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十大人民艺术家·王阔海

时间:2016-04-28  来源:互联网  

图片1.jpg

  【王阔海艺术简介】

  王阔海(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部长将军书画院院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清华、人大、荣宝斋画院高级研究生导师。

  几十年来,他潜心于中国画美学理论及传统笔墨技法地研究,并主张全面继承中国的绘画传统,更为崇尚汉代博大雄浑的文化精神,并汲取了汉砖、汉瓦、汉画像石刻艺术的精华,沟通了汉画像石与中国画笔墨之间的灵魂,间收并蓄了浮雕、壁画、唐三彩、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将古汉画之石刻形态转换成新汉画之笔墨形态,将刻意变写意,以笔代刀,整合成为现代的水墨图式,被美术界誉为“王阔海的新汉画艺术”。其作品古朴典雅,狂放而不失精微,洒脱而有力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图片2.jpg

  《铁骨刚魂卫中华》(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文/刘大为)王阔海是我的学生,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生。在过去他所创作的国画作品以及重大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许多用新汉画艺术形式所表现的作品。前一段,我为他的新汉画艺术作品集提了书名,并仔细地、认真系统地看了他的这本画册中的新汉画作品,给我的感觉,基本形成了自己明显的风格。

  王阔海在学校时基本功就很扎实,特别在造型训练上,在笔墨训练上,都下了很多功夫,而且在绘画面貌上;如作品的力度、笔墨的节奏、笔墨的处理上、就有他自己的特点。特别在大的画面中墨白构成上、人物的动势上、画面的气势与形式以及绘画所营造的气忿都很足。真正做到大而不空,大而不散。毕业后先在济南军区工作,以后又调到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创造了许多反映部队生活,特别是反映二炮现代化、高科技建设的题材创作、画出了许多力作,参加了全军全国美展并获奖,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王阔海对新汉画艺术形式的探索是他很早就研究的一个课题。早在七、八年前他就拿了许多这样的作品让我看,系统的作品这几年比较多。能够对汉画这个古代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进行系统地研究,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个性发挥,做了不少的探索,这是非常宝贵的。

  在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中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积淀从传统中引伸而来,每一位艺术家根据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认识、再加上自己的个性发挥,创造研究,去使传统文化艺术得到更为广泛地发展和开拓。王阔海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他借助汉画这种形式,再赋于他更多的内容;如他所表现的古典题材,现实生活题材,都用汉画这个艺术形式进行了重新的诠释,重新的演义和表现,这确实是很可喜的尝试。汉画注重黑白、注重整体的外轮廓线、注重装饰构成和节奏。阔海把原来那种注重大的气势、大的动势与力度和汉画结合起来,得到了相得溢彰的效果,再加上汉画本身,这个积淀了上千年的优秀艺术形式,我想在这方面的研究今后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有极大的艺术潜力。只要广泛地借签古代文化,特别是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入绘画,会使王阔海的新汉画有更大更新的面貌。今后如何将古汉画艺术形式赋于它更新的生命,如何使这种艺术形式与时代结合,如何再进一步地创新,这都有待王阔海做进一步的探索,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得到更大的发展。

图片3.jpg

  《飞夺泸定桥》4.2米×2.6米(中国美术馆收藏)

  (文/范曾)客有问何谓艺术之气象?何谓小家气象?何谓大家气象?大师与巨匠之气象又若何?

  气象者:简言之即为气。人之吐纳,气也;心灵之吐纳,亦气也。艺术之气象,当指心灵,而非物质.唯人之圣凡雅俗,千差万别,其所吐纳,固自不同。凡刻红剪翠,雕虫小技,津津于一得之见,其所为作,仅聊供耳目之娱,其于人之心灵徒增堵塞者,此小家气象耳。凡遣云使月,技精屠龙,恢恢乎万物罗胸,其所为作,岂徒官感之快可限?读者心旌必为动摇者,此大家气象也。至于大师,则军中之统帅、文章之司命也。艺进乎道,思尽波涛、悲满潭壑,故其气象大方无隅,不可端倪,每观其作内心之净化非言语可形容者。更上巨匠,则孟子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者也,与天地精神相往还,所求理中之理,所索象外之象,其作品之感人宛若梵音法鼓、教堂钟声,心归于寂,意归于淡,似日月星辰之巡天,江河流泉之行地,无一处不圆融,无一处着痕迹,艺至于斯,可谓化境矣。最上魔鬼,五百年未必一见,人文肇始以至于今仍付阙如,兹不欲置喙矣。

  客又问:则阔海之气象若何?十翼每观其人,慧而憨、智而直,凡所陈词,皆为心迹,略无遮拦,落落大丈夫也。复观其画,则吞吐大荒、心游万仞,非小名家之小吐纳也。凡此种种皆与上述对大家气象之剖析谙合,恣肆之笔来自胆识、浩瀚之情陶于胸怀,关西大汉抡铁板唱大江东去,固当代画坛之豪杰也。

  十翼观夫阔海之素描,尽精微、致广大,骎骎与俄罗斯大师斐逊争驱,故知阔海之放笔纵横,自有扎实根基。所作速写,尤能将稍纵即逝之印象于聊聊简笔中透露,非才气过人者,未可臻此。阔海是大写意高手,追其缘由,盖知基厚而台高,识广而见深,非浅学者可梦见。

  中国画六法之说,古人述之详矣,然终不得其要领者,以论之者皆非大手笔之实践家。以余之见,六法中仅须具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两条,其它四法皆在其中。象形、赋彩、位置,皆气韵生动所必具之条件,移模则画家末事。而无骨法用笔,象无以立,神将焉托?气韵何来?阔海之画,气韵生动,自不待言,而其用笔跌宕雄健、腕力过人,故其画每有震撼力在。观者于画前所以难以移步者,以其内蕴丰厚而笔墨迷人也。阔海既为行伍中人,故其游目骋怀往往重荦荦大者,军人之作风在风驰电掣、势不可挡,而其胆识虽王羲之之笔阵图无以过。总之,在气韵与骨法两方面,我们对阔海都毫无值得怀疑处。

图片4.jpg

  《渭水徜徉图》

  近年来阔海提倡“新汉画艺术”,在他的一篇滔滔说词中我曾读到他分析新汉画艺术之六大特征。我是诗人,有诗人之性,以为他谈得未免沉重。我看以阔海的性格:气盛、强悍、憨直,对他的新汉画最简捷的解释是借汉代之杯斝,满斟个性化的美酒,以浇自己的块垒,斗酒十千恣欢谑,这才是真正的阔海。有李存葆兄激赏阔海的文章在前,我续貂是必然的了,不过对李文阔画,我都有求全之毁如下:

  李文讲苟阔海在生意场和战场,前者必蚀本,后者则败绩,都是不确的猜想,听其言而观其行,人焉廋哉,阔海任在什么领域都会纵横驰骋,譬如带一个排的冲锋队,他绝对是身先士卒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勇士,至于是否能运筹帷幄,那则悬疑。于是联想到阔海的画,阔海的确有庄子“时恣纵而不傥”的品格,但是那“弘大而辟,深闳而肆”的境界则应该是阔海的终极目标。那时的画则会如曹孟德之诗:“水何澹澹”,不要永远波涛澒洞,这就是我希望于阔海的:纵横之气外,更增冲融之气;恣肆之外,更有内敛。我们期予阔海的不只是立马横刀的孤胆英雄,而是一位从容的将帅,到那时,我们则称他大师。

图片5.jpg

  《同游图》

  (文/蒋力馀)王阔海为极富灵性、极富创新精神之艺术家,采众芳而滋异卉,化腐朽而为神奇,以独创新汉画而饮誉于时。古汉画为西汉时期出现之雕画相济之美术形式,艺界誉为“敦煌前之敦煌”。王阔海意志坚毅,识见卓远,才情丰美,功力精湛,汲取汉砖、汉瓦、汉画像石刻之精华,博摄宋元以还写意笔墨之精魂,兼收浮雕、壁画、唐三彩、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之精髓,将古汉画之石刻形态转换成为新汉画之笔墨语言,以笔代刀,以书为骨,以诗为魂,整合而为现代水墨图式,蹊径独辟,清格独标,其新汉画之创作于当代绘画史具有里程碑之意义。

  主体之素养决定艺境之品位,王阔海精于画,妙于书,耽于诗,游心文府,丽藻彬彬,每有所作,意境圆融,或雄浑,或古雅,或超旷,而最为摇人心旌者乃苍凉也。苍凉为艺术之高境,司空图《诗品》云:“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顾翰所绘之悲壮风格亦庶几近之:“易水萧萧,送君白衣;歌声变徵,曲终歔欷。”艺术为现实生活之深刻反映,苍凉之风为我国文艺之优良传统。《离骚》之缠绵,汉乐府之感伤,李杜诗中长风归雁、万里黄河、茅屋秋风、苍崖古辙等群体意象,高岑笔下萧关陇水、朔风边月、黄沙白草、笳悲马鸣之边塞风光,乃至近代鲁迅之文,黄兴之诗,读来使人百感交织,拔剑起舞。艺术贵真,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于内,神动于外,苍凉之境为创作主体一片赤诚之艺术表达,故感人至深。王阔海丹心许国,结缘艺术,声发灵台,语出肺腑,故苍凉之境摇人心旌。

  画境之苍凉多蕴沉思之怀。苍凉蕴含沉思、感伤、悲慨、肃穆等情感因素,王阔海之创作,多用没骨之法,泼墨泼彩臻于极致,又融入书法涨墨飞白之笔意,写景状物,如灯取影,其斑驳之色调,古雅之意象,幽邃之境界,自然引发苍凉意绪之产生。选材与风格多有关联,画作多取古代神话与楚骚意境,君不见屈原披兰佩芷,神游天国;河伯以鱼为驾,水中出行;伏羲凝神遐思,绘制八卦;女娲聚精炼石,以补苍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品此佳构,油然勾取对华夏历史之追思,对先民智慧之景仰,既为吾华文化之灿烂而自豪,亦为艺术匠心之独运而心折。部分佳作取材于汉唐石刻壁画,《汉风古韵》或写天地初开之景,或绘缚虎擒龙之形,或状凤凰和鸣之瑞,或绘佳丽蹁跹之态,仿佛亲见先民征服自然、创造文化之真实情景。画家作为时代之歌手,以艺术形式呼唤汉唐雄风之回归,化用汉赋唐诗之意境入画,试读《汉风流韵》《汉宫车行》《丽人行》等画作,多以长安为背景,但见旌旆飘扬,骏马奔驰,华盖如云,佳人浅笑,浩荡之气势,壮阔之场景,瑰奇之意象,依稀窥见汉唐都市之繁华,国力之强盛,文化之灿烂。汉唐为中华民族之美好记忆,而近百年以来国力衰微,备受凌辱,追思历史,岂不慨然。

图片6.jpg

  《春闺梦》

  画境之苍凉深寄悲壮之慨。王阔海之新汉画,豪荡与悲慨之境妙合无垠,体现出悲情美,悲壮美。感伤悲慨往往给读者以灵魂之震撼,故钱钟书云:感伤之诗乃甜美之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朽之艺术多为时代之号角,鼓舞人们奋然前行,强烈之时代感为艺术高境之重要标志。王阔海之创作时代感甚为强烈,无论历史题材或现实题材,以典型化、诗化之手段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笔深而意长,辞微而旨远,拙朴中见伟丽,豪纵中见悲凉。试读古意盎然之《岳飞抗金图》,主线分明,墨色淋漓,意象飞动,气势豪荡,岳飞忠勇雄烈、气贯长虹之伟岸形象栩栩如生,读此画作,自然思及民族英雄誓荡胡沙、雪耻灭恨之坚定意志,斩将搴旗、收复国土之伟烈丰功,亦思及巨奸误国、忠良被戮之锥心惨状。《铁骨钢魂卫中华》为纪念抗战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而作,画作构图凝练,场面壮阔,人物众多,但见山川震怒,狂风呼啸,万众激愤,油然想见烽火连天、战斗惨烈之抗战情景,深刻表达毋忘历史、强我中华之重大主题。《飞夺泸定桥》真实再现红军途中之悲壮一幕,战云之阴惨,硝烟之弥漫,铁索之高悬,更衬托将士血战之英勇,真切告诉读者:先烈之鲜血换来今日之繁荣,珍惜幸福,无愧前人,永筑不朽之精神长城。

图片7.jpg

  《金刚图》

  画境之苍凉朗现崇高之美。王阔海为杰出人物画家,所绘人物,形象鲜活而性格鲜明,部分佳作人物形象坚毅沉凝之神情甚为突出,读来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朗现崇高之美。艺术之至高功用为净化灵魂,追求艺术境界之崇高,为《诗教》、《易》教之审美传统,故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今艺坛有高原而无高峰,崇高受人卑视,低俗之风泛滥,而王阔海坚守人民艺术家之良知,坚守军旅画家之职责,将浪漫之情怀与写实之风格糅合为一,远离狂怪丑拙,崇尚清新刚健,传递时代之正能量。王阔海之创作着意追求如霆如电、如决大川、如奔骐骥之壮美,而庄严肃穆之感往往将读者带入心灵境界之崇高。《陈毅元帅像》真实塑造开国元戎伟岸沉吟之光辉形象,其表情之冷峻,衣着之整肃,背景之苍茫,将读者带入创业艰难百战多之诗境之中。《整装》以浮雕式之艺术语言描写二炮战士整装待发之情景,从新兵训练严格其装束、坚毅之神情中可读出壮士出征之肃穆感、崇高感。现代人物画《转经》描写藏胞老妪手持转经筒念念有词之情形,神情凝重,意态虔诚,亦体现一种崇高之美。

图片8.jpg

  《天竺胜境图》 64×43cm

  王阔海新汉画意境之苍凉,融入风雨人生之深切体会,内蕴中华民族之忧患意识,穿越时空,发皇耳目,寄托无端,感人至深。苍凉画风之产生,于个体而言,源于生活之历炼:于民族而言,源于文化中之忧患意识。王阔海受齐鲁文化之影响甚深,崛起于阡陌之中,又历文革之风风雨雨,军营生活深深磨砺画家之坚强意志,正如孟子所说:“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画家胸怀兼济之志,系心家国之忧乐,故发之艺术,融小我为大我,个体感受与家国之怀化而为一,雄健中见清逸,豪荡中见悲凉,即体现情感之真挚,又体现情感之深度与厚度。美学家宗白华认为,从汉唐文学中可读出慷慨从军之“胡笳意识”,事实证明汉唐之国力最为强盛,“胡笳意识”者,多为苍凉之境也。王阔海之创作,以独特之艺术形式,唤取民族之自豪感,唤取民族之忧患意识,犹如时代之鼓点,催人奋进;盛世华章,熠熠生辉。画道幽渺,高境难臻,期待画家超越自我,更谱新章。

图片9.jpg

  《长安水边》

  刍议文人画与画文人

  文/王阔海

  文人画者,多为古文人之画也,画文人者,当代画家向文人靠扰也,二者致学先后程序呈颠倒状矣,前者先成文人再作画,故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那是古人最高级的艺术行为。后者则先为画,再练书法,再补文学,充实文人之气耳。

  古文人画先成其文人其因有三:一日发奋,二曰科考,三曰有创造传统文化之时势天机。故江山多代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士,取诗对句七步成咏之才,大文豪,大书家,大词家辈如林而立。东坡词雄放豪迈,其写竹石玄化自然,米芾书风樯马阵,其为画之作悟道参禅,八大书静逸气清,而笔墨俊冷惨淡,七品县令郑燮之竹亦才情并茂,启后学为典。这般文人雅士,显贵达官,其所为作,莫不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以儒、佛、道之审美哲学为内核,参化自然妙造天成,亦诗亦书亦画亦文章,文气,静气,逸气含其内,灵性,才情,识见合其中;迎之不见其首,追之不见其尾,玄之又玄入众妙之门,正不可见端倪。其神刀鬼斧之功,令后人高山仰止。

  至若画文人之所以先天文化底蕴不足,其因有二:上个世纪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是其一,文革对传统文化之空前浩劫是其二。造成传统文化大断代之现象,且累及数代人也。由此代生的画家虽不乏大家辈者出,但先天文化营养不良之事实,当代画家亦不应羞于启齿。就是当今国画之高等学府招生,其文考也以英语为主,不以古文为尚。钢笔字代替了毛笔书,快餐文化尘封了圣哲先贤之经典,凡此种种清醒的画家能够正视迎对,攻读书山,以勤为径,当从而誉之。有的则麻木无辩:常于无佛处称尊,自以为大学毕了业:造型过了关;笔墨随了手,展览得了奖,便飘飘乎想羽化而登仙,自以为是实力派画家,但在传统文化面前确实缺乏应有的实力。其作品位不高在所难免,细思内省,岂不痛哉。

  正本清源首先应正本明源,支撑文人画艺术大厦有四根天柱,即为诗、书、画、印。诗者,国学也,列为四者之首。当下有急功近利者,心浮气燥者,欲大器早成者,窃以为仅取“画”而一柱撑天,其艺术根基必不固。到头来终会天倾东南,地覆西北,若如此悔之晚矣。

  盖乎文人画者,余之所求也。画文人者,吾在其内也。不畏其难,在“补”字上做功夫,当为自勉。而大器晚成,气溢于文,意归于道,唯彼奔义,唯此。

图片10.jpg

  《游春图》

  静是绘画之大境界

  文/王阔海

  一日与几位求学者小坐举觴,一位我所器重的新秀问我“绘画中动与静的关系是怎样的?静在绘画意境中之意义又若何?”我先顾左右,静思片刻,遂而答之……

  动者,以余而窥之,是生命原始之状态,阴阳两种相对势力之相冲。其类曰黑白,曰阴晦,曰强弱,曰刚柔,曰正负,曰雌雄,曰疏密,曰广狭,曰曲直,曰圆缺。以社会学而观之,曰善恶,曰忠奸,曰慧愚。其质为相反,其内力为无形,其源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其状以大者而观之;若岩浆之喷涌,地裂而天倾,其触于物者皆铮铮,金铁皆鸣,风雨骤至,电闪雷鸣,山奔海立,沙起雷行。或为惊涛拍岸,烈烈长风。以小者而观之,一如雨打芭蕉,润物无声,兔起鹊落,稍瞬无踪。其过程或为暴动,惊天地而泣鬼神,或为律动,轻重缓急以生,或为骚动而情绪不安,或为生动而活泼可人。凡此种种皆为自然万类生命过程表现之不同所致也。

  故动者生,动者活,动者以流,动者以火,动者以力,动者以命。动为自然万物生命表现形态之根本,也是艺术生命体现之大要。

  余所感悟静者,乃万物二力相冲过程之秩序,冲和之后相对恒定之状态也。谓之和气,曰和谐,曰平静,曰安详,曰含蓄,曰默默。曰清,曰闲,曰淡,曰雅,曰逸者也,一如庄子所言“天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一种天然去雕饰无骄无躁的自然状态。其质为平和,其状若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水光潋灔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碧万倾水不扬波,鱼翔浅底,静影沉壁。春风扬花,悠悠牧笛,烟村暮霭,袅袅依依。静者又如醉里挑灯看剑,草芦燃香品画,清泓放竿垂钩,放杯卧榻横书。静者亦在于美人之轻移莲步,举姿之典雅娴淑,在于美人之一颦一笑,在于美人的春面桃花,其意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是审美之大境界也。

  故而静能产生诗意,静能产生神秘,静能产生联想,静能产生惬意,静能让人疲劳的神经得以静养,静更能让人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六合之内,万物之中,其对立莫过于阴阳,其表现形态莫过于动、静二势。动相对于静而生,静相对于动而存,是自然万物产生、发展、恒定、消亡之过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极生静,静极生动,动静相合,以静制动,是动与静之总体关系者也。

  老子在描述道的运行状态时云:迎之不见其首,追之不见其尾……玄之又玄入众妙之门。而道的形态又是:恍兮忽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态。而画事必如老子所言: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也。所求理中之理,所索象外之象,唯求形而上之宇宙内在精神也。而宇宙精神则必在阴阳之中,动、静之内,相克相生相存在。故造境之要,必以动静关系为大端,非刻红剪翠图求外表之象为能事。画作只动不静为浮躁,只静不动必呆滞。然而绘事丹青何以致静?吾以为所要有三:其一曰境界。即平中见奇,深知自然散淡之味,而毫无矫揉造作之虚伪。其作画心态:无荣、无辱、无羞、无耻、无拘无束,无为而为。其二曰秩序。我们通常所言师法自然,不仅是师其自然外表,更要者是师天地之心。首先所要表现的为宇宙之秩序性也。天地之间虽万物争殊,但秩序井然,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自有成理,周而复始,以一贯之。画之墨团布局一如行兵布阵,军、师、旅、团、营轻重有序;一幅画岂能有两处墨团并重?国有二主天下必乱。墨团并举视觉必花,此乃不知天地之间有秩序也,抑或是只知天地有序而无知画亦有序使然。其三曰含蓄,含蓄者,笔墨品质也。骨法用笔,线以流美,墨施气韵,用笔散淡朴拙,自然天真,将原始生命力之冲撞包含在高质量的笔墨内美之中,虽放笔于动,却意归于静。画事能达此三要,焉能无序,何能不静哉。

  今有终不入道之画者,狂涂乱抹有之,品高质逸荡然。书道之中锋用笔变成了针尖刺胸。如折钗股变成了如折草棍。飞白变成了狂扫,含蓄变成了无度。毫无正大中和之气象,令观者心乱如麻,苦不堪言。此乃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所引发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故作姿态的浮躁心理做怪,当为潜学者所不取。

  而另有一类者,终不解天地之大精神,对传统文化及东方之哲学精神孤陋寡闻,一味描红施秀,刻意制作,状物之象毫无大气、文气、灵气可言,更无落落大丈夫淡淡君子风。其所为作,谨小慎微,抠抠挤挤,小小气气一也。以器求器,罔用素描,制约笔墨之发挥二也。处处积累,松紧无度三也。布局无序,笔墨乱堆乱放四也。脏、乱、差、花、弱、堵、瘴五也。五病具“静”字废。终不能与自然精神相往来,谓画之忌也。

  观夫画作,凡其势若波涛澒洞,巨沫触天,放笔若天马行空,姿肆汪洋而有绳墨所羁者;粗头烂服,野逸枯苍而内韵隽美者;逸笔草草,风墙马阵,而有天籁之声者;必有静之大境界在。其艺术之感染力,必使观者心旌摇荡,如饮甘醅,当为神品逸品视之,亦是艺术追求终极之高标。

  【王阔海作品润格】新汉画人物和传统抅线十万/平尺、山水八万/平尺、毛驴老鹰六万/平尺、书法二万/平尺。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