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
看到“济南一中学防早恋:非姐弟兄妹禁乘一辆自行车”的新闻,笔者想到了1934年的那一幕:北平市长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
看起来如此滑稽的规定80多年过去了,居然有了新的版本。不错,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往确实是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为了防止问题的发生,学校管理者总是那么煞费苦心,因为学校要为学生负责,要“为学生好”。于是类似“非姐弟兄妹禁乘一辆自行车”“男女生不得同坐”“男女生分开就餐”等校规就屡见不鲜了。这些校规的共同特征就是严防死守,殊不知,异性相吸本是自然法则,尤其是当青少年生理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堵是堵不住的。
从青春期心里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实学生间许多异性交往还算不上“恋爱”,只不过是青春萌动期对异性的神秘感,抑或好感而已。一旦被戴上“早恋”的帽子,结果无非就是两种:一是弄假成真,一是棒打鸳鸯。许多孩子对异性的美好向往,也就这样被这些出于好心的教师、父母给扼杀了。
作为教育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笔者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合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待早恋,需要更高的教育智慧,让学生容易接受。一味严防死守,恐怕只会激起学生的叛逆情绪,适得其反。
当年笔者做班主任的时候,也常常遇到一些学生之间的所谓“早恋”。笔者并不明确表示反对,只是提醒学生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青春期的学生,需要的是相关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通过堵的方式严防死守。
笔者做中学校长的时候,会让教师给学生谈两性关系,也会给学生看相关视频,或者让教师推荐文章给学生阅读,效果相当之好。在问题面前多想想,总会找到学生能够接受,又能达到教育效果的办法,“堵”是最简单的办法,却也是管理者无力的表现。
(作者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