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体现时代精神(光影视界·“回响40年”系列 ③)

时间:2018-08-23  来源:人民日报  

  制图:蔡华伟

  当今文艺创作中,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进入百姓文化生活,甚至成为大众获取历史知识的一种方式。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艺应该为大众提供什么样的作品,显得非同寻常。从事历史题材剧创作的作家艺术家们该用怎样的历史观进行创作,该奉献给社会什么样的历史题材作品,关乎我们新时代的文艺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创作立场、走什么样的道路。

  用电视艺术讲述中国通史

  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高品质历史题材电视剧相继推出,使这类题材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较高水准,不少作品获得国内外观众赞誉。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历史是一面镜子,一部优秀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能够起到警世的作用,能够唤起我们的民族自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这些年,大批作家艺术家积极投身创作实践,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仅就古代历史题材来说,就有《大秦帝国》《于成龙》等反映我们民族历史的大戏问世。这些作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汉武大帝》《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贞观之治》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这些作品中,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得以艺术表现和形象塑造。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普及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近现代革命史作品烛照现实

  表现近现代革命史的内容,历来是历史剧创作的重要篇章。在央视和地方台每年数百部数万集的电视剧播出总量中,表现近现代革命历史题材的内容占较大比重。如果与十年前产生《亮剑》《暗算》《历史的天空》等一年一部的年度热点相比,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类作品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这些年,每年都有一批热播历史剧引领大众的审美走向,满足社会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这其中,既有像《战北平》《长沙保卫战》《三八线》《二十四道拐》《中国远征军》等一批再现重大事件的作品,也有着重表现历史人物的作品,如《江姐》《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铁血红安》等。就题材来说,一批高扬理想和信仰旗帜、反映隐蔽战线的作品,如《潜伏》《风筝》等受到观众的喜爱,成为持续数年的收视热点。这些作品,如同革命历史教育的形象教材、世代相传的红色家谱,对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军史知识普及起到重要作用。

  许多作品借助重要节日庆典的契机推出,诸如抗战胜利纪念日、重大战役纪念日、国家重大庆典日等。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各电视台纪念长征的作品就有十余部,舆论和观众反响十分热烈。特别是《绝命后卫师》《我是红军》《千里雷声万里闪》《红旗漫卷西风》等剧,在社会上引发的收视热潮出人意料。这些作品,不仅让观众了解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也让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潜移默化影响了当代观众。这一蔚为壮观的艺术景观让创作者和影视界悟出:眼下的历史题材作品不是多了,而是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有着非常可观的观众需求,关键看我们能否拿出真正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历史剧离不开现代视角。任何一部历史剧都是对现实的观照,都是为了通过回望昨天烛照现实。许多关于近现代革命史的作品,为今天的共产党人乃至整个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比如反映早期革命史的作品,大都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一个主题:对理想信仰的坚守。比如周文雍、江姐、赵一曼、彭湃、蔡和森等共产党人,他们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精神,与背叛革命的叛徒形成了鲜明对照。那些贪生怕死的叛徒背叛革命的第一步,无不是从背叛信仰开始,而背叛信仰的第一步,又无不是从腐化堕落和追求奢侈享受开始。这些历史剧叩问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良心,也向今天的人们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放弃了理想信仰,我们的队伍还会出大大小小的“顾顺章”“甫志高”。

  警惕沾满铜臭味的“三无”历史剧

  毋庸讳言,当下历史剧创作与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凸显出来。甘为市场的奴隶、被金钱绑架的创作,“一味追逐市场和沾满铜臭味”的“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依然存在于文化市场。

  比如,有一种倾向,是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有的作品在表现历史时一味追求娱乐效果及商业利益,见事不见史,甚至以游戏态度亵渎历史,戏说史实,颠倒黑白,混淆美丑。有的将严肃的历史话题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碎片化、小品化,严重地向消费主义倾斜。如此,诉说变成了“戏说”,历史写成了“秘史”。一些被群众批评厌弃的闹剧、“神剧”,便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怪胎。在这些作品中,历史的神圣凛然、苦难庄重、激昂悲壮,变成了哄堂一笑的戏说,成了博人眼球的奇招。倘若陷于这种娱乐化沼泽中,历史剧只能沦为流行文化的附庸,被市场绑架,失去它最本质的功能。

  在历史剧创作中,有的创作者心浮气躁,不下功夫研读历史,而是弄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进行“车间式”加工和排列组合,甚至不惜东拼西凑一些离奇故事当噱头,把严肃历史变成宫廷权谋恶斗,变成调笑煽情的花边趣闻。这样的作品当然谈不上人物精神世界的叙述,也就难以给人历史的启示和教益,结果是离思想性很远,离低俗很近。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历史剧创作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文艺作品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可以肯定地说,缺失历史定力,缺少价值立场,其作品必然如无根的浮萍,难以成为时代的扛鼎之作。

  明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年。两年以后,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这些重大时间节点,必然有影视题材作品加以表现,也必然出现历史剧的又一次热潮。在创作中毫不动摇地坚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拘泥历史事实的繁杂和历史情境下的特定现象,把握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讴歌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坚定不移地运用手中之笔写好我们党、民族、人民、军队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是历史赋予的艰巨任务。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脉, 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助力文化传承
在虚拟世界探索中华文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正式开幕
“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燃传统文化生命力
跨界共创 年轻力量重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湾古街项目签约仪式 商都历史文化区将进入建设阶段
郑州举行亳都古巷、塔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