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贵州:文化主体构建非遗传习模式

时间:2015-11-27  来源:贵州日报  

 

  在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下,世界银行资助贵州农业开发项目在国家级贫困县进行项目试点,对创新性农村自我造血式扶贫给予关注和支持。在这一项目的支持下,纳雍县正在寻找传统野生苎麻的种植。

  11月中旬,记者在纳雍苎麻合作社采访传统苎麻的生产保护。在去纳雍县龙场镇杓座村罗家寨的路上,小花苗(苗族的一个支系)同胞去赶节吃酒的身影行走在路上,大裙摆花裙随走路的节奏摇摇摆摆,远远望去,可分辨裙子上的刺绣是电脑制版机器加工的。那些古老的穿在苗族姑娘身上泛着古老文明符型体系的手工刺绣,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泛着光亮。

  农村青年不断强化文化主体认同

  “这个是星宿花。我们苗族就是从黄河一带出来,经常就是晚上的时候行走,那个时候就用天上的星星来定位方向,四个方向就代表东南西北,里面这个是星星,为了纪念,老人们就把它绣成花纹了。”

  刺绣妇女李晓云的讲述,令人迷恋。这些色泽艳丽、图案精美的小花苗族服饰,绣上一件十分不简单,不仅要耐性地一针一线地绣,更要在刺绣的过程中去回忆,去品味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故事,当祖先的记忆和个人的情感附着在一件手工刺绣苗装上,那些古老的文化顿然复活了。

  据了解,当地一些打工回村苗族青年在城市生活的外界交往中,不断强化自我对村子里生长出来的文化的主体性认同,开始以自我的知识体系来观察、收集和告知文化的细部故事,在外来者关于小花苗“背在身上的史书”以及背上绣着的是战时城池的诸多解读中,增加了更多本地化的讲述和多元的表达方式。

  小花苗女装蕴含丰厚的古老文明体系,苗族妇女们头盘红黄色高髻,身着绣有“蚩尤城”花衣,下穿百褶裙。服饰花纹涵盖史前本民族生活信息,安居、迁徙、定居过程中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其挑花刺绣技艺难度大,花纹形、音、意含义俱全,一块绣片叠入众多刺绣文字,表达小花苗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这些染出厚重色彩的文明衍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消解。而这些手工的消失,不仅仅是一件件刺绣消失了,不仅仅是人们更新了自己一件件古老的衣服,而是以其为媒介的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叙事和表达,慢慢消失在这个时代。

  多方参与构建非遗传习模式

  据接待我们的乡镇干部介绍,龙场镇常住人口5万人,小花苗同胞4000人。不少苗族少年从初中毕业就出外打工,直到中年才会回到村子照顾孩子和老人。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离开文化生活空间和乡土疏离感增强,回归乡土,只有到做仪式跳花场的时候,他们才会穿上传统衣裳。

  龙场镇杓座村,是一个100多户小花苗聚居的村子,一种从世界向本土辐射,本土向世界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形态在这里实践,并在多方参与的形式下构建多元的非遗传习模式。

  打工回村的罗飞扬等3个苗族青年,在2011年成立贵州复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他们执行的世界银行支持项目,推进杓座村小花苗传统苎麻的种植,在小花苗服饰、刺绣、蜡染等方面,试图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走本土文化为基础的国际化传播和市场化道路。

  在世界银行资助贵州农业开发项目的支持下,罗飞扬他们的公司寻找传统野生苎麻,分到家庭进行种植,今年已经组织20多户村民种植30多亩,每户能增加收入4000元收入。每个妇女织布一米可获16元,最高者每天织布收入150元。30亩苎麻产量,足够100多个苗族妇女织一年的布。预计明年苎麻的种植量将达到500亩。

  记者在村子的展示厅看到,织布机上苎麻光亮亮地排排拉直,苎麻织成质感柔软的夏布,是做衣服的天然好材料,在日本被奉为绝佳布料。从种植到加工成苎麻布,在当地市场上开始受到人们青睐。贵州复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去年的苎麻布料销售额达到132万元,常年有130多人在公司做工。

  在文化传播中寻找市场

  以10万元起步的贵州复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即组织28名农村妇女历时168天,共同制作世界第一长刺绣《清明上河图》,销售180万元,参与妇女每人收入2.6万元。2011年,该村成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如今,罗飞扬给外来者讲述现代苗绣《清明上河图》的传奇故事,并作为当地的农业专家,在纳雍县昆寨乡、新房乡,向农民群众讲解这幅刺绣对于妇女们的意义:使用人工4368个,每人平均工资12816元……在场的许多苗族妇女纷纷加入:“我们也能做。”报名参加刺绣的人员增加到500人。

  “苗族妇女只要一根针,就可以改变一个家庭。公司女员工每个月的工资都是3000多元……”当地妇女马正兰说,如果按这个数计算,苗家妇女刺绣一个月,也比男人种一年庄稼、养一年的猪划算。

  为让许多不识字的苗族妇女在家门口转型当工人,能按点上班,按月领钱,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进一步提升民族工艺品档次,打造纳雍民族特色品牌,让公司产品迈出贵州,罗飞扬拟建“纳雍九黎山苗族工艺园”,启动绣作中国《十大名画》,总投资480万元,将为当地农民妇女提供150人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在现场,记者看到《十大名画》项目已经启动,几幅已经完工的名画绣品已经在展厅桌子上摊开。

  罗飞扬希望打出民族名片,让世界了解小花苗的文化,知道刺绣的存在和价值,在文化的传播中找到市场,在市场的推动中传承小花苗的文化。这几年,罗飞扬开始走出去,到国外去传播小花苗文化,他希望能卖出更多的小花苗刺绣产品。

  从复制名画到种植苎麻,从快速挣钱做老板的理想,到慢慢沉淀到从最基础的工作,从最初的本土力量探索到深入本土声音和意识体系的传播、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杓座村呈现出多元群体参与国际化开放性的格局,这正是我们在杓座村得到的启示。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