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面对“编剧荒”,原创戏剧路在何方?

时间:2015-06-0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3日专电(记者 彭卓)院团不爱养,剧本不值钱;剧本未出就“排练先行”,编剧无奈“清苦”坚守……6月2日在京举办的“中国原创话剧”主题论坛中,专家指出剧作是戏剧的根骨和生命,中国戏剧正在面临“编剧荒”“剧本荒”,导致原创戏剧后继力堪忧,亟待做出结构性调整。

  “编剧荒”“剧本荒”,原创戏剧后继力堪忧

  剧作是戏剧的根骨和生命,其优劣直接影响到整部作品的价值与力量,而“编剧荒”“剧本荒”已成为我国戏剧界常见状态。

  近年来,我国编剧队伍出现老化、断层、萎缩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在从事一线剧本创作的不足10人,平均一个剧团还摊不上一个编剧。据2014年出版的《中国剧本创作白皮书》显示,青海全省60岁以下仍在活跃的创作人员仅有5人;江苏省平均一个剧团才0.7个编剧。

  除了人数少,还面临青年编剧“上位难”,且分布不均、人才水平有限的问题。据了解,部分戏剧专业毕业生从事编导岗位后,被安排将大量的时间打杂,难有机会接触核心创作;而多数院团多关注青年演员的培养,却未设定编导创作人员的培养路径,“放养”状态下创作人员只能靠“自悟”。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办公室主任孙武举例说,辽宁全省没有一位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编剧,优秀人才后继堪忧。“编剧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剧作水平的高低。我曾看到有大学本科毕业就来剧团当编剧的工作人员,写出来的剧本还不如一些业余选手的水平。”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周予援指出,目前剧作在创作中越来越被忽视。“一些话剧以夸张的舞美夺人眼球,却淹没了戏剧本身应有的文学性。当我们走出剧场,还能记住戏里面的什么?可以说,优秀剧作家、剧本的匮乏,是最主要的原因。”

  整体队伍渐现羸弱,加之部分编剧缺乏文化自觉,使当下原创戏剧后继力堪忧。“不仅是话剧,包括影视剧、歌曲在内,整体文艺界目前存在太多平庸的模仿也拙劣的抄袭,甚至还涌动着粗俗、低俗与俗媚的暗潮。”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由长平说。

  收入少、节奏慢,创作周期赶不上市场需求

  与影视剧编剧相比,话剧编剧劳动成果相对低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喻荣军坦言,自己写了几年剧本且年产量不低,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而写一部影视剧就能解决一套房。

  如果剧本未被入选编排上演,体制外的编剧就赚不到钱,体制内的剧团则“白养了一张嘴”。国家一级编剧张福先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没有熬出来的小编剧过得很苦,特别是地市和县一级的编剧,“写了几抽屉剧本没有一个上演的大有人在”。

  剧本“不值钱”,导致一些国有剧团团长也曾明确表示不愿养编剧,认为养一个编剧一年好几万,十年就是好几十万,也不一定能写出来几个剧本。于是,部分熬不过“冷板凳”的职业戏剧编剧转投影视圈,或走向行政岗位甚至下海经商。

  此外,部分院团纷纷联合,对编剧“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将编剧从剧团剥离。由长平告诉记者,全国多地剧院已不再为编制单设编制,编剧被统一划归至相关文化部门管理,与剧团联系相对松散。“这就导致编剧不熟悉剧团的演员、舞美、风格,如何能创作出适合剧团的作品?”

  国有剧团编剧人才流失,而民营戏剧则呈现“排练先行”的情况。小剧场话剧《你好,疯子》导演饶晓志指出,目前编剧的创作时间周期往往不够,被命题时通常只有两三个月,最多半年,而这个长度并不能支撑完成一部好作品,导致编剧速度滞后于市场需求。

  “市场倒逼创作的情况在原创话剧方面更是明显。民营戏剧是一种倒计时的状态,定了剧场就必须按时演出,有时候编剧还在思考,导演却已经和演员开始排练,根本没有办法等作品在文本上的成熟。”饶晓志说。

  对于“去作家化”趋势日渐明显的戏剧,周予援明确指出“这是要不得的”。饶晓志也坦言,虽然在市场倒逼的情况下,“去作家化”是一种无奈,但有时演员都因此对编剧产生非议,认为编剧对戏剧成功的贡献不大。

  别让编剧“清苦”坚守,在队伍源头注入“活水”

  “写歌的不如唱歌的,写剧的不如演剧的”,“一流的编剧待遇不如三线的演员”……这类话在业界流传已久。有编剧指出,与演员获奖后铺天盖地的代言、走穴等经济附加收入,以及水涨船高的身价相比,获奖编剧虽有奖金,但与演员相比待遇千差万别,另一些编剧觉得得不偿失。

  专家指出,编剧的危机就是戏剧的危机。“社会上常不拿剧作家当作家看,作协会员中编剧少,文学评建中也常把剧本和编剧排除在外。”国家一级编剧魏明伦说。

  由长平建议,戏剧体系应作出结构性调整,让编剧回归剧团,剧团充分重视编剧。“社会应加大对原创的扶持,充分认识到编剧和原创的重要性,并适度增加关于编剧的项关奖项,激励编剧群体。”

  此外专家表示,壮大编剧队伍应从学校教育抓起,实现老中青三代编剧传帮带,建立编剧专业学生的定点实习、锻炼基地,毕业生进入院团后由资深编剧师带徒,以期有机会接触剧团创作的核心业务。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