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

留住美丽乡愁

时间:2015-11-19  来源:人民日报  

   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是一本厚厚的家书。

  它记忆着文化,承载着乡愁。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栋建筑、一个传说,一段历史、一段眷念。乡土记忆在历史的洪流中越积越厚,浓浓的乡愁在这里变得立体而鲜明。

  黔东南,形似玉佩,镶嵌在贵州的东南面,是贵州东进南下的门户。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后,黔东南已拥有276个传统村落,入选数量居全国地州市第一,占贵州省总量的65%,占全国总量的10.8%。

  2015年11月16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里,以“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百余名中外专家学者为守护传统村落鼓与呼,百余家媒体为记住乡愁呐喊。

  一个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对话的平台在这里搭建,重新审视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深入探究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出路在这里起航。

  黔东南的传统村落,也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神秘之美也逐步向世人展现。

  一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说过,每一个村落都是一部无字的天书,凝结着祖祖辈辈的乡愁,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然而它们却在一天天消亡。

  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在2000年,中国自然村落总数为363万个,到2010年锐减为271万个,10年间减少90万个。

  用什么样的理念引领发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各级政府发展决策中的思维自觉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近几年来,国家住建部先后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保护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2014年,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对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

  为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扎实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贵州省积极谋划,作出了举办“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的决定。

  峰会落户黔东南,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因为在这里有大美文化——侗族大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侗乡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服饰、古歌、银饰等52个保护点68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排名全国市州级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

  因为在这里有大美生态——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是全国重点林区,州内有9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因为在这里有大美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是“天然氧吧”;州内2900多条河流,水质达到一、二类标准的超过95%。

  因为在这里有大美饮食——黔东南以酸汤鱼等苗侗传统美食久负盛名,是蓝莓、油茶、茶叶、香猪、蔬菜等绿色有机食品的富集地。

  因为在这里有大美医药——素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誉,全州苗药有2600多种,中药种类2831种,占全国的25.4%,占全省的60%。

  因为在这里有大美村落——蓝天白云下的276个古村落与原始森林、千年梯田、高山溪流、农耕田园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在这里有大美旅游——黔东南具有旅游与健康休闲养生融于一体的组合优势,是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的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

  二

  “在云贵高原深处的村寨里,找到了一把帮我远行的伞。是鼓楼,是歌声,是寨老,是萨玛,全都乐呵呵地编织在一起了,编织得那么小巧朴实,足以挡风避雨,滤念清心。”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在黔东南,他找到了归程的路。

  外来者们还说: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这是一片心灵的净土。”

  “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黔东南村落,你会发现每个村前寨边都会有几棵、几十棵甚至成片的古树。这些古树,以枫香为多,还有银杏、香樟等,树龄幼的数百年、老的数千年,树径小的一两人合抱,大的十多人才能合抱。

  村寨因古树而美丽,古树因村寨而雄伟,相辉相映。

  村寨与古树就这样相濡以沫,向世人展示黔东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久远理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走进黔东南的古村落,你会发现苗寨内的吊脚楼多为两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长廊“美人靠”上挑花刺绣;进侗寨寨门,侗寨中央或寨边是拔地而起、巍峨壮观的鼓楼建筑。

  村寨里的苗族古歌传唱了一个民族的记忆;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以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打动全人类。

  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的人民继承祖先的传统拾掇土地;在村头,人们围坐在一起,在阳光下聊天唠嗑,不时地传来鸡鸣犬吠之声。这种千百年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传承下来的日常生活,串联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如同基因一样,记录着在黔东南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众信仰。

  走进黔东南的传统村落,还有那每年的300多个民族民间节日,具有鲜明特点的苗族蜡染、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民族服饰和首饰等。

  三

  最能留住乡愁的是乡土和乡情,而古村落旧民居就是承载这份乡土乡情最好的载体,这些遗落在山间的古村落许多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千百年的传统不能在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设立专门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扶持资金,政府购买服务、规范村规民约等方式增强了村民的义务。一套最为严格的传统村落保护制度在这里诞生。

  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升华。

  黔东南这些年一直致力于传统村落房屋维修和技术改造与开发利用相结合。2007年以来,共投资5.85亿元实施“寨改”“房改”“厨改”“水改”“电改”“路改”等改造工作,配备消防设施和装备,传统村落的防火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此基础上,黔东南还选取了部分交通条件较为方便、条件较成熟、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发展旅游、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歌舞表演、特色食品等产业,将传统村落具备的优势转化为提高村民收入的门路,探索出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同时,黔东南对肇兴千户侗寨、雷山郎德苗寨、从江岜沙苗寨等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极大地提高了传统村落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旅游等产业成为提高当地老百姓收入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双赢。

  山水为韵、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犹如一块璞玉,通过文旅融合大做文章,美丽黔东南的形象被雕琢得更加立体、生动,往昔动人的面庞如今更加红润。

  黔东南抓住“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苗乡侗寨大地上许许多多的古村落旧民居迎来了全新的“蜕变”——

  高速沿线的村庄,一井一树皆风景,老房老桥味道浓;在村寨,乱搭乱建的猪栏、柴火棚、杂物间不见了,建起了草坪、凉亭和花园……

  青石幽曲径,袅袅炊烟升,流水畔人家,风情醉田园……

  黔东南,这绿色的行囊,已被古村落装满。带着这些饱满生动的记忆,足以滋养一生的情怀,并且传递给每一个来往的人。

  他们知道,有一个让人难以磨灭记忆的地方,是苗乡侗寨。

  保护好古村落,这是贵州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

  让我们感受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的召开,黔东南已向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您的到来。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彰显企业大爱 获政府表彰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