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

两个园丁用心撑起一所学校

时间:2015-10-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1.jpg

和田县英日艾克乡中心学校农场分校的老师和孩子们。 杨阳/摄

2.jpg

和田县英日艾克乡中心学校农场分校的老师和孩子们。 杨阳/摄

3.jpg

和田县英日艾克乡中心学校农场分校的老师和孩子们。 杨阳/摄

古丽斯坦·吾普尔当老师了。她要去和田县英日艾克乡中心学校农场分校任教。

为了给学生们留下好印象,那天,25岁的古丽斯坦·吾普尔特地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裙子,像小时候期待过节那样跑下班车。当她抱着书本站在学校门口时,她崩溃了。

这哪是学校?不到20平方米的一间土房子就是这个学校唯一的教室,里面黑漆漆的,在接近屋顶的位置有一处巴掌大的窗户,里面歪歪扭扭地摆着一些木质课桌,没有一把椅子,连黑板都没有。

同她一起来的老师马力克·玉素深深地倒吸一口气。虽然这个所谓的学校就在眼前,他却觉得距离自己那么远。

“你们是老师吗?”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兴冲冲地跑出教室,站在他俩面前,仰着头。她回过身,向留在教室里的另一个小姑娘招了招手。

“嗯。”

“老师,你们是不是待几天就走了?”

看着小女孩的眼睛,古丽斯坦用力地从嘴里挤出一个字:“不。”其实,她恨不得转身就走。

听了这话,两个小女孩什么都没说跑向村子里,光着的脚丫扬起了地上的尘土。

古丽斯坦始终没有放下抱着的书,在她心里,这个地方没有作为教师的归属感。她擦了擦了土,坐在教室里的木桌上,懊恼极了。专科毕业后,好不容易通过特岗教师考试,成为一名教师。她跟好朋友约好,一到学校就把学校环境和学生的照片分享给他们。

可现在,所有的高兴劲儿都没有了,“过几天,一定要离开”。

“老师,你们饿了吧。”刚才跑走的两个女孩又站在他俩面前,双手举起,小手里抓着两大串新鲜葡萄和馕饼。她们身后,跟着另外两个孩子。

走,还是留

那天晚上,19岁的马力克·玉素赶回乡里后,急急忙忙换上酒店的保安制服。为了多挣些钱,他找了这份兼职工作。工作时的他有些呆呆的,白天的经历反复跳入脑海里,怎么都赶不走。

和田县英日艾克乡中心学校农场分校距离乡镇10公里,而英日艾克乡距离和田市还有70公里。别小看这70公里,那可是长长的一段沙漠公路。

从乡镇到农场,路途弯弯曲曲,那时候路面还没有硬化,坐在车里的他俩一路摇摇晃晃、上下颠簸。虽是英日艾克乡本地人,但马力克从来都不知道10公里外还有这样一个农场。这里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和古丽斯坦是意外的闯入者。

2014年9月8日,是他们的“闯入日”。

这天下午,孩子们告诉他俩,以前学校只有一个老师,每周只上一节课。有时候来了新老师,可过不了几天,老师就消失了。在孩子们看来珍贵的每周一节课上,也只是随便看看书。久而久之,来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少。

那天下午,他们没有上课,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毕竟,现实与他们想象的相差太远。了解情况、查看老校址、拜访那位退休的老师……

他俩走的时候,头也没回就上车了。上车后,那4个孩子一直站在车门口,探着头喊再见。车子启动了,孩子们就跟在车后追,一边挥手,一边喊“老师再见,老师再见”。尽管车后扬起很浓的尘土,但孩子们的声音还是那么响亮。

回到家,马力克赶紧去酒店上班。凌晨下班后,他疲惫地脱下保安制服瘫在床上。他与古丽斯坦不一样,古丽斯坦是特岗教师,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可他只是一名代课老师,去那个学校教课,一个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如果在酒店干全职保安,工资待遇要好得多。

回家路上,每当有想逃离那个“烂学校”的念头时,孩子们追在车后那一声声“再见”,就会狠狠地砸进他的耳朵里。

有点学校的样子

第二天,马力克与古丽斯坦又在乡中心学校本部相遇,等候前往农场分校班车时,他俩相视一笑。

来到教室门前,里面有10个孩子在等着他们。

先让学校有点学校的样子。

两个老师带着10个孩子来到快要坍塌的老校址,古丽斯坦和孩子们在门外等着,马力克小心翼翼地小跑进危房,把里面剩的椅子和黑板一一拿出,他甚至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把房子震倒。

退休老教师带着他俩去农场一一家访,告诉家长和孩子们,农场分校今后周一至周五都会按时按点上下课,希望孩子们回归学校。

按照校本部安排,农场分校年级设置为二年级和六年级。可他俩发现,这里的孩子学习基础非常不好。这些孩子最小的6岁,最大的17岁,认识维语字母的只有3个,会汉语拼音的一个都没有。他俩先把校本部教务处检查的教案做好,再另做一份结合实际的教案。

马力克从兼职赚来的钱里拿出300元,买了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字帖、卡纸、练习册,还有一些装饰教室用的小东西,他想让教室看着温馨些。

两位老师与村委会住村工作组对接,工作组给他们送来了书包、排球、篮球、粉笔、文具,还送来新鞋子,因为有些孩子到了11月依然光着脚。

“今天我教大家打排球。”马力克担负起体育老师的角色。

“老师,排球是什么?是吃的么?”孩子的这一问,让马力克哭笑不得。

一天,一个小女孩气鼓鼓地跑到古丽斯坦面前,“老师,为什么表姐会汉字,而我们都不会?!求求您教我们汉语!”

“求求您”这个词让古丽斯坦心里一揪,那分作为教师特有的使命感变得尤为强烈,她爱孩子的好学,更不愿让自己的学生比别人差。

农场里没有商店、饭馆,吃午饭时无处可去的两位老师吃了整整一个月的泡面。一个月后,有家长特地跑来,硬要拉着他俩去家里吃饭。他俩不好意思去学生家里吃饭,孩子们就每天给他们带饭。

2015年2月,校本部的爱心午餐终于送到了农场分校。每天下午2点,一辆摩托车会载着一个大保温桶将午餐送到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就坐在教室里一起吃午餐。

从古丽斯坦和马力克来到学校那天起,孩子们每天下午坚持送他们,每次都会追着车喊再见,直到班车拐过一个大弯,因为这些孩子都担心老师今天走了,明天不会再来。追车道别的孩子从第一天的4个到10个,到现在的47个。

纠结

“我不是圣人,想要走的念头总会钻进心里,赶也赶不走。”更多时候,古丽斯坦不愿打开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她害怕看到同时考上特岗教师的朋友发的信息。

一看到朋友们在至少还有教学楼的地方当老师,她心里立即难受起来。晚上坐在床边,看着已经熟睡的小宝宝,再想想那个不像学校的学校,“好不容易考上特岗教师,难道……”

所以,古丽斯坦干脆不看那些,“眼不见,心不烦”。

2015年3月4日,古丽斯坦想起自己当学生的时候,每逢3月5日都会学雷锋,“我们的孩子也应该有这样的概念”。

3月5日,在村干部的协调下,全班47个孩子从家里拿来笤帚、铁锹,老师们从乡镇里买了些垃圾袋。

“走,我们去帮助有困难家庭的爸爸妈妈们打扫院子。”古丽斯坦和马力克像娃娃头似的,带着孩子们穿行在农场间。

搬走大石头、清扫杂物、在水井里打水洒水、擦拭家具上的灰尘……

过去,3月5日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这个3月5日,老师和孩子们就像是雨后彩虹,给农场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有些六七岁的小孩光着脚,脚趾缝里都是泥,可还是乐呵呵地抱走大石头,也不怕砸到自己,抢着要当小大人。

农场里第一次出现孩子组成的义务队伍,家长们站在门口久久地看着这些忙碌的孩子。

“那天孩子们很开心,我告诉他们,这就叫助人为乐。”说话间,古丽斯坦的脸上充满了满足感。

最让两个老师为难的,是如何让孩子们认识外面的世界。学校条件简陋,他们也拿不出太多钱为孩子们补贴,学校里的孩子家庭都很贫困。

古丽斯坦和马力克都有智能手机,他俩常常下载一些图片和小视频,在课间给孩子们看看。一部小小的手机在47个孩子的手上来回传着看。

马力克向村委会又申请了一间屋子,将47个孩子分成两个班——大班、小班,他们分别担任班主任,维语、汉语、数学为主要课程。看到孩子们学累了,他们就穿插着上体育、音乐、美术课。

当然,在农场也有农场的好处。

“老师,我们去那边的河里抓鱼吧,河里有像我这么大的鱼呢!”马力克和古丽斯坦带着孩子们去抓鱼,这些小家伙的游泳技术可比他俩高明多了。

古丽斯坦住在城里,有时候手里存些钱,就去书店给孩子们买故事书。没法给每一个孩子买,她就给孩子们读。小班的孩子就像是上瘾了一般,一个故事听10遍都不会腻烦,一下课就叫喊着“老师给我们讲故事!”《井底之蛙》是他们最爱的故事。

两个年轻人几个月不给自己添置新物,就是为了带孩子们去一趟和田市公园、看一场3D电影。后来,孩子们还想去和田市玩,“老师没那么多钱了,等我们再存些钱”。

“六一”儿童节,古丽斯坦带着女孩子们绣裙子,为了在学校运动会上好好表现。他们还做了一只绵羊布偶,全是孩子们从家里东凑西凑的材料,有些甚至拿来被褥里的棉絮。

两位老师回忆,那天他俩坐在主席台上,等着农场分校的方队,孩子们一出现,他俩居然紧张起来。运动场上,47个孩子穿着他俩买的衬衣,女孩子绣的裙摆来回摆动,口号声、举过头顶的五星红旗……看到那一幕时,古丽斯坦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所有想要离开这个“破学校”的念头在这个时候都融化了。

这是农场分校第一次参加校本部运动会,那天的方队展示,他们拿了全校第一名。

孩子的感恩

2015年6月17日,是马力克20岁生日。

生日前一个星期,全校同学和古丽斯坦秘密策划着一个惊喜。孩子们利用每天放学后和周末时间去红枣地里,捡一箱红枣可以挣1元。几天下来,学生们积攒了几十元。

古丽斯坦订了一个大蛋糕,她知道有些孩子没吃过蛋糕,也想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过个嘴瘾。

镜子、袜子、衣架、梳子、笔记本,这是孩子们给马力克老师准备的礼物,这些东西已经是农场商店里最值钱的礼物了。

放在平时,这些物件对于马力克来说都太普通。但这一次,马力克把礼物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自己的抽屉里。这些仿佛闪着光的小礼物,是孩子们用他们的小手,一颗枣一颗枣地捡出来的。这是孩子们对他的肯定,更是他青春路上一块忘不了的印记。

古丽斯坦和马力克从电视上知道,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年轻人也坚守着这样困难的学校,有些地方甚至比他们还要艰苦。一想到这里,他们就不觉得孤单。只是,他们有个愿望,希望这种地方的学校条件能好一些,“孩子们受的苦已经很多,在教育上不能再亏待他们”。马力克认为,这样困难的地方更需要老师,但是,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愿意长期留在这种条件的学校。

“我们有责任教育农场的孩子,如果我们不教他们,也许以后会有坏人教他们。”马力克用手指在桌面上打着圈,表情有些担忧,又有些犹豫,“可是,我不知道,结婚以后,我还能不能继续在这里教课,毕竟到时候作为男人,我要养家”。

说到未来的计划,古丽斯坦也很矛盾。她舍不得这些可爱的孩子,但是哪个年轻人不想去更好的地方发展呢,“我……想继续出去学习”。

最近,有件让古丽斯坦和马力克激动的事——农场分校要重建了。古丽斯坦只要有空就会去在建的学校看看,期待进度可以快一些。她双手交叉于胸前,就像个少女一样,“我已经在设想新的办公室该怎么布置,也终于可以在朋友圈里晒晒我们的办公室了”。

古丽斯坦算了一下,自己和马力克在这个学校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彰显企业大爱 获政府表彰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