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书房:家风、家学、家教的“一面明镜”

时间:2015-08-2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8月26日专电(记者 郭敬丹 王琳琳 金正)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丝丝暖阳、袅袅茶烟、和着琴鸣、伴着书香,每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对高知“天堂”的物理想象。然而,除了一方墨香天地,书房更是家风、家学、家教的“一面明镜”,如何呵护她?

  书房文化,传承良好家风

  “不仅仅是个人能在书房文化中获得愉悦,书房还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的88岁老人姚昆田在今年上海书展上说,书房是一个对人有全面培养的环境,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无论老少,都能在其中提高自己,家庭感情也能因书房文化而得到增进。

  在这样的环境中,书房自然承载了家风的孕育和传递,也保存了一个家庭的“独特品格”。

  86岁的于漪是上海知名教育家,一家三代六口人都从事教育工作。在她的家中,客厅、卧室、书房,随处可见一家人喜爱的读物。

  “我们这个‘教育之家’要教书育人,首先要自己严格‘修身’。”于漪说,自己家庭和睦,从上到下都将心思聚焦于读书学习,从不纠缠于家庭琐事。

  “我经常告诉我的孩子们,一个人事业的辉煌,首先在心灵的辉煌。”在于漪看来,爱好读书才有“安身立命”之本,才能让好学的家风代代相传。

  “家风、家学、家教,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件宝。”姚昆田谈到,中国人以家庭为根本,家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中的书房文化,可以说是家风的‘根源’所在。”

  江南钱氏家族后人、上海钱镠研究会会长钱汉东先生也在上海书展上提到,其家族历来重视读书,“钱氏家训中,热爱读书是十分重要的一条,这是让我一生都受益的财富。”因家风严谨,注重教育,钱氏家族人才辈出:“钱氏三杰”——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文史哲学者钱玄同、钱穆、钱钟书……不胜枚举。

  姚昆田表示:“最好的家规就是让孩子知道读书的可贵,家中有书房文化,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求知上进,这是一代一代的传承。”

  灵魂飞舞,与空间大小无关

  物质文化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追求。现代人向往古人风雅的书斋,但房子小、房价高,却又让许多人望而兴叹,没有空间,书房怎能安放?

  百岁文化老人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姚昆田表示,书房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生活,与房间大小、藏书数量无关。

  翻译过《离骚》《资治通鉴》的杨宪益,“文革”期间曾遭受牢狱之灾。在那间挤了二三十人的牢房中,杨宪益无书可读。但他丝毫不消沉,甚至给同屋的“狱友”背诵白居易的《长恨歌》。高墙之内,那是何等丰盈的内心,那又何尝不是一间特殊的“书房”!

  “‘书房’的概念应该是一个令自己感到自由的空间,在那里你能发挥想象,与知识交流,与自己独处。”姚昆田说,这个空间甚至不限于“房间”的形式,“比如对孩子来说,给他准备一张书桌、一个抽屉,这都能营造出书房文化。”

  作家赵蘅提及自己小时候获得的第一方“自由天地”,仍觉得幸福满满。“10岁那年,母亲托人打了一个书桌给我专用。”赵蘅回忆,自己当时就认为小小书桌“神圣不可侵犯”,趴在桌上写日记、画画,还在抽屉里放进自己各种纪念物,童年时光因为小书桌而显得格外充实快乐。

  “书房文化就在于一个‘归属感’。”姚昆田指出,能让人在一个空间中通过阅读、思考获得身心的愉悦,是书房的应有之义。

  炼心之所,与世事喧嚣无关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书房之于当代生活,可谓是拂去繁芜世事的洗心之地、炼心之所。

  “当代人的内心世界是有些缺失的。”姚昆田直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买书不少,却难入心。开卷有益,还需要用心品读,“书香中蕴含着能让人身心成长的‘魔法’。”

  《陋室铭》早已点出了书房文化给人心灵带来的塑造作用。唐代“诗豪”刘禹锡,其书房虽朴素,但“陋室”之中的内心世界却是丰盛充盈,“谈笑有鸿,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青春文学作家九夜茴的书房中藏书颇丰,《红楼梦》《百年孤独》……自幼起不间断的阅读之中,九夜茴也产生了写作、将作品拍成电影电视剧的“小小梦想”。时光荏苒,书房里虔诚阅读的小女孩如今已自己创建了一片“青春天地”,她笔下的青春故事陪伴了一代人的韶华时光。

  “书房之中,能上见古人,远见全球。”姚昆田感慨道。今天的人们向往“说走就走”的旅行,出门看世界的愿望空前浓厚。而踏路前行的同时,也应该回归书香之中,在字里行间与世界进行知己般的交谈。让心灵在书香中沉淀,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