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石渠宝笈特展》见证故宫文物的流失与回归

时间:2015-09-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为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的重要活动,《石渠宝笈特展》昨天在武英殿正式开幕。展厅大门开启,观展的队伍很快就排到了大殿外的台阶上,而在重点展品如《清明上河图》的展柜前更是人头攒动。国宝书画汇聚一堂,伯远帖卷、游春图卷、出师颂卷、 五牛图卷……仅仅这些展品的大名就已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石渠宝笈》可谓故宫皇家收藏书画的家底清单。清宫书画著录分三次编撰,分别在乾隆九年、乾隆五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因此成书分为《石渠宝笈》“初编”、“续编”和“三编”。全书编撰总共耗时七十四年,投入编纂词臣前后有三十一人,共著录了历代书画藏品万余件。
距《石渠宝笈》三编编纂完成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世纪。伴随世事播迁,《石渠宝笈》所著录的书画也经历了聚散分合。在清代晚期和民国初年,原存于紫禁城的珍品书画大量流散出宫。随着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流散之珍宝不断重新汇聚于紫禁城,并得到了妥善的庋藏与修复,重现昔日神采。

  谈到历史上故宫文物的“出”与“回”,《石渠宝笈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故宫书画部专家张震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文物出宫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八国联军进京掠夺。张震谈道:“我注意到了好多作品都很可能是在八国联军进京时受到掠夺,包括前一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女史箴图》,现在还在大英博物馆。这些作品是如何出宫的,一些具体的细节,很难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定论。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文物的流失都是当时国家积贫积弱造成的。”文物出宫的第二个途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大量的赏赐。因为清朝灭亡之后溥仪虽然退位,但他依然在故宫里面住。鉴于当时的形势,在1922年到1925年间,他以赏赐为名,把故宫藏品赏赐他的亲弟弟或他家族里的其他人,最后导致这些东西流到宫外。

  持续到现在的故宫文物回归,征集起到了重要作用。张震介绍,文物重回故宫还有一条途径就是民间捐赠。“个人捐赠中还包含着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很多文物并不能算是完全无偿地捐献出来,因为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这个奖励和所捐文物的价值是没法比的,所以现在我们笼统地称为捐赠。另外,重金回购是文物‘二进宫’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比如《五牛图》,是在境外花重金买回来的,当时周总理特批、国家花钱买回来的。”国宝“二进宫”,最主要的还是国家文物局的调拨。东北博物馆征集的流散文物,还有民间捐赠以及国家收购,一般都是经过调拨,文物才重新回到故宫。“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保管国家文物的,真正的文物权属于国家、政府。故宫博物院的角色是一个维护者和保管者。文物回到故宫之后,还要经过故宫的一些确实可以称为国手的人进行修补和装裱,这些人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比如《五牛图》,当时收回来的时候跟现在完全是两个样子,缺色、掉色,破得特别厉害,有的地方可以说惨不忍睹。修复后,现在人们看到的就好多了。”

  北青报记者在“重回石渠”展厅看到, 作为特展中的重要展品,隋人书《出师颂》、元代张达善跋《出师颂》同时亮相。《出师颂》、元代张达善跋《出师颂》,本为一卷,1922年逊帝溥仪以之赏赐溥杰,后被割裂,离散于民间,分别于2003年、1997年被中国嘉德的专家发现,通过嘉德拍场展示给世人,并最终合璧回归故宫。这两件国宝见证了《石渠宝笈》著录清宫流散书画回归的历史进程,其中隋人书《出师颂》由故宫博物院出资2200万元购藏;元代张达善跋《出师颂》为2013年中国嘉德成立20周年之际,由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倡议,中国嘉德与红树白云楼主人共同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摄影/金良快

  展厅限流两百人 专人24小时值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部数十位专家耗费数年整理研究的成果,展览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分别在武英殿和延禧宫两个展场同时展出。

  故宫博物院目前统计出来的石渠著录,包括书法228件(其中故字号156件,新字号72件),绘画1001件(其中故字号743件,新字号258件),共计1229件,其中宫内旧藏899件,新中国成立以后回归藏品330件。

  故宫博物院馆藏历代名家书画真迹众多,其中不乏宋元之前的作品。但是,书画文物不比青铜器、瓷器等其他文物,由于质地多轻质易损,而年代久远的作品因之前收藏条件的局限和流转次数较多,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伤害,这就给今天的文物藏品保护增加了难度。为此,故宫博物院规定对于珍贵书画藏品,只在春、秋季节方可以展出,每次展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月,一次展出以后这件书画藏品必须回到库房“静养”三年以上。

  公众熟悉度最高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此次展出备受关注。特别是此次这一全长528厘米的书画作品全卷铺开陈列,亦属难得一见。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这幅作品曾经展出。之后只分别在香港和日本展出,但都未曾全卷展开。因此,为保证这些珍贵书画健康稳定、益寿延年,北青报记者获悉,《石渠宝笈特展》决定在两个月的展期中间有一个更换展品的环节,即10月12日将更换部分书画展品,使得一些重要的书画藏品实际展期只有一个月。这一方面让观众能够看到更多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珍品,另一方面也是对珍贵书画的一种特殊保护。鉴于展品的珍贵,此次展览在原有基础上,在武英殿东西配殿和延禧宫展场加装恒温恒湿设备、展柜;24小时供电,专人24小时值守;控制同时在展厅内参观的观众人数不超过200人,以保持良好的文物展品保护环境和观众参观环境。

  据悉,《石渠宝笈特展》分为两段展期:第一展期 9月8日至10月11日,第二展期 10月13日至11月8日。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岩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