他们是沉默的。一个作家如何看待这个现状,如何用逻辑与美学把它呈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现实:“作品犹如民族情绪的博物馆”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曾用“一头沙漠里的骆驼”形容贾平凹,“30多年来,他迈着沉重雄厚的步伐,跋涉在现实生活的泥浆之上。他的创作反映了当代乡村的急剧变化,隐含极大的社会历史信息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评论说,“贾平凹先生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有非常强大的现实感,这个现实感不止是说现实当中发生的问题,而是对今天的乡村中国的关心,对乡村中国历史的关注,他的作品构成乡村中国历史的一个长长的谱系,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认为贾平凹是当代中国真正热爱文学的重要的代表,“长篇小说是体现一个时代文学真正的创造力的着眼点,我认为贾平凹老师的创作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真正的创造力。”

  现场嘉宾李洱说,“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平凹老师作品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因为他几乎全须全尾地保留了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保留了我们各种情绪、各种各样的细节,他的作品犹如琥珀、珍珠,它成为民族情绪的博物馆。”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