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顺德北部片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和城市升级,深挖千年花乡的文化底蕴,7月23日下午,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人民政府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89艺术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陈村花卉世界举行。未来,南方报业旗下289艺术作为中国首个文化艺术资源整合运营商,利用南方报业的传播优势和文化艺术资源,结合陈村镇个性化需求,合力打造陈村成为珠三角首个“慢生活都市艺术圈”。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广东南方二八九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简称“289艺术”)董事长黄常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广东南方二八九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慎之,中共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勇,佛山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崔健武,中共陈村镇党委书记陈仲贤,中共陈村镇党委副书记姜远国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结束后还举行了“开往花海的列车——海峡两岸艺术家陈村考察行”分享会。作为双方合作的开端,7月22日—23日,289艺术邀请由陆蓉之、方海、石磊、李邦耀、冯峰和江衡等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家组成的海峡两岸艺术考察团,以“开往花海的列车”为主题对陈村进行了艺术考察,为陈村的城市升级和文化发展把脉,深入探讨陈村如何借助顺德北部片区一体化的机遇抢到“头啖汤”,建设花卉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最美艺术之旅。
为陈村发展插上“文化艺术的翅膀”
陈村是岭南文化名镇,素有“千年花乡”的美誉。在以专业镇经济为核心的“顺德模式”中,陈村独具文化软实力特色:从地缘上看,陈村处于融入广佛都市圈“桥头堡”的战略要位,广佛环线、佛山地铁2号线及广州地铁7号线均将在此设置站点;从发展模式上看,陈村享有“中国花卉之都”“中国机械装备工贸名镇”“中华花卉美食名镇”等称号,三大产业均衡发展。陈村还是国务院批准的“佛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重要基地,观光旅游业是实验区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6月11日,顺德区公布“顺德北部片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和九大基建项目规划,更是为陈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既是国家的战略布局,也是地方经济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顺德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升级,“顺德北部片区一体化”不仅仅是顺德加快城市升级的新信号,更是跳出镇街与县域的囿限,站在珠三角与广东省的视野内,重新审视以专业镇经济为核心的“顺德模式”的一大突破。在此构想中,陈村作为顺德北部片区三镇之一,在九大基建项目规划中涉及5个。
为配合顺德北部片区一体化战略,重新整合和定义陈村的文化品牌资源,提升以“千年花乡”为主要特色的休闲产业格局和竞争力,陈村镇政府邀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89艺术作为城市顾问,通过其优秀的传播渠道、品牌整合能力和全球顶尖文化艺术资源,将陈村地域特色与当代艺术和文化产业模式结合,多角度打造具有花乡风貌与陈村区域文化特色的陈村文化品牌。
具体执行机构289艺术,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重点转型工程,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莫高义亲自挂帅,集全集团之力拓展文化产业。289艺术整体定位为有优秀文化艺术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的文化艺术整合运营商,集中了传播、内容生产和文化经营的精英。
庄慎之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作为289艺术与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的首个战略合作协议,289艺术将为陈村镇的发展引入生活、艺术、城市智库,提供艺术传播、艺术地产、艺术活动策划、艺术展览、艺术电商、艺术产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289艺术将持续利用南方报业的品牌和文化艺术资源,结合陈村镇个性化需求,通力打造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珠三角首个“慢生活都市艺术圈”,为陈村发展插上“文化艺术的翅膀”。
陈仲贤指出,近年来,陈村镇依托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以及独具特色的花卉文化底蕴,致力打造“广佛都市圈城央花园”。陈村镇将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借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宽广的传播渠道、强大的品牌整合能力以及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为当地城市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今天的签约仪式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我镇将围绕一些重点城市文化产业项目,与广东南方二八九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深入交流合作,全力推动陈村城市和文化的升级发展。”
两岸艺术家联袂“把脉”陈村城市发展
陈村镇政府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战略合作的第一站,是由289艺术邀请组织的海峡两岸艺术考察团开展以“开往花海的列车”为主题的艺术家陈村考察行。海峡两岸艺术考察团成员包括Viki Lulu House创始人、台北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系教授陆蓉之,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方海,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石磊、李邦耀,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冯峰,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江衡。
艺术考察团一行展开了为期两天的考察之旅。他们先后考察了位于民族路的骑楼街和陈村旧纸厂、登洲《三字经》文化公园、潭洲水道绿化景观、陈村花卉世界和花村等地。在签约仪式结束后,艺术考察团成员们围绕“如何用艺术来助力陈村产业升级”进行圆桌讨论,为如何在陈村打造一条最美的轨道交通线与休闲旅游线路献计献策。
其中,陈村造纸厂遗址给石磊留下深刻的印象:“工业遗址与生活建筑的差异很大,如果转换为公共艺术场地,将会给人们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和历史的联想。”陆蓉之则为潭州水道优美的自然景观“点赞”:在蜿蜒曲折的潭州水道两岸,陈村天然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禅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的对照。她指出,陈村具有非常良好的“绿色经济”基础,应当借助这一天然优势发展公共艺术。
不过,在调研考察过程中,专家们也指出了目前陈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留意到,当地对祠堂的维护方式还存在一些不协调因素,整体还停留在生活应用的层面上。”江衡表示。也有专家指出,陈村目前还存在产业发展模式相对单一,一些旅游项目容易被复制,民居景观缺乏文化的连贯性等问题。
“任何物质元素都具有同质化的趋势,而与艺术家进行合作,有助给这些物质元素赋予特定的含义。”冯峰强调,“在地性”与“唯一性”是产业与文化结合的两大要素,而公共艺术是融合两者的一种“粘合剂”:公共艺术能产生传播效应,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继而拉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国外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包括意大利的威尼斯:“整个意大利的经济虽然在不断下滑,然而,威尼斯依靠不断举办展览和艺术活动,经济仍然保持上扬势头。”
不少专家也强调,公共艺术可以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但它本身往往不能直接盈利,还会增加投入成本。“政府需要有耐心,我们不能仅仅注目于短期回报上,也需要具有专业性的团队参与。”方海表示。陆蓉之则进一步指出,陈村未来需要培养自身的设计与文创人才储备,也要发动更多当地居民参与其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过去,人们总认为文化艺术非常‘高大上’,与老百姓扯不上关系,其实人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文化艺术。”陈仲贤指出,作为世界美食之都,吃本身就是顺德人的一种文化;而上千年的花卉种植,也为陈村人培养了良好的艺术氛围,艺术文化已植根于当地人的生活当中。陆蓉之也对此深以为然:“艺术本身就是人们的一种生活需求,今天的艺术更应该‘为全民而艺术’。”
对于本次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合作,专家们都乐见其成。“媒体已经积累下丰富的社会经验,通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对社会的服务,相信将带来良好的效果。”石磊说。“媒体全局性的视角,也有助提升地方政府规划的长远眼光。”李邦耀补充道。
据悉,289艺术接下来将与陈村镇政府联合主办2015花卉旅游文化节、花卉美食节以及“梦想舞台”等活动,协助陈村年桔申报国家非遗,全力推动陈村城市和文化产业升级。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