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学军 通讯员 李志兵 王延光
8月12日,李剑锋在南京浦口津浦新村干休所的家里接待了当天的第三批来访者——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弘扬抗战精神实践团的大学生志愿者。此前不久,他应邀到晓庄学院作弘扬抗战精神、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专题报告。类似这样的宣讲、报告,李剑锋已经在全国各地作了30年,足迹遍布机关、乡镇、街道、社区、学校。
今年89岁的李剑锋,1941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参加过反清乡、反扫荡,铁路、公路破击战以及攻击日伪军据点,曾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等。1983年12月,李剑锋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副政委职位上离休。
离休后的李剑锋,把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曾连任三届南京市浦口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担任浦口区老干部报告团团长,被江苏省和中国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李剑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讲到大学,1个多月的时间里讲了20多场,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边讲边唱歌曲,再说一段快板,听起来生动活泼。建党90周年时,李剑锋用1个月时间在机关、乡镇、学校又讲了10多场。当时,他正生病住院,上午检查治疗,下午作报告。在报告中,他根据不同对象,既讲历史又讲故事,讲党和人民军队路线、方针、政策、传统作风的形成,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现实意义。
宣讲过程中,李剑锋坚持不接不送、不吃请、不收礼、不要报酬。有人对他说,不表示一下过意不去。他说:“我是老党员、抗战老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优良传统,这是尽义务,尽义务是不能拿报酬的。”
“忆往昔,艰苦斗争未偷闲;想今后,积极奉献须尽力。”这是李剑锋70岁时写下的两句话。如今,20年过去了,人们见到的依旧是他忙碌的身影。他到晓庄学院给大学生作报告时,深情地寄语青年学子:“我们要时刻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不断奋发图强。青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刻苦、勤奋,苦是成功的桥梁,苦是前进的动力,苦是奋斗的精神。只有学到真本事,以后才能更好地奉献人民、报效国家。”(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