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汉字风云会》导演关正文:很高兴把一档综艺节目做成刚需

时间:2017-08-11  来源:人民网  

“形迹可疑”还是“行迹可疑”?“皇天后土”还是“皇天厚土”?“贸然行事”还是“冒然行事”?从7月13日起每周四在浙江卫视播出的《汉字风云会》,再次掀起“全民汉字公测”热潮。

  与出自同一制作团队、在几年前引起热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比,《汉字风云会》不走疑难、生僻路线,参赛选手也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主。从前四期的播出情况来看,小学生们的书写能力超过大部分成年观众,以至于很多家长表态:以前看到熊孩子看电视会想办法阻止,因为这档节目,现在全家都鼓励孩子到点看电视!

  昨日,《汉字风云会》总导演关正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汉字风云会》最大的创新,就是颠覆了综艺的功能,“以前的综艺都是娱乐的、休闲的,《汉字风云会》也是综艺,但首次变娱乐属性为课堂属性,很多老师、家长都反映说这个节目具有刚需属性,是孩子们暑假必看的节目。”

  “大多数成人的书写能力没救了”

  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同,《汉字风云会》的参赛者多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现场观众也以小学生为主。

  关正文说,这种设置源于节目组的基本认知:“小学是识字教育最核心的阶段,很多成人终身掌握的字词基础都是小学期间打下的。我在录制现场做过一次调查,问180位小学生,有谁觉得爸爸妈妈会写的字比你多?结果只有3个人举手。”

  不过,参赛者的“低龄”,并不代表整体节目的水平就“低幼”。

  关正文直言:“实际上,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常的书写水平,远远高于成人的平均水平,这个节目几乎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观众。但我们还是要强调,大多数成人的书写能力其实是没救的,我们更重视中小学生。中国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千万,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学生总数超过六千万人,这个数字规模足够大了。”

  对于大小观众来说,每期《汉字风云会》都类似于一堂语文课,“每期节目70分钟,50个汉语词汇,是实打实的系统性教学,从常用易错,到生活用词,到拓展词汇,全程高效率学习。一个孩子能从每期节目当中新学加巩固50个词汇,12期下来就是600多个,这个孩子开学之后的书写水平就能比其他孩子高出一截。”

  但是,满足“刚需”的说法是否带有功利化色彩?对于这样的疑问,关正文表示:“考试本来就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我们反对应试教育,反对的是教育以应试为目的,而不是反对学习。我们的这个学习过程是轻松有趣的,再优秀的老师都没有办法营造出这样一个学习场景,因为没这么多钱。所以,用这种方式满足这种刚需,是我们很自豪的事情。”

  电视人只能充当“文化翻译”角色

  参赛主体圈定为小学五年级学生,这也基本确定了《汉字风云会》的出题范围:以常用、易错、“会读不会写”的词汇为主。关正文介绍说,整个团队花了一年时间,专门收集各种书写软肋,“社科院语言所、教育部语用所的老师们和我们一起工作,他们都特别有经验,常用的、易错的字词,挑得特别准。”

  提笔忘字,会读不会写,已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在一个键盘时代,重提汉字书写的意义何在?关正文解释说:“我们经常随口拿节目中出的题目考别人,几乎一考一个准。比如,‘贸然行事’还是‘冒然行事’?‘各行其是’还是‘各行其事’?大家可以试试不同的输入法,有的输入法就同时给你两个选择。所以,电脑的功能是满足各种需求,也包括为写错字服务。但我们的节目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因为参与节目的是编《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的主编。”从播出反响来看,很多网友都表示,节目中出现的“打钩”(易被写为“打勾”)、“沿用”(易被写为“延用”)、“形迹可疑”(易被写为“行迹可疑”)等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确实经常混用。

  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风云会》,关正文和他的团队带动了国内文化教育类综艺节目的新一波热潮。但在直言“大多数成人的书写已经没救”之余,关正文也坦言,电视荧屏承担不起文化教育这么重要的使命。“很多有文化的人现在就不看电视,不看网综,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觉得看电视是没文化,浪费时间。当然这是事实,所以做电视别老想着教育别人,得先想想怎么让自己有文化。电视人只能是‘翻译’,把优质的资源翻译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视听产品。因为对公众来说,他们可能一时满足于消费粗粮,但长远来看,还是高营养价值的食品更扛得住时间。”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