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传承唐诗文化:诗脉融于血脉

时间:2015-03-27  来源:新华文化  

      在中国,幼儿园的小朋友接触的第一首古诗大多是那首《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该诗启蒙了无数孩童的诗歌教育,成为我们记忆中的念念回响。而写就此诗的初唐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成诗当时也不过才七岁。

      唐诗,得天时地利人和,繁花如簇、气象瑰丽、精彩万千。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边塞诗、新题乐府等诗歌流派和理论都在唐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与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强盛不无关系,也有赖于一大批天才诗人的汇聚,其盛景引无数后代文人心向往之。可以说,在唐代诗词中,即使失意之言也透着一股豁达和自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从9世纪始,普遍的观点即认为盛唐便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全唐诗》九百卷,入录的作者两千两百余人,诗的总数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从《诗经》到隋朝,一千多年间,诗的总数只及唐诗的几分之一。唐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可谓深远绵长,唐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也是时代更迭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极其鲜明而强有力的共鸣载体,说起“床前明月光”,勾动思乡的心弦;吟诵“一片冰心在玉壶”,概懂明志之心坚。

      宋词与唐诗的承继关系尤为紧密,宋代“学词先学诗”的观点广为盛行,把唐诗的句子直接引用或是化入词中更是常见。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参加进士考试时作诗《省试湘灵鼓瑟》,其中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尤为引人赞叹。苏轼在作《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便巧妙化用了钱起的诗句,作有“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秦观、滕子京都曾在自己的词中原文引用钱起的这句诗。

      对唐诗的传承和追随直到清代小说盛行之时仍可见一斑。如《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向黛玉求教如何作诗,黛玉便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当香菱说自己“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时,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曹雪芹借黛玉之口道出了作诗的基本法则,从中也可窥见,唐诗的影响力延续至清代仍生机盎然。

       唐诗对“炼字”“锻句”的不懈追求和对意象的完美演绎,熏陶了我们对文字和美学的感受,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跨越千年,现代人的表达中也经常可以寻见唐诗的踪影。

       然而,一边是社会上“国学班”的流行,一边是某些地区打着为学生减负的旗号删减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内容,现实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正视古典诗词教育普及和传播发扬的问题。近日,陕西卫视重磅推出了全国首档原创唐诗文化益智类节目《唐诗风云会》,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同时也是在如今各种真人秀、选秀、相亲娱乐节目泛滥的电视环境下另辟蹊径,以唐诗文化引领综艺节目在价值导向上的提升,为观众在周末更添一道文化大餐。

       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们向何处去。唐诗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诗歌文化的巅峰,其丰硕滋养了无数后世子孙看世界、看自己的目光,其博大精深、旷古绝今值得我们潜心学习、笃力传承。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啓思中学招生,74中学收费” 郑州
  8.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4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