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聚焦公共文化服务:把文化系统内循环转为社会大循环

时间:2016-04-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充分激活社会力量(文艺观察·建言公共文化服务1)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从文化系统“内循环”转变为社会“大循环”,还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同参与、有序竞争的有利局面,使公众真正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说起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各地拔地而起的公共文化设施可谓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景观。但不少拥有宽阔场地、一流设施、标志性外观的“容器”里面,呈现的却是少人气、缺活力的窘态。一边是公共文化服务硬件条件不断提高的“成绩单”,一边却是“门可罗雀”的尴尬场景,强烈反差背后的原因何在?

  诚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促使着文化受众需求趋向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是,目前一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遭遇的窘境,更多是由于长期以来这些单位自身内容生产能力不足,又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的结果。

  比如,一些博物馆定位不清、展品不精、展示手法陈旧,仍然依赖古板的“实物+文字”展陈形式,缺乏情境互动等人性化设置,很难让参观者产生深刻的体验。相比之下,反而是一些社会教育机构推出的各种文化艺术教育项目在互动传播方面富有创新性。那么,能不能把公共文化资源与社会文化力量结合起来,形成更加有效的文化服务供给?其实早在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就强调,公共文化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群众的需求和政策的支持,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用好社会力量可以盘活各方资源,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在四川成都,包括以女性为主体的“妈妈家”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青年工人的青工文化驿站以及以推进农村素质教育为目标的“3+2读书荟”在内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都是依靠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的,这几项服务的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都令人惊喜。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先进性和专业性使得成都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资金、场所等资源使用率大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回归了“来自社会,服务社会”的初衷。

  激活社会力量,还能使政府腾出手来将工作重点放在项目的监管等方面,真正实现由“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变。起步较早的上海市公共文化三级配送平台自2014年建立以来,社会力量已成为这套机制运行的源头活水。“市、区县、街镇”三级公共文化配送平台建立之初便形成了由200余家院团、行业协会、文化机构和社会团体组成的公共文化供应主力军。2015年,这一平台对社会主体的征集数量增幅达35%,不仅丰富了服务供给,同时也培育了更多更成熟的市场主体。

  当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有自己的诉求,服务对象也有自己的需求,所以,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监督权、评价权交给群众,在文化服务场所、文化服务方式、文化服务对象之间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也很重要。目前,建立文化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各界代表、专业人士参与管理,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是各方面公认的有效方式。

  这些优秀的公共文化实践表明,放宽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仅可以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从文化系统“内循环”转变为社会“大循环”,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各类具备资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有序竞争的有利局面,由此才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使公众真正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9日 14 版)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