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专访蒋方舟:文学写作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

时间:2015-07-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130814417.jpg

蒋方舟 

  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上官云) “天才作家”、“美女作家”、“神童”……同时拥有这些标签的人,便是一直颇受关注的青年作家蒋方舟,不过,在成名以后,蒋方舟的不少言论也极具争议,包括早前毫不掩饰地对“名利”的渴望。近日,蒋方舟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回顾成名路,她说,自己对“名”和“利”已经不怎么关注了,“文学写作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现在的我,还是文学领域的学徒和新手”。

  少年成名:“光环”是身外之物 爸妈从不看我的小说

  蒋方舟出生于1989年。她7岁开始写作,后来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后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这是一份能让不少人羡慕的履历。蒋方舟也被贴上了“神童”、“少年成名”的标签。

  “标签也好,光环也罢,没有必要为此‘撒娇’。”回忆起这些事情,蒋方舟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是公众加上去的,作家无法改变,如果过分在意,还可能影响自己的认知,“所以别撒娇说‘我就是神童’,也别撒娇说‘别叫我神童’,去辩解这些身份,显得挺‘二’”。

  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蒋方舟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去培养过她,“父母偶尔会要求我学个小提琴、画画什么的,如果我觉得没兴趣就会放弃。我从小主意特别强,在兴趣培养这方面,反而父母管得比较少”。

  后来,家里的书柜吸引了蒋方舟的视线,她开始爬上爬下找书看,父母也未加阻拦。年龄渐长,那些书不再能满足蒋方舟的阅读需求,她便去泡书店、图书馆,直到离开家去读高中都是如此。在此期间,蒋方舟大量发表作品,并逐渐拥有了固定的读者群。

  “只是,我爸妈从来不会看我的小说。”蒋方舟略有遗憾地表示,那真是一个挺孤独的过程。

  面对争议:“真实”是一种低成本的交流方式

  从《打开天窗》到《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再到新近出版的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蒋方舟不少作品都写到人际关系与代际关系,并被认为颇具批判精神,也有人称其言辞过于犀利。她说,这可能跟自己一开始从写杂文入手有关,“我会考虑一件事情的好坏,并得出明确的是非观”。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托尔斯泰那样的现实主义作家。”蒋方舟最近重读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我能真切感到托尔斯泰对人性的体察和怜悯,这种东西能够永恒的打动我”。

  蒋方舟说,不能单纯说自己作品中有什么批判精神,“我很喜欢尼采的一句话:那些让我们醒悟的东西总是让我们觉得痛苦。好的小说一定像一盆冷水,或者像一把尖刀,让人体悟到新东西。我的作品中从来不会制造一种‘人生原来很温暖’的假象”。

  其实,从公开支持“废话体”诗人乌青,到判断“纸质书必死”,蒋方舟的不少言论都会引发争议。蒋方舟表示,她不太在意这些争论,“任何想法,都可能有一半或者更多的人去反对你,这是不可控的”。

  “我的人际关系很简单,朋友不多,平时说话不会顾及太多。”蒋方舟解释道,“而且‘真实’是一个低成本的交流方式,刻意寻找一些含混的托词反而会引起猜测。我不会因为想要所有人都喜欢我便给出一种模棱两可的回答。事实性的东西会澄清;其他的不予理会”。

  仍在成长:文学写作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

  现在说得淡然,但在小时候,蒋方舟没这么“淡定”。她会坦率地承认对于名利的渴望,并在人前“慷慨激昂”地谈起想“当大师”理想,甚至能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回想起来,蒋方舟用“可笑”来形容这个理想。

  “幼年的写作,当时没有人认真地用文学、文化的标准去衡量我。而是更像看待一个社会事件。”蒋方舟调侃,“比如我当年出名的新闻,总是跟那种‘老奶奶被偷几百万’的社会新闻放在一个版块”。

  不过,蒋方舟说,现在的自己成长了:“现在内心会有一个文学体系建立起来,并从中找准自己的目标,拥有了更多的追求和乐趣,对于名利,真的就不在乎了。我只是个文学领域的学徒和新手,处在这么一个交界点上。”

  所以,“新手”蒋方舟会对自己的写作做出规划,比如严格列出创作提纲、寻找合适的文体等等。她把这种规划比喻为游戏中“打怪升级”的过程,“最初我写杂文好多年。驾轻就熟之后,我开始写小说,有了这本《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接下来,我还准备写长篇小说”。

  “总的来说,就是要不断锻炼自己、认真积累经验值。当然,可能在进步过程中很多人的兴趣会转移到别的方面,比如做广告、拍电影等等。”蒋方舟笑称,“因为这些不需要那么艰苦的修炼过程”。

  最后,提起时下热络的各类文学奖,蒋方舟说,自己只有一篇散文得过奖,“那也是因为当时我在一本刊物上连载,作品自动纳入评审体系。我不会主动送自己的作品参选文学奖之类。能得奖当然好,但硬要靠一个奖去证明什么,似乎也没太大必要。”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