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游天山 千里黄金线”文化之旅的行程中,集玉雕艺术与绘画艺术于一身的李继森先生,给我讲述了他的人生。
李继森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绘画天赋。他六、七岁时,不经意间画出的东西,惟妙惟肖,震惊了家长和邻居。李继森从小对绘画就很痴迷。有一次,北京的画家到新疆写生,他悄悄跟在后面,看人家怎样在画板上素描、泼墨、用色,一跟就是一整天,从早到晚也没觉得饿。“看得多了,我觉得自己也能画!”回忆少年时代的情景,李继森眼中闪亮着光芒。
16岁那年,有美术特长的李继森通过考试,进入新疆玉雕厂从事设计制作。李继森白天工作,晚上主动加班练习工笔画和雕刻技法。“条件虽然艰苦,但心里快乐。绘画是玉雕的基础,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也算圆了我半个绘画梦”。
“怎样把人物的神态在方寸之间雕刻得栩栩如生,需要扎实的美术功底,也要对人物的心理、背景,包括人生都要有深刻理解。理解不透,就不可能达到神似。”李继森深知人文积淀对技艺的影响,仅四大名著他就通读了无数遍,对许多章节更是反复琢磨,力求对人物心理精准把握。通过不懈的努力,李继森成为新疆玉雕大师,并入选新疆玉雕技艺第一代传承人。
“我始终割舍不下绘画,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李继森毅然辞去玉雕厂工作,重提画笔,从熟悉的仕女人物,自然景观,到新疆的风土人情,绘画题材丰富,涉足广泛。
“绘画,并不是单纯画人画景,而是画思想,见精神。”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最能展现新疆这片土地的精神?“走遍天山南北,经过慎重选择,我最后瞄准了大漠胡杨。胡杨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最能代表新疆精神。胡杨的苍劲、沧桑,与恶劣的大自然较量,从不屈服,在绝望中杀出一条生路,焕发出坚强的生命力。这,就是一种精神!”
“新疆的胡杨林很多,但每个地区的胡杨林都有自己的个性。”“这还能看出来?”见我很纳闷,李继森看着我说:“胡杨和骆驼,与茫茫大漠,既相互撕杀,又生死相依。站在高处远望,大漠中挺立的胡杨就像一个个勇敢的战士,即便战死,也傲骨屹立。当你走心了,走进胡杨心里了,胡杨就会告诉你它的故事,你也能理解胡杨的个性。每一棵胡杨,都与众不同。就像人一样。”
李继森画胡杨入了迷,也经常面临才思枯竭。“每年,我都要在不同的季节,花几个月时间实地采风写生,深入大漠,与胡杨对话,与不同的人聊天。每次回来,都收获颇丰,觉得比以前绘画更有底气了,也更爱画胡杨了。一方胡杨林,会影响一方人。胡杨,已经深刻影响了我。”
李继森在艰苦的行走中,一次次远眺近察胡杨林,也经常静坐在胡杨林中沉思。“早晨、中午和傍晚,胡杨的姿态也略有不同。当阳光撒满大漠胡杨时,你会感到生命在欢唱。当夕阳西下,你会想到明天会再来!”创作灵感,在李继森的行走中,不断闪现。在大地上行走,让李继森不断突破创作瓶颈。
李继森业余时间还在老年大学教授美术课。“我教美术不为赚钱,学员大多数是退休人员,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与学员们在一起,我很快乐,我们更像是朋友。”
李继森,行走在艺术天地间,从幼年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孜孜以求。“年纪大了,我不为难自己,要学会量力而行!”
李继森给人的印象是平和、快乐和阳光。祝福这位可爱的老人,宝刀不老,艺术常青!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