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伴你走过新闻人生的四季(代序)

时间:2019-01-02  来源:人民网  

“新闻四部曲”可以看作是梁衡先生的新闻传记,《总编手记:版面背后的故事》则是他新闻人生中四分之一的断代史。

我很幸运,见证了梁总新闻生涯的重要一程,我们在人民日报社大院里一起共事7年。作为部下,对梁总除了深深的敬意,还有一份浓浓的师生情——在那段日子里,谁没有经过他的耳提面命?现在已经是局级以上的干部中,当年因他的批评、退稿而抺眼泪的也大有人在。但又有谁没有从他那里获得过难忘的教益?

记得梁总是秋天退休的,开会宣布的那天,他坦然说道“我心里像这秋色一样宁静,有一种交替换季的欣喜”。这句告别语,让我记忆犹新。报社大院的四季轮回,自此不再有梁总的身影,但之后编稿出报的日日夜夜,又总觉得他如在身旁。

9年前,我接任评论部主任后,不止一次地跟评论员说,党报写言论不能有横气霸气,你们去好好学一下梁总的那一篇《“要”字牌言论》。

又记起三年前,2015年2月19日,正是大年初一,忽接梁总的电话,说他“忍不住”写了一篇时评,题目叫《为什么不能用诗做报告》。起因是网上一则新闻。某市一个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做的工作报告,竟是一首6 000 字的“五言长诗”,代表们也居然一致举手通过。而且该主任用“诗”做报告,这已是第二回了。两年来,上级人大、同级党委也无一人发话纠正。梁总忍不住出手,他从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分析了这种“诗报告”,如何有悖“形式伦理”,是典型的官员作秀。他借用马克思的那句名言,说这“惊人的一跳”,摔坏的不是形式,而是形式的拥有者自己。最后指出,“此举也反映了我们政治的不成熟”。

我看罢暗暗叫好,但又有些犯难,说别忘了今天是大年初一呀。梁总笑道,“是忘了放假,看来今天的爆竹声中,也只有我们师徒二人忧国忧民了”。三天后,大年初三,我值夜班,正好有版,又想起这篇文章。已经过11点了,我拨通梁总电话,商议最后定稿。折腾了一晚,却版面撞车,还是没有发出去。又拖了一天,稿子总算见报。不想,反响强烈,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官场作秀”的讨论,第二年该文即获首届鲁迅杂文奖金奖。大年初一写稿,半夜三更对稿,这个故事,颇能体现梁总的风格,“忧心为政,真情为文”。这时他早已不在其位,却还是初心不改。

现在梁总的许多话,已成为新闻圈里的流行语。如“记者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评论是报纸的宝塔尖”,“画版先找眼,眼睛对焦点”,“未成稿时题为梁,成稿之后题为眼”,等等。这些道理我们新闻人人人心上有,却只有他才妙笔点睛上升为“公式、定理”。前几天看到微信朋友圈里传一张照片,原来是11年前梁总谈业务的一篇文章《编稿应多用刻刀,少用锉刀》,被制成一块整版,挂在一个报社编辑部的墙上。文中那句不能“把尖锐的观点磨成正确的废话”,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现在这本《总编手记:版面背后的故事》已经是第三次修订了,在它初版和再版时,就是我手头的工具书,小纸条竟随手夹满了书缝。许多名言警句也成了我传承薪火,指导年轻编辑的口头语。10多年了,“何故旧物到此时,处处仍发新青春”。我觉得真正耐读的不只是这本书,更是梁总这个人。

仔细琢磨,梁总不同于他人处有四。

一是精研业务。论身份,梁总先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后为《人民日报》副总编,是正宗的高干了。但他不以官为官,反以官而无学为耻。他曾有诗言:“文章千古事,纱帽一时新。君看青史上,官身有几人。”他还为我们评论版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居官无官官之事》。这是引古人的一句话,就是说做官的人不要太把官当回事。在任上,他强调以稿为本,带领大家认真办报。一次值夜班,他发现一篇稿缺少“新闻眼”,就半夜三更打电话追到银川、找到南京、问到南宁,转遍大半个中国。这种痴劲,谁能有之?居新闻官而又这样痴于稿,敬于业者,谁能有之?古人云,“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梁总能成为新闻大家和文章大家,就是因了这种不为官身所累,孜孜而求业务的精神。这在当今官场和业务场中真是难能可贵了。

二是精研理论。他自喻“打着灯笼走路”,决不盲从。自入新闻行以来他从未停止过思考。他在《谈经典》一文中说,实践并不能指导实践,只有理论才能指导实践。他提出名记者的4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要有理论著作。新闻是“火花”而非“火光”,消息要“七分肉三分骨”,新闻与文学的12个区别,文章的“三层五决”,等等。梁总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何止是“灯笼”,已成为新闻人照路的思想火把。需要特别感谢梁总的是,他的不少思考,当时就化为我们评论版上的精彩文章。他不分管评论,却与评论部结下了不解缘——自他调入报社至今,仅给“人民论坛”一个专栏,就写了34篇文章,为历任老总之最。当然,他也没少给其他版写文章。比如,虽不分管文艺部,却给副刊写了许多好稿。

三是苦心积累。行内常说,新闻是易碎品,甚至新闻无学。但是你捧读《总编手记:版面背后的故事》,却能感到它沉甸甸的,绝对经得起岁月的打磨。我和梁总一样同是从冷僻的专业拐入新闻口的,他学的是档案,我学的是古典文献。我感叹,梁总能将档案研究的方法用于新闻,将十几年前的版面、文章、标题,宝之无佚,边工作,边研究,理论与实践双丰收,实在令人佩服。说到这里,我真有点自惭不如,“忘了初心”,废了旧功。不徒这本《总编手记:版面背后的故事》,“新闻四部曲”中的前三本也是他几十年来,于记者、评委、署长等不同位置上的思考结晶。

四是赤子之心。梁总在社内分管的最重头工作是记者管理。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书中,除对记者的业务指导外,还有大量的编辑、策划、版面、夜班,甚至还有发行方面的内容,无所不谈,且资料满满。他又从新闻而辐射到政治、社会,如提醒官员答记者问时的“14个不要”,痛斥文化贴牌无异于自杀,甚至屡屡上书中央建言献策,书生报国之心跃然纸上。他在《用其力还是用其心》中写道,“用其公心,忧国忧民、不以权谋私;用其诚心,不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用其忠心,负责敬业、恪尽职守”,这里说的是用干部,又何尝不是谈人格呢?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功夫在诗外,梁总的这种境界早已超出新闻之外。

正如梁总退休时感叹的四季轮回,现在我这个小兵也开始过着梁总当年那种改稿、熬夜、签大样的日子。长夜青灯,忽想起一个典故,当年桓温征蜀,见武侯时小吏,问:“诸葛丞相今与谁比?”小吏答:“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去后,不见其比。”梁总在时,耳提面命,亦不觉有异。梁总退后,怅然若失。

好在有这本书,会相伴我们走过新闻人生的四季。

卢新宁

2018年6月8日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