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尽管在校园内系统学习了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但他们缺少实践的机会,缺少对幼儿的大样本、长时间的观察追踪,因而存在认知和实践的矛盾与困惑。
针对以上情况,幼儿园管理者要积极构建一种接纳、互助的制度与文化,缓解新教师紧张、焦虑情绪,让新教师有“亲如一家人”的温馨感觉,吸引并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
可以让新教师与园内的骨干教师、成熟教师自主结对,实施“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成熟教师就新教师的活动组织、观察反思、家园沟通给予新教师指导和帮助。
教师也可以就自己擅长的领域用“课例旅行”“沙龙研讨”等活动来给予新教师支持、鼓励、引导。
“课例旅行”不仅指集体教学活动,也包括自主游戏、户外活动等内容。“课例旅行”初期可能是名师翻版课,中期则可以是一课三研,后期则需要新教师完全打开思路进行同课异构,或者自己寻找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来“生成”活动内容。
比如在中班“小刺猬的项链”主题活动中,新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创设了“按规律排序”的数学活动。“试讲”后老师们围坐在一起,结合现场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如结合“项链排序模式的开放度”“规律模式的科学性”“项链材料的高低结构”等问题展开了研讨与反思。在“二研”的基础上,该教师参与“三研”,成功组织了活动,还将不断修改的教案整理、收集,汇编、充实到幼儿园的优质资源库中。此过程中,新教师既感受到了团队的合作,也感悟了专业的提升。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