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专访90后当红作家苏乞儿

时间:2017-08-18  来源:中国都市新闻网  

专访90后当红作家苏乞儿时间: 2017-08-17 08:18 来源:中国都市新闻网  专访90后当红作家苏乞儿:她23岁红遍两岸四地被台湾媒体称为最年轻的“励志作家”,沉寂三年,终于决定再出书。


苏乞儿是近年来的现象级作者,没采访之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她当年的走红或许是运气,是刚好“赶上了”时代的风口,可是在这次访谈聊天的过程里,你会清楚地感知,这个人的世界观,还有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认知,或许才是促成她走红的根本。

坦白说,今年我自己也写书了,也看到很多人从豆瓣红人,从简书公众号,变成所谓的作者,起起伏伏,吹吹嘘嘘的不少,但能红到让人心服口服的不多。

其实,很久前我就约过苏乞儿做专访,却被她拒绝了。她回复我们工作人员的信息很搞笑,她说闷声发财挺好的,直言不讳坦言不想被访。那时,我们同事就认为这人很有个性。不久前,我听说她被饭团封杀了,当天我便联系她做专访,想趁热度发酵之前组稿出炉。毕竟在互联网时代能有幸被“封杀”的人少之又少,现在在网络红人卓伟,作业本,任志强等这些精神领袖大v被封杀的名单里又多了苏乞儿。我却没想到,这次约访,再次被她拒绝了。这时我意识到江湖传说的怪人是名副其实的存在,这个人不做百科,不玩微博,不炒作,不约访,她就是90后当红作家苏乞儿。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她说要复出,深夜两点,我再次给她私信,随后关机睡了。醒来,却没想到她回复我了两个字,好吧。显示时间,在凌晨两点半。所以有了这次访谈。见到她之前,我一直认为她是高冷的人,却没想到,她跟文字里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或许这篇专访能让她的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十问实答:

1. 如今都说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与人交往免不了“被人看脸”也看“别人脸”,你明明可以拼颜值,但为什么在公众面前很少爆照?

苏乞儿:很简单,因为我胖啊。偷笑。我觉得一个写字的人,最有价值的地方应该是灵魂而不是皮囊。但我不否认外在的重要性。很多合作中,有些领域第一印象确实是占优势的,有些领域第一印象反而不占优势。我经常被问到,你们编剧有潜规则吗?我说,反正至今没人要潜我。你的作品不行,你的文字不给力,靠睡觉出众的应该是酒吧小姐,而不是编剧。你说对吧?成年人没人是傻瓜,每个项目负责人都是要考虑成本的。

2.在你看来“颜值”这件事和“成功”有关系么?

苏乞儿:我觉得颜值这件事在这个时代,它可能会是一个成功的商品,但是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是否有帮助,我觉得关系没那么紧密。“这是个看脸的世界”这个观点我觉得是因为互联网传播的关系,所以在传播过程里出现了语境缺失的扭曲,比如一些偏犀利的流行观点,它只是在那种语境下有一定的戏剧效果,而它本身的价值也只是在于那个效果,对整个人生并没有什么指导性。所以很多年轻人都错误地把震撼的话当做行事准则,我并不这么认为,写作还是要看专业度的,看脸有什么用呢?又不是演员。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事要想成功还是要看自身实力的。

3.这两年不论是影视圈,还是出版圈都有一批“小鲜肉”作者,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因为颜值高的缘故,受众会原谅他们实力里的不足,大有一种技术不够颜值来凑的倾向,你怎么看待这样的一个现象?

苏乞儿:女人爱读书的比较多,长的好看的男作家确实有优势,而且这个时代,大部分成绩都是靠炒作来定位。这也是时代造成的,时代造成这个事情的同时是有优缺点的,颜值高,写的还不差就容易红得快,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这样的作者和演员一样,每年都会出来几个小鲜肉,但是淘汰的特别快,因为复制起来很容易,这个时代找到长得好看的人不难,所以市场上复制这个特别快,一旦出现新的,旧的就会被淘汰。

4.我个人觉得这是因为现在市场细分,有一类产品就是“粉丝经济”的产物,有需求才会有产出,如果就从卖方市场来看,有人说颜值经济代表了如今年轻人的审美潮流,我想你作为一个潮流的引导者和受益者,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苏乞儿:我最开始写字就是纯爱好,后来能糊口了,就继续玩呗。我对名利看得不是特别重,有些事,你很想得到,上天反而不给你。有些事,你不想争取,上天反而送给你。我没想过一夜爆红,所以我不是很浮躁,这两年有很多出版社来找我,给我选题让我组稿出快书,我都拒绝了。我觉得白纸黑字那可印着我的名儿呢,不能为了眼前这点利益把自己的饭碗给砸了。慢慢来,比较快。

我想对得起署我名字的每个字,如今出版市场上有些书在写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接地气,还在找一些人性的弱点去迎合,比如有些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其实是有毒的,因为它有时候只是在单纯迎合读者立场,完全肯定你是对的,也就是生产一线“毒鸡汤”,这会一下击中那些寻求这种支点的读者内心,但可能他们本身在这一块是欠缺,是需要补充和纠正的,这些言论无形中会更扩大了他缺失的程度,也许还会形成一个障碍。

写书它完全是你一个人的作品,它是表达自我的,所以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来能卖就卖,不能卖就算了,所以如果当你完全迎合你的受众,你除了一些经济收入之外,你的成就感会很低。我不想糟蹋自己的才华,所以一直在沉寂。

我始终都恪守的写作原则是,我只写我想写的东西,我的普世价值还是求真善美的,所以小鲜肉也好,新人作者也罢,不论你颜值多高,如果你在普世价值你不完整的话,你就会变成了那种生活馆,只能给一小部分人。写作很简单,就是写真善美,分享爱,传播爱。如果一个作品文学层面没有高度,又不具备普世价值,那就是垃圾。所以,我不羡慕他们爆红,我给自己定义的是一个长跑者。我小时候的座右铭是:“谁笑到最后,谁才是高手”。我觉得一个写作者,格局要大,眼光要长远。

5. 你曾被贴过“最年轻的美女励志作家”这个标签,这是个急速传播,信息速朽的时代,人想不被标签化其实很难,你怎么看待贴标签这件事?

苏乞儿:一开始我对于“美女作家”这类的标签是还满抗拒的,因为我觉得你不应该把视线放在它的非文学性上面,一个作品你塑造人物,塑造结构它是有多重性的,而且它一定是立体的。我是写字的,跟长相有什么关系。如果一个作者,不是靠文字而是靠外貌吸引到读者,那这个作者是非常失败的。

我的出版人要求在书上挂美照,我都拒绝了。对于作家来讲,标签化虽然有助于你去销售你的书籍,但对于作品的理解度,以及对于一个有情怀、有梦想、有抱负的作家来讲的话,加了这样一层滤镜,可能会让你与你真正想要的读者之间加深了一点距离。我并不想玩这些虚的东西。

6.有人说高颜值的人都自信,你怎么认为?除了颜值以外,年轻人获得自信的话还需要准备哪些?你一直说,其实你是一个不太在乎外界看法的人,那你怎么看待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里的你呢?

苏乞儿:一个人自信就会发光,不是说发光的的必要元素就是自信。

自信就会发光是个特别鸡汤的话,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和演员一样的问题,演员私底下的形象和大众的形象有可能是不同的,会有两张面孔。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拥有两张面孔,就是我们过的生活和想要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如果只要把自己活出了自我、做自己就会发光。

我看书、写字、恋爱,我也偶尔说脏话、喝啤酒、吃烧烤,我爱美食、爱吹牛、爱矫情、爱自黑,我可以很女人、也可以很汉子,我热血也冷静,感性也理性,乐观也悲观,幼稚也成熟,爱笑也爱哭。我从来不想做一个被社会统一的人,迎合别人学不会,只伺候自己。缺点肯定有,优点也不缺,因为我是个人,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所有人讨厌,我只需让我在乎的人喜欢就行了。我不爱完美,不妒天才,因为完美意味着残缺,天才意味着夭折,作为一个优缺参半情智双残才貌双全的人,活出价值来就可以了。不需要管别人怎么看,你活得好看了,她们自然看好你。

7.如果让你给自己的颜值打分,你会打几分?

苏乞儿:60分,刚刚及格。就是那种一不小心就会不及格,随时可能会踩在不及格的边缘上。哈哈。有可能瘦成闪电,也有可能胖成一堵肉墙,这事得看觉悟和造化。

8.每个人都有恶的一面,太过于做自己,会不会对自己太苛刻,会不会有些矫情,如何把握这个分寸?

苏乞儿:可以尽情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要恪守三个原则,第一不要违背法律,第二不要违背道德,第三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情。如果你在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做任何自己喜欢事情,别人都管不着你,也不应该嘲笑你。

一个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你在经历痛苦之后,你会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你会变得愤世嫉俗,第二种选择是你会变得悲天悯人。我常常说自己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其实,万事没有绝对。每一个在你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了你宽容和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知道了自省和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缘份,都值得感恩。我现在很少在意别人的眼光,以前会因为别人黑我起反应动怒,但是经历多了想开了,我跟大家分享我开悟的一点,希望你们也快快乐乐,不在意别人眼光,活出自己。对于有人不喜欢你嫉妒你,你要庆幸。就好比你是条乞丐裤,淑女屋不喜欢你就太正常,你也庆幸没有长花边儿。要是真走心,你把那些破洞镶上小金片,而小花裙子还是不喜欢你。哈哈哈。

9. 这些年,你怎么没有“趁火打劫”,很多人都选择趁最火的时候,再出书,你却没有,这些年都跑去玩什么了?

苏乞儿:有舍有得。我这两年其实一直创业,虽然没有在出书,却一直在写作,写的剧本多一点,好几个项目在上市前无缘无故崩盘了,有时我会怀疑自己的才华和运气。并且我因为决策性失误,在公众号最火爆的时候错过了它的红利期,当时我把心思都放在团队身上,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作品胎死腹中,这对我来说,太残忍了。就是你非常用心非常努力的一件事,你突然变得无能为力,看它死掉。这让我的挫败感很强,也很受打击。

我还跟最好的朋友成立了服装公司,建立了两个品牌,赚了一些钱,又想赚更多钱,最终亏空了不少。后来,我的自尊心也严重受损,就会怀疑努力是不是一定有回报这件事。很长时间里,都在迷失,自我怀疑,走不出来,暴饮暴食,自暴自弃。其实,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得到很多,还想要更多。

我也是俗人,我不是一直踩着风火轮往前冲的,我也有累的时候,有决策失误的时候,这时候最大的损失其实并不是损失金钱,最大的损害其实是你的自信心。一个人没有自信的话,几乎就没有出路了。好在,心态花了很长时间,慢慢调频,让自己回到自己应有的节奏上来。其实现在回顾这些经历,我觉得对我来说是好事,是另一种修行,也是一笔财富。

关注我多年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已好久没有打鸡血,是因为我想活好自己,过好当下,远离圈子。因为我需要鸡血,我需要能量,让自己慢慢回血,让自己好起来。其实我还想说,年轻时候真的不要太早急着赚钱。年轻时候,让我们的内心成长,建立和坚定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多做些基层工作,多吃苦,到三十来岁,该有的都会有。但如果年轻时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对,走的路不对,赚快钱,到三十来岁,就会把路越走越窄,就会越来越困苦。看周围很多投机取巧的人,二十来岁,就有来历不明的钱财,那真的是可疑可怕的。在我的世界里,是永远不会跟投机取巧的人成为朋友的,因为我怕走近了被拉下水。成年人装疯卖傻,懂得示弱和远离,是保护自己的基本生存方式。

很多时候,如果因为自己年轻吃亏一次,也不必要自责,所有的弯路都是人生必经之路。成功的路上需要缴纳学费。吃亏是福。人生得失是很难短时间算清楚的,没必要太在意身外之物。我一直是这样想的。

这两年,虽然没有爆红,我浪费了最好的时光,并且得到了浪费的快乐,我觉得这就赚到了啊,我还是感觉自己很富有的,我有上进的心脏,我还有忠实的粉丝读者。她们都希望我过得好,我必须要过得好起来。

10.那现在有想过要继续再写书么?

苏乞儿:其实创业期间我也一直在写,好几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面世,我认为那是它们跟读者的缘分还没有到。我并不着急,因为我还活在这个行业里。还记得,三年前我的第一本出来之后,我也听到了很多声音,我一直是那种伴随质疑和非议的作者,比如有人说看到我写的东西特别反感,我当时还觉得不解,后来有一天我去书店去翻了翻最近新出的一些作家的作品,我忽然也反感了起来,因为基本都是我那个模式的翻版,本来全世界的这种写作模式是电影和小说结合的一种方式,当时我还兴致勃勃地希望继续写下去,却没想到仅仅两年整个市场就把它消化完了。

后来出版界的一些朋友也都说,希望我下一本可以写长篇,写情感,我后来琢磨了一下觉得,也许是他们也觉得成功励志市场已经被消化的差不多了,他们急需要一个人去找到一个领域,因为我的书现在卖的不错,所以如果是我去做这件事,那么不论长篇出来之后卖得如何,至少都会改变一下这个局面。

后期,我不会一次性出一本书,我一直在等时机成熟,把手头的作品全部捋一捋,说白了,我的原则是要么不出招,要么放大招。后期书出来,肯定不会只是一本,可能接着出版好几本。因为写书是漫长的工作,很繁琐,如果一年写一本,在这个快餐时代,很多读者就会慢慢把你忘了。我明白我的书是给整个市场看的,不应该去考虑书在商品上该怎么操作的层面,如果我写的书大家接受了说明这个时代在拥抱你,如果我写的东西大家抛弃你了,说明你不属于这个时代,会有一个新的作家被时代拥抱的,我现在的心态是好的。我希望在努力过后,命运给我好的运气。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最好。

专访花絮:

1.写作压力大成购物狂

“6年前,我开始尝试体会文字带来的乐趣,一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苏乞儿这样给记者表述她的创作之路,仿佛与文字的缘分是命中注定的事。

在采访中,她强调了贵人在缘分中的重要性,“我一直都认为,一份成功除了努力,还要有机遇和贵人。我很庆幸,我遇到了。并且我遇到好多个写作道路上的贵人。

苏乞儿说自己是一个特别磨蹭的人,对写作很倦怠。白天要上班,写作就被排到了晚上,因此,一天只睡4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我是写手圈有名的黑眼圈。”苏乞儿笑着说。

她是一个坏脾气的女作家,遇到“瓶颈”时,会有甩掉鼠标的冲动。她说写作写坏了脾气,写作需要精神分裂。一次,她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写了一万字的稿子后,冒着倾盆暴雨直奔商场。“大概因为这两年压力非常大,所以我已有点购物狂的倾向。”她笑称购物可以填补写完稿件后的空虚。

2.我手写我心

关注苏乞儿多年的读者知道,她始终都在坚持着“我手写我心”。“因为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想象力也相当贫乏,所以,我所写的,大多都是从生活经历延伸而来的。”

这个对“瓶颈”相当缺乏耐性的女作家,却对爱情有着近乎执拗的执著。她坚信一个人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但她的爱情信仰在成长中改变了模样。“其实,每段恋爱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雷同,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苏乞儿发现,每段感情的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有句话叫做“以新伤医旧患”,在爱情里,她相信如此往复的信条,依然相信爱情。

3.别说我是真性情

“我是很成功的精神分裂分子,性格十分分裂,一面活泼可爱,一面做作矫情。就像我做老板和作者两个身份一样,创业,我必须霸道,坚强,雷厉风行,而写作,便习惯写那种矫情、风花雪月的文字。”苏乞儿用“分裂”来评价自己,言谈中却流露着一种可贵机智。

“姐是东半球半红不紫的张曼玉,自称废柴,经常把一些事情搞砸,常年奔放,找不到矜持的方向,活脱脱就是一个著名网黄。”这是苏乞儿的调侃和低调,也是她性格的另一种速写。当记者用“真性情”这个词来形容她的时候,她却惊呼“慎用”。她说,每当熟悉的朋友见面揶揄她:“哟,真性情女子来了!大作家!”“我恨不得搧死他们。”

苏乞儿说身边的奇葩朋友很多,有时自己的故事写的没话写了,就拿朋友的故事做蓝本。除了写故事以外,剩下的时间她基本都和朋友泡在一起,吃喝玩乐。她说最喜欢的就是旅行,必须一年出去嘚瑟一次,不然人会变傻的。

4.她的读者和那些感动

苏乞儿,曾用笔名废柴苏,酷爱乞丐裤,21岁开始在网上发表文字,红尘客栈、起点中文、饭否网驻站作家。文字散见于红尘客栈、起点中文、红袖添香、饭否、凤凰网、腾讯空间等等。目前为止共发表数十万字作品,励志、言情题材为主。23岁担任红尘客栈网站短篇小说编辑,成为红尘客栈最年轻的主编。被广大读者称为犀利姐、段子王、能量神、废柴苏苏、苏小妹、美阿苏等称号。 苏乞儿有不少读者(她喜欢叫粉丝为读者,因为她觉得喜欢她文字的人,必然能够对她的文字产生共鸣),在微信她经常会收到读者寄来的礼物,几乎每天都收到读者的求救私信,她说最让她中意的礼物,是两本特殊的证书———一本写着她名字的《美女证》和一本空出名字的《最佳男友证》。

苏乞儿爱发说说,也爱删说说,经常跟读者互动聊天。她自己说改不了爱删说说的臭毛病,有很多读者把她标为星标好友,第一时间关注并截屏再整理她的文字,苏乞儿一边讲着她与读者之间的故事,一边被那些煽情的细节再次感动。

个人简介:

苏乞儿,作家、编剧,曾用笔名废柴苏,酷爱乞丐裤,21岁开始在网上发表文字,红尘客栈、起点中文、饭否网驻站作家。文字散见于红尘客栈、起点中文、红袖添香、饭否、凤凰网、腾讯空间等等。目前为止共发表近百万字作品,励志、言情题材为主。23岁担任红尘客栈网站短篇小说编辑,成为红尘客栈最年轻的主编。被广大读者称为犀利姐、段子王、能量神、废柴苏苏、苏小妹、美阿苏等称号。代表作:《那么成功为什么》等。

专访苏乞儿:有些人,做了我们看上去不可能的事

23岁,她刚刚从大学毕业,出版畅销书《那么成功为什么》被中国多家媒体转载报道,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畅销书美女作家”。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