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六一儿童节,不少学校都安排了文艺汇演等庆祝活动。有些演出的舞台效果可谓“高大上”,殊不知,这样的演出背后是孩子们被当作机器人操纵,进行了至少长达一个月的单调、重复、枯燥的排练。孩子苦不堪言,家长怒不敢言,快乐从何而言?这样的表演确实能赢得面子和表扬——面子是校长和老师的面子,赞扬是上级领导的表扬,可这些和孩子有何关系?
参加表演的只是少数孩子,六一汇演与大多数孩子毫无关系。能够有机会被选拔参加表演的孩子是极少数,大多数孩子无缘上台,还必须在台下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看表演——这哪里符合孩子的天性?
前不久,朋友说起孩子学校举行的春季运动会,颇有意思:一个学校集团把十几所分校的孩子们集合在一个大体育馆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会,非常“高大上”,学校领导很满意。可家长们却说,早上六点就要在体育馆坐好,可是集团领导九点才到场。家长们苦等数小时不说,比赛开始后拿望远镜也看不到自家孩子,因为场馆太大,学生太多。
大多数孩子们则说,没有自己的项目,只能干坐着看人,没意思。家长和学生都觉得,这么隆重的运动会还不如在自己学校举办的亲子运动会——人人有项目,大家都开心,简单却快乐。同理,六一儿童节活动也应该是能够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快乐的活动,而不应该只是少数人表演,大多数人当看客。
再说了,孩子们真的从这种表演中感受到快乐了吗?既然台上的孩子很辛苦,台下的孩子很无聊,那这种活动就不是真正符合孩子意愿、从孩子出发的活动。那么我们庆祝节日的方式能不能改一改呢?不要上级领导来观摩,不要同级学校来竞争,让节日回归本然,把节日还给孩子。
我们小时候,六一节搞游园活动,人人有份。大家在校园里参加各种活动,猜字谜、套圈圈、投篮……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各种程序,活动很朴实,孩子们很开心,足矣!
请把儿童节还给孩子,让教育看见孩子。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