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

虚假网文,为何搅动一池情绪

时间:2016-02-23  来源:人民日报  

  春节前夕,名为“想说又说不出口”的网民在某网站发帖《有点想分手了……》,并配发图片,称自己是上海女孩,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被第一顿饭“吓一跳”而逃离。21日,江西网络部门调查回应称,“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虚假内容。 

  无独有偶,2月16日,某自媒体在多家平台上发布文章《霸气媳妇回农村:光干活不让上桌掀翻了自己做的一桌子菜!》并配图,该网文两天内评论超过4万条,阅读量超250万。但是,其真实性遭到不少媒体的质疑,尤其是其配发的照片被指并非实图。发帖者在22日的回应中称,“发的不是新闻”“这篇文章,真假其实无关紧要”“在原型基础上有多大写作发挥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的老旧风俗”。

  

  这两则网文涉及城乡议题,又正值春节返乡时期,因此在被多家媒体传递报道后迅速形成舆论热点。然而,作为新闻由头的网帖或陆续被发现存在事实漏洞,或被官方机构认定为不实信息。新闻舆论工作要承担“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责和使命。这两起事件为何会形成热点?有什么新特点?应怎么看待“用虚构事实的方式呈现社会现象”的爆料网帖?新闻媒体以网帖作为报道素材应遵循什么规范?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学者。

  两起事件有何共同点?

  针对非具体对象,以虚构故事或细节呈现真实社会现象击中公众情绪

  专家表示,以往网络造谣传谣多有比较明确的对象或背景,例如捏造事实中伤诽谤他人、在突发事故中编造信息传播等。而近日这两篇网文,针对的是非具体对象,例如江西人、上海人、农村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晋升认为,这两起事件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差异和贫富差异来发泄不满,但并没有具体地指向特定对象。“这类信息实际上以夸大的方式撕裂了社会情绪,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由于事件本身缺乏明确的被针对方,导致追责主体也不明确。”

  “这类事件有个共同特征,很多人可能觉得被冒犯了,但是没有具体的受害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刘海龙说,有具体对象被伤害的话,可以求证、辟谣,甚至可以诉诸法律。没有明确的受害者,各方就缺乏很强的动力去刨根究底。

  “怒掀饭桌”的发帖者在网文中发出了“被掀的一桌菜”的照片,并明确表明这是“事件”中的照片。但记者使用网络图片识别工具搜索发现,该图早在2012年就被一博客发布。“这说明发帖者并没有把此文当成虚构文学来创作,而是试图用更多的信息证明自己的网文为真,以说明‘有图有真相’。”张晋升说,“发帖者是用虚构事实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事实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叙事方式在创作小说、戏剧时经常使用。但对于媒体而言,即便反映的现象基本属实,也不能以虚构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由头和素材。”

  媒体有何责任?

  二次传播者信息核实缺位,现象真实替代不了新闻真实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网文在网络热传后,西南某省一家都市报官方微博把这篇网帖故事当作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并引发大量媒体跟风转载。记者梳理发现,在这些媒体和媒体机构所属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报道中,均没有对发帖者本人的采访。同时,也有一些细心的网民提出质疑,从照片、订火车票、返程时间等一系列细节推断出帖文存在虚假和欺骗性。

  刘海龙认为,这则消息广泛流传,跟春节这个特殊时间也有关系。“这段时间媒体大都在放假期间,相对来讲新闻资源处在很不活跃的时期,所以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核实。另外,这类消息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对于媒体来说,也不好核实。”

  张晋升说,网络论坛等平台虽然无法及时一一核实网帖的真实性,但当发现有不少媒体、网民针对存在诸多疑点的网文提出质疑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及时在网文的标题区或文首标注“此文真实性有待核实”等字样,这是负责任的网络平台应该履行的义务。

  “一些媒体不加核实的二次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张晋升说,媒体抢发新闻不能丢掉尊重事实的底线,特别是对于容易引发热议、造成矛盾的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在网络上发现了关注度高的新闻线索,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联系到发帖人、当事者,同时要通过多路信源交叉印证,对于复杂事件,记者还要到新闻现场进行探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网络上人人都是传播者,职业记者更应该担负起公共责任。同时,对于疑似新闻热点的评论,作为组织化新闻生产机构的编辑部,有责任澄清其事实基础,如果一时无法澄清,也需如实告知受众。这样的澄清,在健康的传播生态里,应能形成对营销账号发布的各类热点信息的制衡。

  陆晔表示,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逻辑,公众成为新的新闻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媒介机构和职业记者,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职业记者最拿手的是基于事实报道新闻,揭示真相,在今天“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新技术时代,这一点不仅不应被削弱,反而更为重要。

  辨别回应有哪些不足?

  发挥网络自身作用,信息供给要更丰富,公众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当前,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如能迎合、击中社会情绪,往往能获得广泛传播。对于其中的不实信息应该如何辨别、回应?

  刘海龙说,“除了政府,应该有更多的、不同的信源介入,尤其是像媒体、论坛、网站等第三方,这样信息才能够更令人信服。”同时,“有些争议本身在网络上产生,网络有纠错或对信息的自我净化、清理能力,应该更多地发挥网络自身作用。”

  “当前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层出不穷,因此辟谣也要更专业,也要把握时度效。”张晋升认为,辟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对事实的补救和修复,要在速度上更快,在内容上更让公众信服。在不涉密的前提下,媒体和相关部门都要提高“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水平,要尽量详细地还原事件过程,三言两语很难压倒谣言。

  “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如何甄别虚假信息,关涉现代社会的公众媒介素养问题。所谓素养是一种‘有知’的状况和能力,媒介素养可以被笼统地看成公众使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媒介内容的能力,其核心在于批判性思维。”陆晔认为,保持质疑和警觉,不人云亦云,辅之以一定的信息检索工具,对日常生活领域的议题以常识和逻辑进行独立思考,是有可能极大地减少被不实信息所误导的机会。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彰显企业大爱 获政府表彰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