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十大人民艺术家·赵振川

时间:2016-04-28  来源:互联网  

图片1.jpg

  【赵振川简介】

  1944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省束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多年来担任国内大型画展评委。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委员。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二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

  作品先后入选第四、七、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经常参加当代中国山水画提名展、综合性画展、国际水墨画交流展等国内外大型邀请展,作品被中外美术馆,博物馆及个人大量收藏。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图片2.jpg

《春之韵》 68×136cm 2006年

  (文/邵大箴)和赵振川先生接触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为人朴实厚道,谦逊随和,但又不失原则;他长期担任陕西美术家协会负责人的职务,不热衷于搞表面上轰轰烈烈的大活动,而乐于忠实地为艺术家和社会大众办实实在在的事;作为艺术家,他像农夫一样,勤勤恳恳地耕耘,但他钻研“耕作”原理,讲究收获。在他身上,我们看到刚柔相济的品质;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又敢于自立面貌的特色。

图片3.jpg

《溪》68×136cm 2006年

  赵振川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其父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除随父学习中国画外,并受业于石鲁、何海霞等大家,深得他们的言传身教。加之从小和父亲的学生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人一起生活,自然也受到师兄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艺术成长过程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确实给他未来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一般说来,名人的子女虽条件优越,往往因有父辈大树遮蔽,很难脱颖而出。他们要想有所作为,不仅要有志向、要勤奋、要有机遇,还要看自身的艺术资质。古今中外,也不乏名人子弟做出一番事业、在历史上留下业绩的例子,如王羲之、献之父子,米芾、米友仁父子,大仲马小仲马,梁启超、梁思成父子……赵振川凭借自己的艰苦努力和自己的天分,积蓄了在艺术上拼博的韧性和胆识,他和他父亲对“长安画派”相继做出的突出贡献,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图片4.jpg

《溪山晓色》68×136cm 2007年

  赵振川之所以能在绘画上达到如此成就,主要是他坚持不懈长期奋斗的结果。青年时期,他在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陇东山区插队8年的生活经历,为他了解社会、了解大众、了解大自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进入画界之后,他始终按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主张严格要求自己,足迹遍及关陇、秦巴、陕北等地。不同于一些人一次性的“采风”方式,赵振川经常到秦岭、渭北、陇山等地,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其成果反映在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上,其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格调不凡的画作,引起社会关注,也给美术界输入一股清新的空气。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更加自信与从容地埋头苦干,紧紧抓住传统与自然这两个环节不放。他钻研画史、画论,领悟艺术规律,他撰写了不少关于中国画创作理论的文章,探讨笔墨精神与技巧以及中国画品评标准等问题。他坚守长安画派的理念,但在艺术语言上他却不拘于承继一家一派,善于广泛吸收。例如,他在与南方大画家刘海粟、陆俨少等人的接触中,就得到不少包括笔
墨语言在内的艺术启发。

图片5.jpg

《夏山如黛》68×136cm 2006年

  在赵振川深入钻研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他遇到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突出问题:如何处理笔墨与丘壑、境界的关系,如何解决写生与创作的矛盾。对前者,他反对唯笔墨论,他既重视笔墨又重视丘壑,更进一步追求境界。他从不追随前人的笔墨符号而注重表现笔墨精神。我们看赵振川的画,发现他的每一幅画都得益于客观自然的启发,程式化的笔墨在他手下因表现对象和主观感受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和风采,达到一定的境界。如果说,他的早期作品还留有父亲赵望云的痕迹,那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绘画语言逐渐变得凝重浑
厚、宏阔大气,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图片6.jpg

《祁连放牧》68×136cm 2007年

  山水画家必须尊重自然,必须注意对客观山水的观察与体验,而观察与体验的有效途径便是写生。不过,中国画写生是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是对景写生,可以是印象写生,可是是默记、尔后凭回忆的写生……一幅好的写生可以是一幅好的创作,也可以是创作的准备。赵振川有自己的写生观与创作观,他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写生不仅需要尊重客观,还要会编,我的画就是在生活的基础上编出来的。”编,就是艺术家不依赖于自然山水的摹仿,而是以它为范本发挥想象力的重新创造。对景的直接写生对一般艺术家来说,不会是大问题,但要以写生为基础去编成一幅好的绘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有生活阅历、艺术修养,要深入掌握中国画的写意特性。赵振川之所以敢于编和善于编,一有生活,二有修养。他心中装有广阔的大自然山水的资源和古今绘画的经典,他又善于用自己的智性与悟性去消化和融会它们。有前者,他的画始终有一股动人的勃勃生机;有后者,他的画温文尔雅而耐人寻味。

图片7.jpg

《额旗印象》90×98cm 2003年

  赵振川的画何以有如此不凡的品格?不妨看一看他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我的画有猛气,但底子是醇厚、温和,是中国的中庸。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中和之美,没有这点难成正果和大气象,因此要在这上下功夫……”赵振川把中和之美立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并作为自己奋斗和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走进赵振川的绘画世界。

图片8.jpg

《巴山不了情》 98×180cm 2007年

  “中和”这一中国古老的哲学范畴,源自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和,是讲事物的对立统一,不取一,而取二,使它们辩证、和谐地相处。从中和的观点看世间万物的生长、发展与变化,皆离不开这个规律,绘画也不例外。绘画创作涉及的各种问题,莫不需要用中和的理论去解决:大至主体与客体、传统与生活、写生与创作、语言的稳定性与探索性、法则与变革……小至绘画实践中遇到的课题:虚与实、轻与重、繁与简、疏与密、方与圆、浓与淡,墨与色,等等。绘画是门手艺,这门手艺中无处不充满着辩证的哲学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是充满哲学意味的诗性艺术,中国画尤其是如此。中和含有折中的意思,但不是折衷主义,因气质、素养和随机应变能力的不同,艺术家在处理与创作有关的各种矛盾中,必然自觉不自觉地使一方占有优势,显示出其主导的一面并兼有另外的品格,而产生风格面貌的千变万化。由于赵振川深谙艺术的中和之道,他在处理这些关系时能得心应手、驾驭自如。赵振川作品的“猛”,来自西北大自然的浑茫,来自他胸中的大气,来自他笔墨语言的自由随意,看似漫不经心的点擦皴染。赵振川作品的“温情”,来自他对西北山水中诗意的发掘,来自他性格的厚道与纯朴,来自他笔墨语言的抒情与写意。在技巧上,他善于处理黑白、疏密关系,善于在画面上有机地穿插线与块面……他的笔墨泼辣圆融,凌而不乱,破笔破锋,气势恢弘。无论从审美情趣、精神蕴藉,还是从笔墨方法、图式结构来看,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西北的山水成为赵振川寄托审美理想、抒发性情的载体。在他的画中,总体的格调、意趣,都是由心中的感动而生发。他重视精神境界的总体把握,同时从不同的着眼点和用多种手段阐释个人的情感,弘扬传统的精神,表现时代的律动。他的画有气象、有品味,耐看和经得起推敲,不仅在当今陕西国画界独树一帜,在全国山水画领域也因面貌新颖和有独创性,而受到人们的赞扬。

图片9.jpg

《五月巴山麦黄时》 68×68cm 2001年

  相信以中和美为艺术理想的赵振川,还会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迈开更雄健的步伐!

图片10.jpg

《戈壁胡杨》 124×248cm 2005年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