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学校传统美术教育亟需变革

时间:2015-11-17  来源:文汇报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上,专家学者表示,未来社会将产生很多新职业,它们都对从业者的美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的传统美术教育亟需变革,尤其需要改变美术教育师资本身创新力不足的现状。

  艺术教育激发创新能力

  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由国际美术教育学会、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此前,由两家相关咨询投资服务企业发布的《加速迈进2030年——未来的工作和工作场所》报告指出,在未来,机器人和计算机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比它们所摧毁的更多,新职位空缺将趋向要求应征者更具创意、情感、社交技巧以及运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会有更多自由工作者(如室内设计师、时装设计师、摄影师、手绘画家等)。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钱初熹表示,大数据时代的视觉文化背景下,所有的年轻人都有一个新的使用图像技能的需求,新的能力需求不仅改变了学习环境,同时改变了工作场所。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人都要高度依赖美术素养,美术素养已经成为全体国民的基本素养。“通过学校美术教育,每一名青少年都可以获得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中生存与交流必不可少的素养——美术素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给此次美术教育大会发来的书面致辞中说:“联合国自七十年前成立之际,就已经认识到美术的力量。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打开人类巨大潜能的一把钥匙,而这些潜能又能激发创新与创造力。”

  “美术课大概是唯一一门没有正确答案的学科。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不同,但都可以创造出很棒的美术作品。美术课上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元化的。”在钱初熹看来,艺术是感性的,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改变师资创新力不足现状

  自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以来,10多年间,以往的课堂美术教育得到了发展,成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必修课程,美术课内容也从单一的绘画向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发展。中小学的美术课程不仅拓展了外延,内涵也更加深入。但钱初熹认为中小学美术课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美术老师自身缺少创造力。这源于师范类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没有注重培养未来美术教师的创造力,而是更注重绘画技能、雕塑技能。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主任韦天瑜教授表示,大数据时代下,教师的角色正在进行转变——从原来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者,转变为传播的渠道和信息辨别者。因此美术课堂不能只是教会学生画得像不像,更应该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讲解到黄金分割线0.618时,不能只讲几何上的应用,还应该联系其在建筑设计、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这就是美术带给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这显然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还要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有所积淀。

  美术课应该贴近社会生活

  如何提高美术教育的创造力,是高等教育正在逐渐探索的课题。钱初熹表示,目前,师范类院校会在教师“职前培训”以及“国培计划”等活动中,增设教师教学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培训内容。

  记者了解到,沪上一些中小学的美术课堂,已经开始了创造力的探究。中小学生衣柜中的废旧衣物很多,可以在课堂上号召学生通过巧妙设计将旧衣物改造,设计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新衣服。或者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制作成灯笼,赋予其新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了设计的力量。钱初熹评价道:“学生从废旧物品中发现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各种联系,形成左右脑之间的关联,设计并制作作品,挖掘新生命,这个过程形成了解决身边问题的思维习惯,增强了创造力。”

  洋泾中学美术高级教师彭学军在课堂上将美术与语文进行跨学科教学。诸如运用电脑绘图技术进行视觉教学、听音乐作画、根据古诗词意境配画等多途径教学法,目的是让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韦天瑜认为,每年上海都会举办大量的美术展览,学校和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和体会,让美术教育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校外。“欣赏画作不必从非常专业的角度引导孩子,而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眼睛的观察、孩子角度的解读,体会作品展现的艺术现象与百姓生活之间的关联。”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