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廖静文:用一生纪念徐悲鸿

时间:2015-06-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专电(记者 岳瑞芳)20日的北京晴空万里,徐悲鸿纪念馆红瓦灰墙,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气势非凡。

  再过几个月,这座历经搬迁和重建的纪念馆即将开业,可为之耗尽半生心血的廖静文却已静静躺在了八宝山殡仪馆,走完了她92岁的大爱人生。

  小爱与大爱

  20日,徐悲鸿夫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追悼会在京举行,自发前来送别的人群排成了百米长龙。

  廖静文生前好友姜连生亲手书写巨幅挽联,用百余字概括了廖静文的大爱人生。姜连生认为,廖静文最了不起的就是把对徐悲鸿和家人的小爱,转化为对民族文化的大爱。

  “她将徐悲鸿上千幅作品悉数捐赠国家,将徐悲鸿纪念馆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护徐悲鸿作品,这份执着与热忱令人动容。”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说。

  廖静文1923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39年在桂林与徐悲鸿相识,1946年两人在重庆结为夫妻,廖静文协助徐悲鸿工作并照顾其生活,直到1953年徐悲鸿突发脑溢血逝世。

  徐悲鸿去世后第二天,廖静文就将家里钥匙送到文化部,请求派人清点接收徐悲鸿遗作和藏画,其中包括徐悲鸿遗作1250余幅,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名家书画作品1200余幅以及珍贵图书、图片、碑帖等资料上万件,并将之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

  “当时我们劝她,身边儿女还小,要考虑今后的生活。但廖静文说,这些作品和藏品耗尽了悲鸿毕生心血,凝聚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爱,她不能据为己有。”徐悲鸿的学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先让回忆。

  “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扬言要放火烧了徐悲鸿的画,廖静文为使这批画免遭破坏,尽管已被打得遍体鳞伤,还是冒着生命危险给周恩来总理偷偷写信,请求派人保护。最终,这些画一张都没有少,全部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里。

  半个世纪的馆长

  徐悲鸿逝世后,廖静文在捐出作品和藏品的同时,将她和徐悲鸿共同生活的四合院故居也一并捐给了国家,用以建立徐悲鸿纪念馆,自己则带着儿女住进两间堆煤的小屋中。

  1954年,以故居为基础的“徐悲鸿纪念馆”正式成立,廖静文随后被任命为馆长。从此,廖静文便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馆长生涯直至逝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纪念馆里,守护、研究和宣传徐悲鸿的艺术。

  期间,徐悲鸿纪念馆因北京修建地铁被迫拆除。1973年,在周总理“重建徐悲鸿纪念馆”的指示下,新馆在新街口北大街53号选址开建,历时10年,最终于1983年正式向社会开放。

  “建馆这10年全是廖静文一个人在奔波,催材料、办手续……特别不容易,没有对徐悲鸿满腔的热爱绝对坚持不下来。”杨先让说。

  新的纪念馆建成后,廖静文天天到馆,风雨无阻。馆里的大小事务她都亲自过问,来访的中外朋友和观众,她只要有时间,都会热情接待。

  2010年9月1日,徐悲鸿纪念馆闭馆开始改造扩建,总建筑面积有望翻番,计划于2015年10月开馆。

  “期间廖静文不顾年迈,带领专家审定新馆建设方案和展陈方案,亲临现场督查,推动新馆工程进度。”舒小峰说,“可惜她无法亲眼看到新馆开馆。”

  徐悲鸿的学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侯一民说,徐悲鸿去世得早,都是靠廖静文来保护他的作品,坚持他的主张。对廖静文来说,徐悲鸿的事业就是她的全部。

  一生的承诺

  怀着对徐悲鸿的思念,廖静文几十年来积极投身社会工作,不遗余力地推广徐悲鸿的艺术。通过徐悲鸿纪念馆,主持出版了多种徐悲鸿画集,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大型展览。

  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称,每次外出办展,廖静文都不辞辛苦,经常忍着双腿肿痛,连续几天为观众签名,不肯休息,有时还亲自为观众讲解。

  今年是徐悲鸿诞辰12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以及很多艺术机构都在筹备相关纪念活动,廖静文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据杨先让介绍,由中央美院承办的“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正在筹备中,廖静文还表示要亲自出席。

  “虽然廖馆长身体很弱,但精神很好,我们还约好了,7月8日一起去徐悲鸿的家乡宜兴参加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的艺术活动。”杨先让说,对廖静文的去世他很意外。

  “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魂已随君去,追随永勿离。”70多年前,徐悲鸿写给廖静文的这首诗打动了她,让她最终选择放弃学业,回到徐悲鸿身边。

  当时的廖静文也给了徐悲鸿一个承诺:“我已一步一步跨越了年龄距离的障碍,勇敢地走到您面前,愿意为您和您的工作奉献我的一生。”

  她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