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

韩晓龙和“校园市场”的N场“死磕”

时间:2015-10-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9.jpg

  蚂蚁公社创始人韩晓龙

10.jpg

韩晓龙在“互联网前沿沙龙”上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 图片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11.jpg

蚂蚁公社团队户外拓展

“又是一宿,已经连续半个月了,创业维艰,我们坚持让‘蚂蚁’再飞一会儿!” 自从创办蚂蚁公社,韩晓龙的朋友圈就被这样的状态塞满。催进度、盯技术、找融资,一场场“战役”持续在北京五环外的一小间办公室打响。

28岁的“蚂蚁公社”创始人韩晓龙,一路选择跟校园市场“死磕”。他希望大学生们“足不出校”,就能和各大企业建立联接。这个对接起校园与企业的平台上线四个月,就覆盖了国内1000所高校的10万大学生群体,超过120家企业入驻。

与校园市场 “死磕”

“蚂蚁虽小,聚在一起却能驮起比自己重50倍的担子。”韩晓龙给产品起名“蚂蚁公社”,在他眼中,大学生就像一群小蚂蚁,“他们聚集在一起,就能创造出巨大价值” 。

蚂蚁公社,韩晓龙给出的定义是:一个提供小额奖赏制的大学生成长社区,一个连接校园与企业对接的线上平台。“学生在平台上领取企业发布的任务,完成后会得到相应‘蚂蚁币’,攒够100个就能兑换一元钱。既能让大学生远程对接到实习企业,又能解决大学生缺钱“刚需”。他将此概括为:“足不出校,赚钱成长”。

吉林建筑大学的大三学生吴昊泽就是“蚂蚁”之一,平日里,他会拿出碎片化的时间来“打怪升级”。“当时我从最容易上手的问卷调查做起,现在已经开始撰写市场营销方案了。”在吴昊泽眼中,这样才能“紧跟行业步伐”。

佣金由企业提供,蚂蚁公社从中得到抽成,随着用户和入住的企业越来越多,公司已经逐步实现收支平衡。“开始那会儿,我们一家家的主动找企业谈,现在主动找到我们的企业越来越多了。”韩晓龙很欣慰。

今年,蚂蚁公社与乐视商城开展合作,让大学生策划电视营销方案。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一定报酬,还能得到去乐视实习的机会。在负责人朱丹青看来,“蚂蚁公社可以快速、精准、低成本的覆盖高校”,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学生来说都能受益。

读大学时,韩晓龙就盯上了这块拥有3000多万大学生的市场。“一二三线城市大学生是有差距的,而借助移动互联网,能够缩小他们之间的鸿沟,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韩晓龙说。

2007年韩晓龙进入青岛农业大学,他发现,自己并不像一线城市的学生那样能随时得到种类丰富的实习信息。

一次活动中,韩晓龙报名成为校园大使,做企业和高校的桥梁。当身边同学埋头于图书馆“啃课本”或是窝在宿舍打游戏时,他常常在校园一角支起摊位“叫卖”,或者抱着一大摞海报四处张贴,沟通校内校外。

韩晓龙觉得自己不是特例,像他一样迷茫的人还有很多——那些在二三线城市读书,很少能接触到企业资源的大学生。

一年的校园大使经历,韩晓龙了解到了许多其他同学压根没听说过的企业。他相信,大学校园和企业,确实需要建立“链接”。

遇见“天时地利人和”

在创办蚂蚁公社前,韩晓龙有过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

2011年末,刚刚毕业的韩晓龙攥着一张车票到了北京。几个年轻人凑出不多的启动资金,想打造一个校园招聘网站。

大学时期的校园大使的经验在社会上显得少的可怜,业务量步步下跌,韩晓龙失败了,投入的几万元全赔了。

“太年轻,少认知,没有准备,不懂职场,遇到点棘手的事直接就慌了。” 如今韩晓龙这样总结过去失败的经历。

当初,他没谈融资,甚至连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都没有。

韩晓龙决定入职腾讯“先打基础”。作为市场经理,他学会了任何时候都从用户的角度打磨产品细节,为了一份方案常常跟自己较劲,他从未接触过这样细致的工作流程。

“我在二线城市上的大学,当时感觉一二三线城市学生获取的企业信息不对等,校园跟企业隔着一层壁垒,后来去了腾讯,有了经验,我就想打造一款产品,连接校园和企业,真正治愈大学生的痛点。”两年实战经验后,韩晓龙从腾讯辞职,重返创业战场。

在韩晓龙开始二次创业的2015年,赶上了他眼中的“天时地利人和”。

2015年1月4日,正在深圳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柴火创客空间,体验各位年轻“创客”的创意产品。总理的亲自添柴让“创客”火了起来。

紧接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两会”的关键词。无数创业者和投资人寻觅着彼此,希望能在创业市场上分一杯羹。

韩晓龙摸着这条脉搏,选择和“创新创业”同频共振。他已不再是三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他被创业浪潮推着向前,有备而来。

找融资的几个月,是韩晓龙“几乎快磨破了嘴皮子的痛苦折磨期”。“有的投资方并不看好校园行业,觉得受众覆盖面小,有的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即将签约的时候却突然回头。”有人拒绝后,会善良地提醒他少走弯路;也有人泼盆冷水,然后拂袖而去。直到遇见他的天使投资人范黎。

集结号资本合伙人范黎回忆,在决定投资蚂蚁公社前,他和韩晓龙见了两三次。当范黎来到蚂蚁公社办公室时,他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很有想法。“他们出发点绝对不是纯粹的商业化,而是从自身出发,真心希望给在校大学生一个锻炼成长的平台。”这群年轻人给范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韩晓龙是个有情怀的CEO,他真心想为大学生服务,去解决他们的迷茫。”最重要的是,范黎相中了韩晓龙与校园市场的这股“死磕劲儿”。

今年春节,范黎代表“集结号资本”投给“蚂蚁公社”百万元。

筑起创业“巢”

在北京这座拥有超过57万创业青年的城市,这样的景象轮番上演:挂着“创业”招牌的咖啡馆里,很少有人在意咖啡的品质,他们关心的是谁能成为自己的合伙人、投资者;中关村创业一条街、三座椭圆形高塔组成望京SOHO日日孵化着创业梦想。

像韩晓龙这样的年轻创业者集结在这里,体会着这个城市的拥堵、忙碌、疲惫、紧张,也感受着“创业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创业一年里,韩晓龙不断在“否定、完善、试错、再否定”的循环圈里来回游荡,再拿起一年前那份“稚嫩”的商业计划书,他觉得投资人泼给他的那几盆冷水再正常不过了。

在今年由TechWeb(一家互联网资讯网站)联合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举行的一场“互联网前沿沙龙”上,韩晓龙作为受邀嘉宾自信地走上台,关于团队、项目、融资,韩晓龙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

“见投资人不卑不亢,真诚相待,不试图说服对方投资自己的产品,而是要讲蚂蚁公社有怎样的情怀,讲这样一个社区怎样为大学生服务。” 韩晓龙在屡屡受挫中慢慢在摸索着经验,他自称在第一次创业时,自己还是个“不太淡定”的小伙子,几个人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现在我的脾气秉性有了很大改变,会耐心听每个人的意见。”

20人的公司规模、70平方米的办公环境,韩晓龙自称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当初我一个人的提议已经变成了一个团队的梦想。” 作为创始人,韩晓龙觉得身上的担子愈发重了。 “从前是要对自己负责,而现在要对这群平均年龄23岁的年轻人负责。”

“蚂蚁公社”已经吸引了10万大学生,韩晓龙对产品充满自信,也会担心互联网行业的瞬息万变。迷茫的时候,在老东家腾讯取到的“真经”常给他力量—— “大胆试错,快速迭代” 。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彰显企业大爱 获政府表彰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