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十大人民艺术家·施江城

时间:2016-04-28  来源:互联网  

图片1.jpg

  【施江城艺术简历】

  施江城,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武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湖北省文史馆馆员。

  施江城是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他曾受中国美协委托为中南海、国务院、中宣部等重要国事活动场所创作巨幅长江山水画。他的作品不仅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美术展览,多次应邀赴美、法、德、意、日、俄、新加坡、波兰及台湾、港、澳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及展览访问活动。作品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人民日报社、中国三峡建设委员会、中组部、中央党校、外交部、中央文史馆、湖北省政府、广东关山月美术馆、台湾佛光缘美术馆、日本海上美术馆、波兰世纪末艺术收藏馆等数十家海内外重要机构收藏。

  2006年完成六十米长《施江城长江万里图卷》

  2008年为北京奥运主场鸟巢中方贵宾厅创作巨幅主题画《云峰会弈图》。

  2009年主笔创作的巨幅山水画《高峡平湖图·三峡大坝合龙》入选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展”。2011年同名画作为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4年应联合国新闻署邀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长江颂·施江城中国画联合国特展”

  施江城在长江生活工作了60年。他曾上溯江源,下至东海作长江万里写生旅行。他对长江流域的山水风貌及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他认为长江文化精神中所体现出的流观宇宙大生命运动的时空意识和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包容和谐的博大胸怀,应当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精神财富。

  他曾创作《施江城长江万里图卷》、《长江三峡图卷》、《高峡平湖图卷》、《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合作)、《云水三千图》巨幅通景山水画、《巴山行旅图》、《云开千峰秀》等许多以长江为题的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图片2.jpg

《极目楚天舒》 2009年 600×1000cm 湖北省人民政府大厅

  (文/陈方既)中国自晋唐下降,历代都有山水画家以画名山大川而得名者。唐吴道子与李思训画嘉陵江,元黄公望画富春江,久传后世。当今,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将发生亘古之变,人们多么希望有才能的画家,以时代的责任心和豪情,艺术地再现当今大江之神韵,留给后世百代。然而,有愿望者未必有此生活;有笔墨者,未必有此胸襟;有愿望有笔墨者,未必有此精力……历史的万幸处,竟将悄悄地将这一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交给以长江为生活基底,年富力强,修养与功力已显示其成熟的一位中年画家——施江城的身上。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湖北美协理事,湖北文史馆馆员,湖北省美术院专业画家,硕士生导师。 

图片3.jpg

《峡山秋韵图》 2006年 136×68cm

  他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内,登昆仑,溯江源,入虎跳,闯金沙,游蜀山九水,过荆沙九曲,登五岳,飘五湖,下东海,走西川。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何止万里。不仅如此,他又探索河源,进河套,登天山,感受北方黄河塞外的魅力。越岭南,游云贵,望南海,领略南部边陲的绚丽风情。从而比较认识长江自然文化景观的独特神韵,至于长江三峡,他更是往返无数,了如指掌,故随意取舍,略无凝滞。

图片4.jpg

《巴山行旅图》 2002年 222×124cm

  他对长江之美,确有其深刻而独到的感受,他认识到“长江文化的美学精神是一种雄健而畅达、清韵而激越的美,是一种浪漫飞扬、精妙瑰丽的美,是一种豪迈胸强、气势磅礴的力,是一种陆离多彩、灵动飘渺的神秘,是一种超越生死、知命达观的魅力,是‘流观’宇宙大生命运动的美学意识”。

图片5.jpg

《夔门放舟图》 2003年 198×124cm

  在他看来,“长江当今跨越式的巨变,也是中华文明延续与升华的缩影。长江文化不是区域文化所能限定的。长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所在,也是在当下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基石”。

图片6.jpg

《楚江帆影图》 2005年 138×68cm

  江城的作品,正是他美学意识的再现。纵横争析、笔墨淋漓,大气磅礴、震摄心魄,同时又透析出或秀逸或凝重或雄伟或洒脱的情致,且大方自然,平易近人,绝无做作小家气息。他的画无论是抽象的,意象的,还是具象的,都忠实于自己的真实感觉,并且是全新的。他将传统的表现手法为时代人的审美趣味而用,将现代的构成色彩肌理与传统的笔墨相结合而毫无生硬之处。他早已走过了为山河立照的写实阶段。长江这个题材对他的艺术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中介,一个触媒。他要表现的实际上是长江深沉、宏阔、博大、奇伟之美而升腾的情致,而陶融溶的襟怀,而铸就的自我。他将长江彻底地人化了,而他也被彻底地长江化了。

图片7.jpg

《高峡平湖图卷》(长卷局部)1997年 46×200cm

  施江城曾两度赴日访问讲学。在东京、京都、奈良、福冈等十多个城市的美术馆中,他直接从东西方大师巨匠的原作中感受到东西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他又下南洋,访美国、东欧、俄国,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体系中,观照反思中华艺术的发展道路。他深深地感到现代中国山水画必须摆脱因袭的桎梏而接受现代审美意识的洗礼,他的部分探索性的作品,正是启迪于这一点。

图片8.jpg

《藏原》 2009年 68×68cm

  可贵的是,他同样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精髓并不会因为现代的到来而消失,“而只会像凤凰涅槃一样得到新生。因为在中华文明中确实包含着构成未来世界文明所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

图片9.jpg

《气爽碧空尽》 2002年 69×69cm

  他这一代人可以目睹长江亘古之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任务是前人和后人都无法完成的,这是历史交给他这一代画家的任务。特定的历史决定特定的艺术价值,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历史的需要并以艺术家的才能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时代才会赋予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图片10.jpg

《峡江流云荡我胸》 2001年 136×69cm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