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

雪域走来的油画家

时间:2016-03-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05.jpg

       比较系统地读过桑吉才让的作品后,才知道他是一个把油画完全当做自己固有艺术语言进行创作的人。这种人太少了。

       藏族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传统,近几十年间他们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常常是很主动的。所以桑吉才让这样的藏族画家几乎是在完成基本功的训练后,直接进入了用藏族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理念的创作中。这仿佛是一种时髦,自文艺的春天到来,许多画家不约而同走向边疆,踏上雪域高原,并且不约而同以表现藏族同胞的幸福感或宗教虔诚为主题。虽然他们也体验过雪域生活,但不少画家笔下的藏族人,只不过是身着藏服的汉族人而已。在构图上则作大团圆、全家福式的画面。这是典型的汉族心理传统。更遗憾的是人们也就接受了这种“雪域风情画”。作为这些画家当中一员的桑吉才让,要想画出真正的雪域大自然与真正的藏族人,他需要体验的不是生活本身,也不是追求某种躁动的情绪下捕捉到的瞬间印象,他近乎本能地需要表现的是自己民族的生存状态,这是包容性极大的艺术理想与实践。作品要有深刻的历史感,这是不少画家可以做到的,然而在现实主义的表现上,时代感的把握就往往蹈入“假大空”的覆辙,而桑吉才让把握住的是自己民族最根本的特征——藏族人生存的史诗化特点。桑吉才让在这方面的思考肯定多于绘画实践,以致在多年锤炼之后,他特别长于处理画面的时空关系,譬如在一片宁谧的草地上,一副牛或羊的白骨却仿佛有知有觉地凝视着天边,仿佛它还有未走完的“人生”。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启示与哲学的寓喻,使人们体会到桑吉才让那种宗教的“无常”宇宙观。

       实际上摆在桑吉才让面前的创作题材并不广阔,除了画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一切——雪域风光、同胞生活,别无选择。而正因别无选择,他得以专心致志地深入自己的生活,深化自己的生活。桑吉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是藏族人,他们在艺术上从来没有过危机感,一直是循着自己文化发展的轨道推进,而诸多的非少数民族画家之所以不约而同选择少数民族题材,很大一部分是因传统的创作题材已无法再出新意,只得向边缘区域发展,试图以内容的新鲜感来实现自己“创新”的愿望,然而却由于生活体验的欠缺,无力发掘深层的生活内涵,于是迅速产生新的程式化倾向。故而在“雪域风情”占据了大部分人的视线时,真正的“藏画”反而成了另类。正因桑吉属于“另类”,所以他并不刻意表现自己民族的风俗与宗教特色,他从来没有感到过题材匮乏,总是十分自然地信手就抓住一个题材,其实也就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甚至和印象派画家一样,捕捉住一个瞬间印象。譬如,一人一骑几乎与苍茫大地与苍茫暮色融合,微茫到勉强可辨的道路明灭不定地蜿蜒天际,而天与地的色调含混不清,这与钟情描画藏区蓝天白云的画家大异其趣。桑吉所营造的氛围是与法国印象派画家异曲同工的,他彻底“印象”化的不仅仅是氛围,其所表现的生活本身就是印象化的。譬如,在他的画面中见到一位大汉独立苍茫,双手高举赤裸的婴儿,似感恩苍天,然而绝无祭祀的肃穆气氛,仿佛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寻常场面。然而从中却能全方位地看到藏家的风俗与生存状况,尤其是典型形象。不过这种典型不同于文学化的集多人之特征而刻意塑造的典型,而是一个“独立”的典型,这个典型有的时候只是一个背影,一个带有宿命色彩的藏人并不怎么满面风霜,也不怎么苦辛、原始。

       与汉族的同类画家相比,桑吉的作品“现代”多了,他并不掩饰雪域的原始面貌,但也不进行刻意渲染,他只是把真实的面貌或感觉告诉人们。但在这种真实感或写实表现中,却始终有着藏民族独有的“神性”精魂,使刻画对象从物质属性中升华出来,从而赋予观赏者以可思空间。桑吉对此有着本能体悟。而这,也是他的艺术思维几乎直接进入现代的主要原因,因为“神性”正是人性的理想化体现。

       藏民族的宇宙观本就有着超越物质的高度理想色彩,而他们的理想又总是以艺术的方式来表现。因而桑吉才让这样的藏族画家更注重心灵因素的传达,也就更富于创造精神,作品也就有了所谓“深度”。作品的深度往往表现在思想的概括和生活的参与上。桑吉的最大优势也就是表现在这些方面。桑吉才让作品所表现的宗教肃穆与人类的孤独感,以及史诗式的历史感表现,乃是他所追求到的文化归宿,而这也是文化的起点,即文化产生期的真率、浑朴。

       油画本是包含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桑吉本能地选择了油画,不能不说是他的夙缘。对于桑吉才让的创作,已经不是锤炼技法与深入生活的问题,而是生活即自我——心中固有潜形象,而画是显形象而已。创作只是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色彩表现。正因他的色彩感觉是视觉印象与心理体悟的交错影响,故尔桑吉的作品产生了一种十分独特的“中立”色彩感,亦即非暖非冷的中间调子,就像纺织品的藏红、藏青色一样,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沧桑感。也许这正是他作品独具魅力的原因,也是潜形象的重组富于创造性的基本原因——不一定必须或能够再现潜形象,而是在造型不尽典型或不尽准确的表现下模糊了时空的确定感,这是桑吉独有的一种前卫意识,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让不同历史时期的欣赏者用各自的心理积淀去建构它的内容,拓展其空间,使之能满足自己的审美要求。这种审美建构是运动的,无终止的,因而作品的生命也就不会因一目了然而终结。因而几乎可以断言,桑吉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因为它本身就建构在生命的本原上,具有人类初始艺术的素朴美。可以说桑吉才让是一位属于全人类的画家,而不属于某个国度或者种族。

(作者系文艺评论家)


       桑吉才让,藏族,1962年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198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系,1988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专家委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油画学会副会长、甘肃省藏学研究会副主席。作品曾参加“上海首届国际艺术展”“上海首届中国油画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甘肃美术作品进京展”“甘肃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览”“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等国内外大型美展;出版有《桑吉才让油画选》、《仰望雪域——桑吉才让画风》,为甘南藏族自治州设计标志性建筑——土门关世纪门等。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