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著名画家陈冬至

时间:2016-04-27  来源:互联网  

图片1.jpg

  【陈冬至艺术简介】

  陈冬至:号觉尘、觉迟、老迟。

  祖籍山东曲阜,1941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962年业于河北美术学院。曾任天津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前身)院长,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顾问。兼任民革天津书画院名誉院长、长城书画院艺术顾问、巨龙画院顾问、三亚市天涯书画社顾问。

图片2.jpg

《琵琶行诗意》

  (文/李德仁)画家的艺术风格是画家心灵创造的产物,是艺术家人生、学养、际遇的体现,也是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之种种境况变异和发展所留给画家的印记。画家陈冬至艺术风格的演变、发展和完成,体现着社会变化与画家际遇的影响,体现着他40余年不断探索艺术创造的朴实的心灵。

  陈冬至是当今画界成名较早的画家之一。1962年,年仅20岁的陈冬至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后更名为天津美术学院),并因品学兼优而留校任教。作为一位青年画家,他的内心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理想,努力献身于美术教育和中国画创作。他先后创作了《满仓》、《移山志》等大幅人物画,在全国引起反响,从而成为津冀地区画坛受人瞩目的年轻画家。

  20世纪60年代前期,正是前苏联式的现实主义“统治”中国画坛的时期。那时的美术创作必须遵循既定的艺术方针和规则,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歌颂工农兵生活,对于社会的现实矛盾和困难及民众疾苦是一概回避的。陈冬至的《满仓》创作完成于1964年夏,画的是太行山区的生活,当时正是中国人民经历了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后,面对粮食丰收之际,农民们个个露出了笑脸。画中的农民形象皆丰满壮硕,非常夸张,体现着当时社会人们普遍的理想。陈冬至所画农民性格朴实憨厚,他的艺术风格也同样朴实憨厚,这都是画家个性和心灵的体现。陈冬至的可贵之处,是能够在当时严密的艺术创作的条条框框约束之下,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坚实的造型能力,扎实的运笔用墨和用色功底,磅礴的气势,发自心灵的激情流露和自幼孕育的燕赵雄豪之气的抒发。

图片3.jpg

《红叶题诗图》

  就在他年轻的艺术热情刚刚闪光之后,不久即步入了坎坷的人生。“文革”以来的所经所历,诸多变故、挫折和打击,使他长时间在画坛销声匿迹,他所蒙受的内心痛苦难以口诉。然而他追求艺术的信念却始终没有中断。逆境中,他凭着坚毅顽强的性格,不断抗争,不断求索,以至他对艺术的领悟,凡经几变,通过形式手法上的脱化,他的大写意古装人物画终于走向成熟,出现了与此前截然迥异的巨变,呈现出一种从容大度、浑朴凝厚而内含潇洒之气的高古风格。

        这种风格的变易完成,当然离不开他在逆境中的遭遇,离不开他经历逆境而提升的宽博的同情意识,以及那悲天悯地的仁爱之心。陈冬至对学生、同志总是付出仁爱之心或予以帮助提携。天津美院教授何家英谈到陈冬至,总是以无比尊敬和感激之情诉说着其对他的关爱,如何千方百计举荐他留校。还有李孝萱,天津美院毕业后被分派到塘沽,生活工作极不如意几乎改行,陈冬至和白庚延两位先生想方设法调他回天津美院任教,现事业有成,享誉全国。古人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画人物者,同样也可以饱含一颗仁智之心,陈冬至即是一例。

图片4.jpg

《李白听琴图》

  陈冬至目前的古装人物写意风格,是从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我们对照其上世纪60年代早期的作品,差异之大,令人吃惊。风格上的前后差别,正反映着画家认识上的前后差别,这不仅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后,画家摆脱了政治服务的框框约束,拥有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更重要的是陈冬至数十年中对中国艺术之精神,以及哲学、诗词、古文、史学广为探索,获得了极深的体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所创作的线描作品《镜花缘》、《黄头郎》、《离骚》等,即是这种认识体悟的初期成果。这时他已摒弃了上世纪60年代只注重素描明暗关系的做法,而专注于线条笔法的表现,并通过笔线探索中国人物画的高古品格渊源。同时他研究汉隶、汉简、章草等书法,从中摄取具有永恒审美意义的“古意”因素。到上世纪90年代,他终于拓展出一种淳厚苍浑、古趣盎然而又散发着当代意趣的大写意古装人物画。

图片5.jpg

《涸辙之鲋》

  冬至先生之所以选择历史古装人物作为他的创作题材,这与他多年深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紧密的关系,这些历史文化的内涵感动着他。比如《离骚》等楚辞;李贺、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诗;辛弃疾、李清照的词;蒲松龄的《聊斋》,皆一次次使他激动,使他销魂。而其中所含的深邃文化,使他憣然深悟,渐进乎道。于是他又探赜索隐,研究《老子》、《庄子》、禅学,以及王阳明心学,遂至心胸豁然有通,而于天人之旨深有所得。俯视尘世,真有“齐烟九点”之叹。于是他以充满仁厚和平常之心的笔墨,去描绘这些千古哲人,阐发他们的深旨,刻画其作品中的形象,借以抒写心怀,寄托人格,并表达自己的心得感受。

图片6.jpg

《李贺觅句图》

  就题材内容而言,陈冬至古装历史人物画主要包含四类:

  第一类是描绘历史哲学大师,反映他们的历史生活和悟道生涯。如《老子》、《庄周梦蝶》、《谭峭》、《东坡赏竹》、《王阳明格竹图》等。其《老子》图写老子李聃骑牛而行,右边题云:“老子者,道家之创始者也。著玄玄道德五千言,为芸芸众生开众妙之门,真千古之奇书也。吾今为老子造像,以寄仰止之意。”左上部又题云:“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青天。吾今见老子者,其犹龙也。’子之言甚是也,千秋万代能透解老子者,几人耶?”这是对春秋时代道家学派开创人老子的哲学深刻体悟后的具体表白,没有对《老子》的深入研究,不可能发出如此感慨。老子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伟大奠基人,然而近代被一些受西学影响的哲学史家曲解成唯心主义。故此图亦有拨乱反正的意义。又如《王阳明格竹图》,画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坐于竹林间,睨视青竹。题云:“王阳明格竹图。阳明治学初效朱熹格物致知之说,曾与友同静坐格竹,以期致知。友三日而惫。阳(明)持至七日,豁然顿悟。遂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有致良知之说、知行合一之说生焉,史称阳明学派。其学说大行于明季,且远播海外,日本、高丽影响最深。”阳明学派亦称“心学”,主旨在开发人的思维认识活动和主观能动力(心),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最先进的学派,为儒、道、佛三教文化的总结,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此图表现了冬至先生研究心学的感受,内容表达亦可谓深入浅出。其他如《谭峭》、《庄周梦蝶》等图,皆深含哲理,体现着冬至先生哲学体悟的方方面面。

图片7.jpg

《老子出关图》

  第二类是描绘历代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和事迹。如《五柳先生》。画诗人陶渊明采菊,表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又如《柳宗元江雪诗意》,画诗人披蓑戴笠垂钓于江上。题云:“柳宗元因仕途风云,南方边涯。《江雪》一诗作于永州,鸟飞尽,人踪灭,六合之内何等寂静,独钓之翁何等孤单,然而孤独与寂静之中却压抑(着)波澜。大抵古今骚客多此况也。”柳宗元全诗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此诗虽写渔翁,实隐写自己的处境身世,冬至先生此图,则干脆把渔翁画成诗人自己,那回眸一瞬,犀利的目光,是已把世道看穿。这里既写出柳宗元的精神世界,也写出了冬至先生的正直之心。再如《贾岛推敲图》、《怀素书蕉图》、《李清照漱玉图》等,描绘唐代诗人贾岛骑驴琢句,书僧怀素提笔练书,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作词,俱能传神入妙,寄托情思。另外《嵇康抚琴图》、《辛弃疾鹧鸪天辞意》等,画嵇康、辛弃疾等形象极为大胆夸张,亦是与艺术家个性相吻合,同时也是与画家作画时的感受相交融的。

图片8.jpg

《韩愈蓝关阻雪》

  第三类是描绘诗词名作中的形象。如《箜篌引诗意》、《杜甫佳人诗意》、《琵琶行诗意》、《红叶题诗》等。皆以独特的构思,美妙的形象,诗一般的意境,深深打动着观众,颇具抒情意味。这些诗中形象是历代人物画家常画的题材,但在冬至先生的笔下,却出现了与众不同的表现,让观者览之耳目为之一新。

图片9.jpg

 《抚琴图》

  第四类是描绘神话和传说中的形象。如《女娲炼石图》、《湘夫人》、《山鬼》、《洛神》、《阿宝》等。女娲是传说中的一位人类女始祖,人身而蛇尾,曾抟土造人,又曾炼石补天。湘夫人是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夫人。山鬼是屈原《九歌》中描写过的一位山神。洛神是曹植《洛神赋》里写到的洛水女神。阿宝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形象。这些人物虽然都属传说,但却蕴含着历史的文化意义,今冬至先生写此,又寓入新的文化意义。如《阿宝》一图画一鹦鹉立于枝头与一女子玩耍,题云:“聊斋志异·阿宝篇,乃写情之佳作也。书生孙子楚钟情阿宝姑娘,幻化鹦鹉,依依心上人于膝头床畔,坐卧不离,真情痴者是也。然人皆称痴。孰不知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性痴者志必凝。世之落拓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此所谓慧黠而过之真痴者也。彼孙子楚何痴乎!”这真是痴者不痴,不痴者痴,其中讲出了很深的道理。

图片10.jpg

 《九歌·山鬼》

  陈冬至先生的历史古装人物画为大写意一类,笔简而草草,尚逸气。造型高度概括,并加以大胆意象变形。背景处理亦简而整,与主体衬托呼应,点出意境,有些画面还衬以底色,个别底色略做肌理,更加充分地烘托出主题。再配以或草书或简隶之长题,既为表意,亦使画面更加丰满。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之中,透露出一种淳朴、厚重、苍茫、浑然的气象。这正是陈冬至艺术风格的特色所在。这体现着他的性格和学养,也实在是燕赵大地雄厚朴实的民风对他长久熏陶的结晶。

图片11.jpg

《东坡题扇图》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