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

年轻力量激活古老土地

时间:2016-02-23  来源:人民日报  

  1456167657449_1.jpg

  “跳出农门”是大部分农村年轻人的选择,他们去了“外面的世界”,广大乡村却面临空心化的危险,谁来建设新农村,成为城乡大流动背景下的一道难题。但也有不少农村青年,“逆潮流而动”,把乡村当热土。春节期间,记者在湖北省宜昌的乡村,就碰到这样一群年轻人。

   正月初七,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上峰尖村的不少农家乐饭庄已经开始营业,大红灯笼挂满了整齐美观的安置房,金银花、桂花树围绕房前屋后。

  上峰尖村,曾是湖北省有名的特困村,那时村里流行一句话:“宁愿请人吃饭,不愿请人喝茶”——干旱缺水。如今却是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自来水,这件几辈人都不敢想的事情,是85后村支书许传奇带着大家伙儿干成的。村民们说:“没有许传奇,就没有这大山里的‘传奇’”。

  正月初八,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紫台山村,整齐排列的核桃树从半山腰一直延伸到山顶,核桃树下,绿油油的油菜从积雪中钻出,白山羊在二层“羊楼”里欢快生长。“以前这一片都是荒山,路不通、水不通,菜都长不好。”紫台山村村支书李玉桥指着眼前的紫台山说,多亏了永兴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春云,村里才通了水泥路、用上自来水、家家盖新房、荒山披新装。

  “山里贫困户家中有大量拐枣,电商公司能不能帮忙卖出去?”2015年11月,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接到了一则来自湖北省宜昌市雾渡河、樟村坪等西北山区的“货源信息”,公司总经理黄蓉立即组织人员赶到农户家,拍照、撰写文案、在公司网络平台发布消息。短短5天时间,4吨多拐枣飞出了大山,为农户增加收入5万多元。

  许传奇、尹春云、黄蓉,这些“老农民”的后盾、“新农民”的前锋、“新农村”的中坚,有几个共同的标签:新农民、年轻人、创业者。在家乡的黄土地上,这些年轻的面孔绽放出绚丽的笑容。

  回到家乡,和穷苦较劲

  今年“大年三十”都在办公室里度过的“85后”黄蓉,出生在宜昌市夷陵区马宗岭村——一个“特别特别穷的地方”。

  从小,黄蓉就看到父辈们辛苦种出来的农产品明明质量很好,却因为没有找到好的销路而烂掉。“我们不是没有好东西,但为什么卖不出去”上了大学,想法变成了行动,黄蓉试着向学校食堂推销家乡的土特产,结果,成功了。因为量大,她一年能从中赚几万元钱。回乡创业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如果能更大力度地把这些土货卖出去,既能避免浪费,又能帮农民增收,于我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商机。”2008年大学毕业后,黄蓉回到了家乡。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这里有割舍不下的感情。”黄蓉的想法,许传奇也特别认同,他也是一名“85后”,家乡上峰尖村在他的记忆里,是彻彻底底的“特困村”——上山下山只有一条小路,秋冬吃水要走三四公里下山背水,许多房子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土房,卖柑橘是几乎唯一的生计。

  2008年,在外打工数年、月收入几千元的许传奇,因为踏实、肯干、人缘好,被推举进入村“两委”班子。“我当时想,在外赚钱多轻松,回到村里多苦,有点不愿意,但是,面对村里父老乡亲的期待,面对大伙儿脱贫致富的希望,我还是不忍心拒绝。”于是,许传奇又走回大山,成为一名“村官”,那年,他21岁。

  年龄稍长的“75后”尹春云,曾写过一段话:“自古,有一个描述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叫做‘百里高荒’,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尹春云从小就立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也因此他1993年考入三峡大学,但直到毕业也没办理城镇户口迁移。大学毕业后,为了开阔视野,他来到杭州,在一家上市企业从一线工人一直干到生产副厂长。2007年,练就一身本领的尹春云毅然回乡,开始了农业创业。

  现如今,近10年过去了,在年轻人的带领下,王婆婆、李大爷家里的山货一点也不愁卖,“特困村”上峰尖村欣欣向荣,“百里高荒”紫台山村也充满朝气。

  想方设法,年轻不信邪

  曾经,“靠天吃饭”,是山区人笃信的“宿命”,面对灾害,农民只能选择沉默或者怨天尤人。回到村里的年轻人明白,不转变这些“死脑筋”,在农村就做不出成绩。

  然而,创业本就艰难,何况是“嘴上没毛”的年轻娃娃,要做的是改变农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不过,年轻人就是不信邪、敢较真,有使不完的劲儿,给出成绩后,村民相信你。”许传奇说。

  许传奇刚回村那年,上峰尖村村民赖以谋生的柑橘树得了大实蝇病害,许传奇看到花卉苗木种植市场前景广阔,打算趁机发动村民砍掉柑橘树,种桂花、紫薇、罗汉松。“但一棵树就是村民的一个‘儿子’啊,他们哪里肯听我的。”于是,他拿自己家做试验田,砍掉柑橘树,种植苗木花卉。两年后,景观植物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

  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工作就好做多了,许传奇挨家挨户、夜以继日跟村民商讨发展项目、对外争取项目,带领全村发展苗木花卉800余亩、胎菊种植100余亩,带动村民120余户,目前年创产值达几百万元。

  许传奇的两鬓已有不少白发,跟他的年龄很不相称。他说:“农民有时候缺乏长远眼光,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即便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气,甚至有时候动摇过,但想到是为自己家乡的老百姓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就认定是值得的。”

  “农村创业不能蛮干、傻干,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有底气。”站在皑皑白雪中,尹春云回忆,他也曾盯上魔芋种植,拿出全部积蓄收购魔芋种苗。不幸的是,严寒低温导致种苗烂掉九成,魔芋的“癌症”倒伏病更成了拦路虎。尹春云没有认命退缩,他步行十几公里的冰雪路,奔向魔芋专家“求救”,难题终于被逐个攻克。

  此后,从核桃种植、魔芋种苗培育,到白山羊养殖,他都时刻请专家保驾护航。如今,站在尹春云身后的,有2名院士和3位科技带头人,在荒山上建立起了“油料改饲料院士工作站”“白山羊科学家工作站”。“以我们的学识和见识,来激活古老的农村产业,这就是年轻人的力量。”尹春云讲道。

  黄蓉说:“比起一般的农民,我种地不如他们,但毕竟自己的眼界更开阔一些,对新技术更亲近,有新点子就敢想敢做。”目前,黄蓉合作社基地下堡坪村的村民每年收入可达5万至10万元。“但我发现,相当数量档次低、品相差的农产品会被丢弃,浪费了农民的心血,也浪费了资源。需要变废为宝,让原料实现循环利用。”为了将农产品的价值“榨干取尽”,黄蓉又着手对天麻、茶叶、橘子等产品进行深加工。

  现在,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黄蓉又成立了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我们大力培训村民,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发短信、用微信,提高综合素质,保证优质农产品能以最快速度、最好方式到达消费者手中。”黄蓉认为,“即便他们不加入我们,我们也乐于提高村民的综合就业创业能力,让他们的未来更有方向、有希望。”

  呵护农村,做职业农民

  有人说,乡村的没落凋敝一直没有停止,一大问题就是留守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妇女、孩子,缺乏能力和思想。而在许传奇、尹春云、黄蓉等新生代力量的带动下,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回家了,农民越来越吃香、越来越自豪。在家门口发家致富,能顾家、能赚钱,谁不愿意?

  通过多年坚守,尹春云的永兴农庄已租赁和流转土地5000余亩。在他的引领下,不少年轻村民加入他的队伍,回乡种植蔬菜、经营农家乐等,收入都较之前大大增加。现年40岁的村民吴沈阳,跟随尹春云创业3年,现在年收入已经超过30万元。

  尹春云说,通过他在许多乡村的考察,看到现在的农村创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严重的是许多人只想着赚完钱就走,于是滥用化肥、破坏生态等问题频频出现,这是危害子孙后代的事啊!”尹春云告诫说,农民不能对土地失去感情,掠夺性的开发是危险的、应该警醒的,“应该有职业农民的精神”。

  尹春云也建议那些瞄准在农村创业的人,“创业不要一味求大,要求精、求特,否则只是跟风,容易栽跟头。比如,我们培育的一种油菜,一亩地卖菜薹能收入600多元,作青贮饲料又能赚2000多元,而传统榨油的油菜一亩地仅能产出700多元。这就是差异化竞争带来的转变。”

  目前,下堡坪村的多数村民都加入了黄蓉的创业队伍,仅40岁以下的年轻村民已经有近100名,黄蓉高兴地讲:“他们之前多是在外地打工或做零散生意,现在跟着我们学习农产品的宣传、营销、管理,干劲足着呢。”

  许传奇说,不少返乡创业者还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创业之初缺乏政府力量、协会组织来指路,上到国家有无政策、如何理解政策,下到种什么、养什么,创业者几乎要全凭自己去探索,成本和压力很大。但这两年,来自政策的扶持越来越精准了,由共青团宜昌市委主管的青年创业者协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一个平台,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让创业者抱团发展、互帮互助,“期待这样的政府平台、协会组织越来越有力,为我们的创业者服务、指路”。许传奇说。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心手相连 千里守护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彰显企业大爱 获政府表彰
河南道骐科技支援抗疫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